汉语本体研究论文-路传颂

汉语本体研究论文-路传颂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本体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体论,本体,首要存在,本根论

汉语本体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路传颂[1](2019)在《汉语哲学界关于本体论与本体的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ontology就是一般形而上学,它研究关于存在的范畴理论,即研究存在的本质、存在的种类、存在的范畴结构等问题。汉语哲学界用"本体论"翻译ontology,使人把ontology误解为关于本体的探究。本体是范畴理论诸多范畴中的一个,它是与性质等范畴相对的概念,因为在范畴结构中的位置而具有首要性、根本性等特征。但是,中国学者往往把本体看作与物质对象相对的概念,并用本体概念解释道等概念。事实上,把道称为"本根"更为合适。(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杜嘉彬[2](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易混词语语法功能辨析摭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与外国学生交流中,我们的对话常常会因为一些在中国人看来不值一提的近义词语(多数情况下是虚词)的出现被迫中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整理出一些易混淆的虚词,并试着从语法功能的角度上加以区分辨析,以期在呈现我们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孔依丹[3](2019)在《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应重视汉语本体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高校中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分析,本文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上,应在注重教学法、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大汉语本体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总体课程中的所占比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素养及较强实践能力的汉语教师。(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白乐桑[4](2018)在《一元论抑或二元论:汉语二语教学本体认识论的根本分歧与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认识论与本体论上的问题,譬如关于学科性质、学科归属、基本教学单位的不同看法。基本教学单位的主要分歧反映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对立。前者坚持词是唯一的基本语言教学单位,后者则主张汉语既有词也有字这两个基本语言教学单位。笔者认为,当前汉语二语教学发展中潜伏着各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该学科在上述根本问题上尚存在认识论障碍。与其他学科不同,汉语二语教学在学科本体问题上各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这种对峙也体现在中外汉语教材上:中国本土出版的汉语二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一元论的拥护者,而国外最近几十年颇有影响力的教材则力挺二元论。(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邱庆山[5](2018)在《汉语笔类名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描写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叁要素"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组合而成的词义球结构理论和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在词义结构构成、词义要素赋值扩展与句法结构生成、句法-语义接口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属性是认识事物的角度,词的属性义是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的桥梁纽带,在获取语义的认知过程中具有意义关联作用。属性义相对有限而属性值义是无限的,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呈现了词在组合使用时的语义关联机制,是词语具体组合运用的指南,也是重要的词义知识资源。词的具体用法体现着词义结构要素赋值扩展的诸多信息,从笔类名词的具体用法中抽取词的属性义可以构建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这在词义资源建设和应用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卢影[6](2018)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教师成为影响当前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汉语热”背景下,时代赋予了汉语教师非凡的使命,很多学者都对汉语教师的质量和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家对汉语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广的趋势,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其培养质量势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汉字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众多汉字本体知识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师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时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保证汉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的汉字本体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参考性建议。本论文共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将前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汉字本体知识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别论述。第二部分是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说明。主要对此次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问卷的构成、设置问卷内容的原因以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进行了介绍,系统地说明了问卷各部分的设计思路。第叁部分是对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形近偏旁辨识、形近字辨识、繁体字书写等几个方面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了扼要的分析与说明。第四部分主要结合调查结果与分析所得结论提出汉字本体知识的评价标准,并对目前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的汉字本体知识水平进行总体的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对影响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掌握程度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从汉字本体特征、汉字使用频率、重汉语轻汉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第五部分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为背景,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的提升提出一些建议。根据第叁、第四部分的结论,笔者从完善考试评价机制、树立汉字本体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思想、优化培养方案、完善相应教材、工具书的配置等四个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字本体知识水平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对本文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及解决对策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陶晨[7](2018)在《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是副词中的重要类别,二者既可单用,又可共现。本文从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共现的角度出发,探寻程度副词与“不”的共现状况,对其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依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选取了27个程度副词,把它们分成主观程度副词和客观程度副词,并一一与否定副词“不”组合,寻找程度副词与“不”的共现规律,进行句法分析和探寻语义理据。考察留学生在习得该结构时出现的偏误,分析偏误成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除结语外,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交代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前人研究。第二部分为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本体研究。首先,对所研究的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把程度副词分为主观程度副词和客观程度副词。其次,分析了这两类程度副词与“不”的共现状况,并对共现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找出所承担的句法功能。最后,考察了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语义理据,分析了共现结构中的中心词制约规律。第叁部分是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偏误研究。首先,考察了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情况,并考察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以及学习共现结构时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其次,归纳了留学生的四种偏误类型: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最后,对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解释。第四部分是针对留学生的偏误,提出教学建议。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大纲设定和教材编写上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王菲菲[8](2018)在《现代汉语因果连词本体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连词是汉语中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果连词是汉语学习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语法界关于因果连词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对因果连词的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相关的着作中。本文将近几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的文章作为参考,对现代汉语中的因果连词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5期)

徐剑[9](2017)在《汉语本体语法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与汉语本体法之间为双向互动的机制,换言之,汉语本体法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理论证明,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又为汉语本体语法的研究贡献主题,鉴于此,将两者理论以及实践有效的结合于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42期)

覃梦瑶[10](2017)在《“副+名”本体研究成果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现代汉语系统中,副词以其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也似乎是一条铁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淑女"之类的"副词+名词"现象却在口头语体、书面文艺语体中频频出现。因此,也必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副+名"是指副词和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线性排列,它所涵盖的范围大于"副词修饰名词"的范围,二者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本文在粗略梳理前人"副词+名词"(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03期)

汉语本体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与外国学生交流中,我们的对话常常会因为一些在中国人看来不值一提的近义词语(多数情况下是虚词)的出现被迫中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整理出一些易混淆的虚词,并试着从语法功能的角度上加以区分辨析,以期在呈现我们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本体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路传颂.汉语哲学界关于本体论与本体的误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杜嘉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易混词语语法功能辨析摭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孔依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应重视汉语本体知识[J].枣庄学院学报.2019

[4].白乐桑.一元论抑或二元论:汉语二语教学本体认识论的根本分歧与障碍[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

[5].邱庆山.汉语笔类名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描写与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卢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汉字本体知识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陶晨.程度副词与“不”共现的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8].王菲菲.现代汉语因果连词本体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2018

[9].徐剑.汉语本体语法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对比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0].覃梦瑶.“副+名”本体研究成果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17

标签:;  ;  ;  ;  

汉语本体研究论文-路传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