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特征论文-刘强,冀鸿兰,张宝森,李春江,牟献友

冰凌特征论文-刘强,冀鸿兰,张宝森,李春江,牟献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冰凌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河下游,凌情特征,小浪底水库,统计分析

冰凌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冀鸿兰,张宝森,李春江,牟献友[1](2019)在《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河下游封冻河段不稳定、凌情复杂的问题,依据1950~2017年黄河下游历史冰情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统计分析了该河段冰凌特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为单个凌汛期内封、开河频次不稳定;封河长度、封河天数、最大冰量均有显着下降;封河流量、开河流量明显减小;封河气温明显上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冰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凌日期推迟6d,首封日期提前1d,开河日期提前8d,封河天数减少7d,封河长度缩短140km,封冻冰量减少约77%,不封河年频率由14.3%增加到31.6%等。研究结果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防洪最不利标准的设定提供凌汛条件。(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杜一衡,郝振纯,李伟玲,鞠琴,鲁承阳[2](2014)在《黄河源区河道冰凌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凌汛灾害常发的地区,其中黄河源区是黄河上游凌情研究的空白区。为掌握该区域的凌情规律,对黄河沿-唐乃亥河段黄河沿、吉迈、玛曲3个常封断面的气象资料(1960-1987,2007-2011)和水文资料(1960-1987,2007-2011)进行研究,分析3个站的封河、开河日期以及冬季最大冰厚的变化规律,得出黄河源区封河从黄河沿附近开始向下游延伸,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均有推迟趋势,但总封冻天数在减少,冬季最大冰厚则各站趋势不同。通过对冬季气温、流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冬季累计负气温和冬季平均流量对于凌情主要特征的影响十分显着,可以作为预报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冯国华[3](2009)在《黄河内蒙古段冰凌特征分析及冰情信息模拟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她又以水旱灾害频繁而着名,其中,黄河凌汛如同伏秋洪水一样举世闻名,其冰凌灾害造成的损失格外严重,防治手段和措施难度极大。黄河内蒙古段是黄河产生冰凌灾害的主要河段之一,几乎每年都产生凌汛,因此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对于冰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作者多年从事黄河内蒙古段的防凌工作出发,系统地整理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历史冰情资料,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冰凌特征、冰凌运行的基本规律,寻求和探讨了可以用于冰情信息预报的新方法。首先,基于历史冰情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凌情特征。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主要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条件和河道特性决定,并且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将小波分析方法引入到冰情信息的时间尺度分析中,给出了黄河内蒙古段热力因素(气温)、动力因素(流量)及冰情特征日期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性,并且基于数理统计理论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变化进行自相关分析,显示了其时间序列自身的线性相关性和独立性,及随时移(滞时)增加而变化的特征,运用互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内蒙古段冰情信息与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冰情预报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再次,建立了进行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模型及基于冰凌形成演变机理的数学模型,并且对于预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讨论。最后,概述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灾害,阐述了黄河内蒙古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黄河内蒙古段冰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凌的对策。文章最后概括总结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及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1)

丛沛桐,王瑞兰,吴卫熊[4](2008)在《基于遥感—地电耦合模型的黄河冰凌特征识别与提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选取黄河下游济南段,以遥感监测和地电探测为技术手段,提取黄河冰凌影像,结合地电测试的监测断面,基于计算机平台构建耦合模型,建立黄河冰凌立体监测网络。(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08年01期)

万金泰,张建国,苗燕[5](2007)在《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冰凌洪水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凌洪水(冰洪)是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冬季的一种特殊洪水,其暴发主要受气温、逆温带范围、冬季河流来水量、冰情冰厚、地势.河道弯曲率和河床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冰洪"具有随机性、规律性和不重复性叁种特性,冰凌洪水的峰型类似于暴雨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峰前陡峭而落峰则相对缓一些.以四棵树河为典型流域,对冰凌洪水的成因、发展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发现冰凌洪水具有"水鼓冰开"现象.对四棵树河1967—2006年冰洪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情况看,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是"冰洪"发生最多的时期;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冰凌洪水呈现衰退趋势,气候变暖对冰洪影响非常大.(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07年05期)

冰凌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流域是我国凌汛灾害常发的地区,其中黄河源区是黄河上游凌情研究的空白区。为掌握该区域的凌情规律,对黄河沿-唐乃亥河段黄河沿、吉迈、玛曲3个常封断面的气象资料(1960-1987,2007-2011)和水文资料(1960-1987,2007-2011)进行研究,分析3个站的封河、开河日期以及冬季最大冰厚的变化规律,得出黄河源区封河从黄河沿附近开始向下游延伸,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均有推迟趋势,但总封冻天数在减少,冬季最大冰厚则各站趋势不同。通过对冬季气温、流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冬季累计负气温和冬季平均流量对于凌情主要特征的影响十分显着,可以作为预报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冰凌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强,冀鸿兰,张宝森,李春江,牟献友.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杜一衡,郝振纯,李伟玲,鞠琴,鲁承阳.黄河源区河道冰凌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

[3].冯国华.黄河内蒙古段冰凌特征分析及冰情信息模拟预报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4].丛沛桐,王瑞兰,吴卫熊.基于遥感—地电耦合模型的黄河冰凌特征识别与提取技术[J].广东水利水电.2008

[5].万金泰,张建国,苗燕.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冰凌洪水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7

标签:;  ;  ;  ;  

冰凌特征论文-刘强,冀鸿兰,张宝森,李春江,牟献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