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变迁论文-张保华,江燕,潘泓,余桂香

菌种变迁论文-张保华,江燕,潘泓,余桂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种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变迁

菌种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张保华,江燕,潘泓,余桂香[1](2018)在《血培养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4-2016年黄山市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分离自临床血液标本的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血培养共分离919株细菌,前5位的血源性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3%,革兰阴性杆菌占32.2%,真菌占2.4%;2014-2016年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由73.1%降至58.4%(χ~2=13.430,P=0.001),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由25.8%升至32.2%(χ~2=10.784,P=0.005),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2%、2.9%、3.0%(χ~2=2.557,P=0.2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18.8%、10.5%、17.6%和61.9%、71.8%、73.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烷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0~6.8%)、头孢替坦(0~2.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4%~3.3%)、碳青霉烯类(0~1.8%)、阿米卡星(0~1.8%)的耐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4年的4.8%升至2016年32.3%。结论该院血培养分离菌菌种分布变化明显;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升高较快。(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刘娜,张梅,高贺加[2](2015)在《2012-201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叁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5年23期)

蔺增榕,李勰嶙,郭伟中,李仕杰,杨华彬[3](2014)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分布和常见菌种特征及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广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广州地区7所医院就诊的4 856例2 d~14岁患儿分别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鼻咽拭子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静脉血液检查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结果 CAP患儿主要以1岁以下的居多,且发病季节亦主要以秋冬为主;共培养分离1 131株病原菌(23.29%),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31株(55.79%),阳性菌500株(44.21%);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28.65%)、肺炎链球菌(25.29%)、大肠埃希氏菌(23.08%)、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1%);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92.55%,而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达98.40%;1岁以上患儿除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均高于1岁以下,其余均显着低于1岁以下(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肺炎链球菌感染逐年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比较稳定,大肠埃希菌感染逐年增长。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为广州地区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4年08期)

茅国峰[4](2013)在《胆石症患者胆汁肠杆菌科菌群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住院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肠杆菌科菌群的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肠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监测。结果从1 150份送检的胆石症病人胆汁标本中,共分离出肠道杆菌346株,总检出率为30.1%。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为52.89%,肺炎克雷伯菌占17.63%,阴沟肠杆菌占10.12%,分居前叁位。胆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也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以肠杆菌科为主要病原菌,且普遍耐药。(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茅国峰,何秋丽[5](2013)在《2009-2011年胆石症患者胆汁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09年1月年2011年12月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肠球菌的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细菌分析仪对胆汁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分离到74株肠球菌;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共分离到115株肠球菌,排在前两位的均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药敏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除红霉素和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屎肠球菌对除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首次检测到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结论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肠球菌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且多种细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陈晓蓓[6](2010)在《医院内黄杆菌感染菌种分布的变迁与耐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黄杆菌在本医院内感染菌种在临床的分布状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黄杆菌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正确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本院各种标本中获得的790株黄杆菌,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种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部分采用K-B法作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出黄杆菌790株,其中产吲哚黄杆菌472株,脑膜炎脓毒黄杆菌279株,粘金黄株菌39株。药敏结果显示:产吲哚黄杆菌对比阿培南的耐药率为11.2%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9.4%,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3.5对头胞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5.1和77.8。对试验中的其它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80%。脑膜炎脓毒黄杆菌对比阿培南的耐药率为61.7%,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9.3%和10%,对复方新诺明、头胞吡肟、头胞吡他啶、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7%、53.3%、68.4%、50.7%。对试验中的其它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黄杆菌在医院内感染有逐年增加趋势,菌种在临床分布发生变迁,多重耐药菌株明显上升。比阿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吲哚黄杆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是目前治疗多重耐药产吲哚黄杆菌感染的最佳选择。医院应加强对呼吸机管道,纤支镜等器械的清洁消毒,对医院内黄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趋势应加强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黄杆菌在医院内的感染,防止医院内暴发性流行,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0-11-13)

李晓哲,董海新,高岩,郭焕[7](2010)在《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年内住院患者尿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患者的2 815份尿标本培养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用VITEK-32鉴定系统进行鉴定,以ROSCO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3年来共分离出念珠菌277株,分离率逐年增高。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效果较好,而氟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尿液标本念珠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临床上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要加强念珠菌耐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陈方淳,林梅[8](2007)在《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变迁及耐药现象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有从白色念珠菌向非白色念珠菌转变的趋势,且念珠菌耐药菌株也逐年增多,所以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变得很有必要,但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临床疗效并非完全一致。本文就以上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胡志敏,江萍,董碧麟,徐续玲,曾志良[9](2006)在《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1999年1月~2005年12月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培养资料1237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真菌培养阳性895例,阳性率72.4%。致病菌中,皮肤癣菌559株(61.1%),酵母菌287株(31.4%),霉菌69株(7.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95.0%(531/559),酵母菌中念珠菌属占71.8%(206/287),霉菌中曲霉属占53.6%(37/69);混合感染20例占2.2%。结论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种,但是占致病菌的比例下降;酵母菌属和念珠菌属的比例上升;霉菌中以曲霉属和镰刀菌属为主。甲真菌病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姜绯,赵晓萌[10](2006)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分布及流行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后两个时期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对比。方法:普通培养法及纸片扩散K B法。结果: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仍居首位,溶血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CNS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有较大提升。结论:CNS的耐药性如果呈多重耐药,临床可将糖肽类抗生素作为首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菌种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叁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种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保华,江燕,潘泓,余桂香.血培养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2].刘娜,张梅,高贺加.2012-201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

[3].蔺增榕,李勰嶙,郭伟中,李仕杰,杨华彬.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分布和常见菌种特征及变迁研究[J].海南医学.2014

[4].茅国峰.胆石症患者胆汁肠杆菌科菌群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

[5].茅国峰,何秋丽.2009-2011年胆石症患者胆汁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菌种耐药性变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

[6].陈晓蓓.医院内黄杆菌感染菌种分布的变迁与耐药研究[C].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2010

[7].李晓哲,董海新,高岩,郭焕.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

[8].陈方淳,林梅.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变迁及耐药现象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

[9].胡志敏,江萍,董碧麟,徐续玲,曾志良.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

[10].姜绯,赵晓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分布及流行变迁[J].实用医技杂志.2006

标签:;  ;  ;  

菌种变迁论文-张保华,江燕,潘泓,余桂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