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嵩草草甸论文-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

高寒嵩草草甸论文-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嵩草草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寒草甸,溶磷菌,固氮菌,溶磷特性

高寒嵩草草甸论文文献综述

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1](2019)在《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_2H_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μg·mL~(-1)),分泌GA_3菌32株(GA_3含量:0.34~68.87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着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_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红琴,张法伟,毛绍娟,祝景彬,贺慧丹[2](2019)在《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植物生长季5~9月,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同化箱测定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并利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测定土壤10cm处的温度和体积含水率,以研究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5~9月,试验地10cm土壤温度的变化范围在7.21~13.23℃,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体积含水率在19.68%~32.33%间波动,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减小。高寒草甸NEE在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V"型变化,5月NEE最大,为1.43μmolCO_2/m~2·s,此时草地仍处于碳排放状态,7月最小(碳吸收速率最大),为-14.32μmolCO_2/m~2·s,吸收强度表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ER呈倒"V"型变化规律,7月最大,为12.15μmolCO_2/m~2·s,放牧强度仅对7月的ER产生影响,其余月份4个样地差异均不显着。相关分析表明,NEE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559,与土壤湿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ER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453,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5,与土壤湿度、枯体生物量和全氮含量相关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才文代吉,谈静,马明璇,孙海群,谢久祥[3](2018)在《高寒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寒嵩草草甸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1种植物隶属13科34属;24种为果实,其中瘦果18种、小坚果4种、双悬果2种;以果实形态从植株脱离落入土壤是植物对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颜色以褐色、黄褐色、黑色为主,形状各异,以椭圆形、卵形、长圆柱形等为主。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主要依靠风力,很多植物的果实具附属物,另外,种子或果实大多质量较轻,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千粒重平均为0.798g,有33种植物的种子千粒重小于1g,其中叁脉梅花草和黑边假龙胆的千粒重仅为0.079g、0.085g。同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形态特征基本稳定,不同分类群的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具有明显的相异性,对分类具有参考意义;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影响种子(果实)的散布和萌发。对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表皮特征研究,可作为土壤种子库种子鉴定的重要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4](2018)在《青海湖高寒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青海湖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生长季表现为CO_2的净吸收,其吸收峰值出现在12:30—15:00之间,最大值为0.42 mg·m~(-2)·s~(-1),排放峰值出现在20:00—22:30之间,最大值为0.24 mg·m~(-2)·s~(-1)。非生长季日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CO_2的净排放,除了11月,其他月份白天CO_2排放通量都明显大于夜间。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为54.55 g·m~(-2),表现为碳源。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CO_2通量日交换大小的主要控制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积兰,张海燕,李希来[5](2018)在《黄河上游高寒草甸矮嵩草形态解剖特征对流域生境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河二级支流夏吾曲河流域高寒草甸矮嵩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不同生境矮嵩草的根长、株高、叶面积、叶片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上下表皮细胞面积、栅栏组织层数和厚度、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等指标,研究矮嵩草形态结构特征对流域不同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及强光生境的山顶、坡地及二级阶地,矮嵩草叶面积减小,株高变矮,叶片厚度和根长增加,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与面积、上下栅栏组织层数与厚度、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均增加;在生境条件较好的滩地生境,矮嵩草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呈相反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红琴,未亚西,贺慧丹,杨永胜,李英年[6](2018)在《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矮嵩草草甸的5a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试验平台,2016年在植物生长季的6-9月,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的释放特征及相应的环境、生物因子,探讨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N2O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内在环境生物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环境、生物因子中仅表层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容重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显着(P<0.05)。高寒草甸N2O释放的季节特征表现出生长季的早期和晚期相对较高的"U"型趋势。禁牧样地N2O释放速率最小,极显着(P<0.01)低于其它3个放牧样地。高寒草甸N2O释放强度与放牧强度间表现出正相关趋势(R=0.49,P<0.01)。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温度是高寒草甸N2O释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放牧强度改变了土壤温度的影响程度。中短期放牧管理改变了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季N2O释放速率,但未改变其释放的季节特征。禁牧管理提高了土壤温度,进而显着降低植被生长季N2O释放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8年01期)

