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华雷,吴玉晓,董娜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华雷,吴玉晓,董娜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意志品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华雷,吴玉晓,董娜娜[1](2019)在《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这条道路的核心内容——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充分认识这条道路的民主品性对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具有价值层面的决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源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继承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全民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人民民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开创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志品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利平[2](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符合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是在"和""合""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发育并生长起来的,正因为文化和政治模式的这种耦合关系,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在新时代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1期)

李卓垚[3](2019)在《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研究——第九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年会观点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24日,第九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年会在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会议由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台盟湖北省委员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逄立左[4](2019)在《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7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70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回顾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总结人民政协之于新中国成立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对于不忘政协初心,牢记协商使命,凝聚智(本文来源于《政协天地》期刊2019年10期)

[5](2019)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中始终不渝地加强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国家政权组织和政治体制逐步健全起来,人权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丰富、渠道便捷、形式多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走向成熟。但是,与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9年19期)

尹瑞华[6](2019)在《发展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推(本文来源于《贵州政协报》期刊2019-09-26)

曹勇军[7](2019)在《从党代会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理想,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懈探索的社会发展目标。何为民主,如何实现民主,历来是专家学者争论的话题,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基本准则之一。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地奋斗和探索,逐步建立了与时代要求和国情相适合的民主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中国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党内最重要文献的历届党代会报告,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成为各个时期民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梳理这一伟大创造的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历届党代会报告为分析对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涵和要义为出发点展开写作。在内容分布上,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中西民主相比较的角度切入,说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关的中国道路的相关内涵及意义。其要点是: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眼中,国家的政权性质问题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国体与政体辩证统一的国家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在民主的定义上,西式民主与中式民主对政治发展的解析都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关键在于是否适应世情、国情。西式民主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式民主不一定适合西方。中式民主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基因,借鉴西式民主的营养成分,从而形成真正属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方案。其次,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为研究视角,进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进行阐述。其要点是:党的第十二到十四大报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主线;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来源;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独特优势;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健全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力图从党代会报告的视角,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实践,为继续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性方向,分析了政治体制改革机制、监督机制、运行机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非常显着的特点和来自国内外的可能性挑战。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充分发展,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民主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机制与运作方式的不断完善,同时,在民主建设面临的挑战中不断走向成熟。(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9-07-01)

吴玉晓[8](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民主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走出的一条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发展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及其它共产党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最重要成果,它具有充分的民主品质,是一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指导中国政治实践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成功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不懈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落实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开辟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期刊2019-06-21)

江梓豪[9](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法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工作和必要举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真审视和分析国内外现状后,将民主政治发展与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推进法治化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新论断。总体上,民主政治经历了叁种形态的演变,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最高形态,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相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党的领导为政治核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以依法治国为治理方式,在经济制度、哲学基础和实践形式上区别于西方民主,展现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到法治化的转变,对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具有重要意义,既是推进法治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顺应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和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引领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法治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新论断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它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发展、法治建设和政党治理等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同时也有探索时期的教训和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经验作为历史依托,并且是在充分考察和理性分析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后提出的,因此,推进法治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治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主政治的具体现实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所体现和凝聚的实践硕果与智慧结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最本质内容和最根本原则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和互助性,是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的积极因素和强大保障。因而,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建设,推行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和完善,实现对人民民主的科学引导和有效促进。同时,还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叁者的有机统一。在恪守党作为根本领导的前提下,不仅要落实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且要拓宽民主渠道和强化民主监督,并注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观念的弘扬与传播,树立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科学认识和坚定信念。(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9-06-06)

葛轶蒙[10](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政治的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和政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一整套民主制度,其逻辑起点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道路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也不同于国外的权威主义政体,而是具有自身的特质和优势。(本文来源于《党政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符合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是在"和""合""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发育并生长起来的,正因为文化和政治模式的这种耦合关系,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在新时代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华雷,吴玉晓,董娜娜.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品性[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9

[2].韩利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根基[J].山西青年.2019

[3].李卓垚.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研究——第九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年会观点综述[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4].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J].政协天地.2019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J].共产党员.2019

[6].尹瑞华.发展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贵州政协报.2019

[7].曹勇军.从党代会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9

[8].吴玉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民主品质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9

[9].江梓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研究[D].大理大学.2019

[10].葛轶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政治的特质[J].党政论坛.2019

标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华雷,吴玉晓,董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