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与实施方案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与实施方案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摘要:继承“十八大”之后,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控力度增加,从国有企业开始贯彻混合所有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营是社会主义国情的必然需要,也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保障,但混合所有制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展开来。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存在国资总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垄断保护等多种难点、结点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类措施解决。本文分析了国企混合所有制发展趋势,总结了企业改革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国企改革定位及改革对策方面提出科学对策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

1.绪论

1.1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十八大”召开期间,我国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混合制”是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混合所有制既是一种社会经济成分,又是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它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行为,是适应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特殊形态的股份制。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主导型企业,受控于国家调控及管理运营,在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开始遵循开放性市场经营规律,在经营所有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混合所有制(简称“混合制”)模式是国企改革的先进决策,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了适应混合制经济,必须要解决改革阶段面临的困境。

实践证明,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典型形式和主要载体,在股份制企业中,投资主体是多元的,不同的投资主体,就是不同的所有者主体,因而推行股份制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对股份制性质的认识,我们有一个不断明确的过程。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已经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1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符合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只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才可以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发挥影响力。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均由国家参与投资建设,对企业具有绝对的调控主导权,实施混合制经营改革必将面临多种困境。主要表现:

1.观念问题。国有企业是相对于私有企业而言的,国有企业受到国家各方面条件的支持建设,其经营理念更具有开放性,敢于走向国内外市场改革趋势。混合制改革之后,私有股份制在国企中成为了主要经济形势,这种私有化、股份化经营方案势必对国企经营理念造成冲突。如何从国有经营观念转变为私有化理念,这是国企管理层需面临的一大挑战。

2.经营问题。尽管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然方向,但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诸多经营方面的调整,国企在混合制中能否尽快调整经营方式,这是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中国,国企是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混合制改革要求非公有制融人企业经营,处理好公有制、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编制出更加全面的经营管理体系。

3.产业问题。混合制改革意味着三大国民产业结构调整,在债权分配、资产分配、收益分配等方面均要重新调整,国家政府在企业经营阶段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比如,政府投资企业的资金相对减少,参与企业控制的职权相对减少,三大产业必须实现自主化经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就目前看来,三大产业混合经营依旧面临着多种困难。

4.定位问题。国有企业走混合制经营之路,其市场功能定位必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公有制、非公有制企业在分类项目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国企与私企之间的业务范围相对接近。依据混合制经济模式,对国有企业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这是一项长期性的经济改革决策,对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者都是严峻的考验。

2.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策

1、明确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定位。政府应当做好属于自己本职范围内的事(如公益性、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不越权,不越位,放手让市场和企业来完成资本的嫁接,使社会各部门、机构、组织各司其职,协调运行,整体推进。

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混合所厂有制主要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收缩国有企业战线和提高国有企业在基础性、公益性和先导性产业中的集中度。

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企业改制转制相结合。企业的改制转制涉及到企业的产权能否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来调整。在调整期间,可塑性很大,弹性也很大。

4、发展民营企业,加快民间资本积累。降低国有股在单个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和份额。拓宽上市公司调整优化股本结构的渠道。

5、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产权市场体系,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混合提供有效的运转“平台”。

结论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推动国有经济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所有制改革的新亮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混合所有制是资产流动和重组的产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大大推动国有经济的产权流动和重组,对更多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意味着国有经济要更多地吸纳非国有资本进入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相应的举措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进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国有股份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这种改革,实际上扩大了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了所有制的板块结构,冲破单一所有制的封闭性,使不同所有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嫁接和杂交优势。企业中的各个投资主体都要求保值增值,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新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标签:;  ;  ;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与实施方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