李积兰,李希来,马福俊[7](2018)在《黄河上游高寒草甸矮嵩草生理特征对流域不同生境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河上游青海河南县南旗村黄河二级支流小流域高寒草甸中的优势种矮嵩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理特征对小流域生境(山顶、坡地、滩地、1级阶地、2级阶地地形因子下的相应生境)变化的响应,同时探讨其与土壤温湿度理化性质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生境特征,流域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中的湿度、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在1级阶地、2级阶地、滩地、山顶中较高,在坡地的含量较低,滩地中的pH最低,全钾、速效钾含量最高。由于流域生境的差异,总生物量在1级阶地、2级阶地、滩地中较高,山顶、坡地较低。矮嵩草植物除在1级阶地的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且在滩地为优势种,其盖度、重要值、生物量及生物量比重均最高,坡地次之。2)生理特征,山顶、坡地、1级阶地矮嵩草体内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叶绿素a、b含量减小,而在滩地中以上指标呈现相反趋势。3)生境和生理特性相关分析,矮嵩草生理特性变化与立地生境的土壤湿度、pH、全钾含量相关性较高。综合分析,矮嵩草植物生态幅较广,喜适于pH较低、水热养分条件适宜的滩地高寒草甸植被生境;在胁迫生境下,通过增加体内抗逆物质活性和竞争来适应立地生境。(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积兰,李希来[8](2016)在《高寒草甸矮嵩草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以自身重要的生态价值、营养价值、耐寒耐牧和高抗逆性,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长期超强度的放牧压力和啮齿动物的破坏活动,使矮嵩草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受到了一系列既有的或潜在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从各方面研究矮嵩草及其生态系统,以期实现矮嵩草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总结了矮嵩草的资源特性、矮嵩草对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环境的适应,以及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深入开展矮嵩草相关研究,高寒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法伟,王军邦,李以康,林丽,曹广民[9](2016)在《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梯度下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地位突出但退化严重,其植被光合和系统呼吸特征如何响应仍不清楚。于植被生长的旺盛期(7月中旬~8月中旬)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分别选取原生草地、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3类高寒草甸,使用自制同化箱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生态系统暗呼吸(RES)和生态系统初级光合(GEP),研究退化程度对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NEE、RES和GEP的单峰日变化格局没有明显差异,日极值出现时间相近。日均NEE和日均RES随着退化加剧逐渐升高,重度退化较原生草地分别显着(P<0.05)升高了41.8%和12.2%。日均GEP略有下降。退化降低了RES的温度敏感度(Q10),提高了群落表观光量子产额(a),但对系统潜在CO2最大同化速率(Pmax)无明显影响。在植被生长旺盛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收支对退化的响应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呼吸强度而非群落光合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东杰[10](2016)在《添加氮肥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群落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为877.87,341.07 g/m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植物全氮含量最高,为56.53 g/kg,与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植物全磷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与施肥量为450,35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0.036 g/kg);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下植物氮磷比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被主要受氮限制,施氮肥能促进植被对氮的吸收,抑制对磷的吸收,提高植物氮磷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1期)

高寒嵩草草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植物生长季5~9月,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同化箱测定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并利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测定土壤10cm处的温度和体积含水率,以研究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5~9月,试验地10cm土壤温度的变化范围在7.21~13.23℃,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体积含水率在19.68%~32.33%间波动,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减小。高寒草甸NEE在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V"型变化,5月NEE最大,为1.43μmolCO_2/m~2·s,此时草地仍处于碳排放状态,7月最小(碳吸收速率最大),为-14.32μmolCO_2/m~2·s,吸收强度表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ER呈倒"V"型变化规律,7月最大,为12.15μmolCO_2/m~2·s,放牧强度仅对7月的ER产生影响,其余月份4个样地差异均不显着。相关分析表明,NEE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559,与土壤湿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ER与土壤温度和绿体生物量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453,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5,与土壤湿度、枯体生物量和全氮含量相关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嵩草草甸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9

[2].李红琴,张法伟,毛绍娟,祝景彬,贺慧丹.放牧强度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碳交换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3].才文代吉,谈静,马明璇,孙海群,谢久祥.高寒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8

[4].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青海湖高寒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

[5].李积兰,张海燕,李希来.黄河上游高寒草甸矮嵩草形态解剖特征对流域生境的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8

[6].李红琴,未亚西,贺慧丹,杨永胜,李英年.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

[7].李积兰,李希来,马福俊.黄河上游高寒草甸矮嵩草生理特征对流域不同生境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8

[8].李积兰,李希来.高寒草甸矮嵩草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

[9].张法伟,王军邦,李以康,林丽,曹广民.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梯度下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响应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16

[10].张东杰.添加氮肥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群落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标签:;  ;  ;  ;  

高寒嵩草草甸论文-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