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探索

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探索

一、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许洪位[1](2020)在《浅析民主社会主义视域下的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文中指出从本质上讲,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并非"殊途同归",它为西方资产阶级政府构建的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制度实践,实际上是改良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体制相结合的异化产物。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既有框架内进行局部改良的社会福利制度,既无法解决西方资产阶级政府维系高福利体系长期运行所面临的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资金压力,也无法克服高福利体系所导致的"福利依赖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负面影响。它不仅在西方的多党竞争性选举制度下,不断强化为提前透支本国资源存量以至福利体系难以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而且还利用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的优势地位,将支撑高福利体系所需的巨大资金成本和风险转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民主社会主义开具的社会福利药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不是实现社会善治的理想途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也无需盲目效仿和移植。

郭海龙[2](2018)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国际价值——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类型为背景》文中研究说明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看,在新型科学社会主义成熟前社会主义实践已出现过三种类型: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莱茵模式)和"第三条道路",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国的新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吸取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兼顾了"统一"与"多样",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四种类型,即社会主义实践4.0,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可称为"第四条道路"。就中国的实践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升级版,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新型科学社会主义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其现代化路径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高云飞[3](2015)在《欧洲共产主义主要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种思想流派,欧洲共产主义正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指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探索本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时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研究欧洲共产主义的主要思想,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沿革,通过分析欧洲共产主义走向衰落的原因,还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教训和借鉴。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大量与欧洲共产主义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系统地阐释了欧洲共产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本文还使用了求异比较的比较研究法,研究了欧洲共产主义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通往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对马列主义的态度等方面的区别。文章以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渊源为起点,探讨了恩格斯的“政治遗嘱”等欧洲共产主义的四大思想来源。重点研究了欧洲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包括通过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多党轮流执政和实行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等。剖析了欧洲共产主义与其他左翼政党及同苏联等国共产党的关系,阐述了欧洲共产主义的外交主张。接着提出了欧洲共产主义对马列主义的态度,比较了欧洲共产主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列主义是什么”和“如何看待马列主义”等问题上的区别。文章最后分析了欧洲共产主义衰落的原因,揭示了欧洲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即欧洲共产主义的实质,并对其给予较为客观的评价。

李惠茹[4](2015)在《是和而不同还是殊途同归?-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在此背景下,中国理论界出现了一篇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奇文”、“异文”的文章,它激发了人们重新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热情,掀起了国内新一轮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浪潮。在随后的两年里关于评论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章杂志。当今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但天下并非太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优势,仍然对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充斥着西方价值观的社会思潮渗入中国社会,加之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而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民主社会主义所在的某些西方国家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而使得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再坚如磐石,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质疑,于是出现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口号,与之相抗的声音也相继而生,各方论证使人们对于两种主义的认识出现混乱和疑惑。因此,理论上对于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分析两种主义恩怨纠缠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从理论上理清两种主义之间对立的根本原因,避免因为认识上的错误而导致对社会性质上的否定。本文除引言外,正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借助各方观点,阐明民主社会主义的定义。其次,从四个方面系统论述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再次,从集体学者的观点中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一是从五个方面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逐一进行分析。二是叙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三是从对比分析理论的角度,从五个方面即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理念,文化形式,国际政策等,来区分两种主义的根本差别。第三部分是对两种主义实践模式的比较。一是通过对“瑞典模式”、德国“第三条道路”及苏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分析,论述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进程。二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三是对两者实际形式举行整体说明,以辨别两者的本质。第四部分作为小结,通过梳理两种主义的联系,论证两者虽在某些层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会殊途同归。

谭鹏[5](2012)在《论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 ——以英、法、德、瑞四国为例》文中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60多年里,以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瑞典社会民主党为典型代表的西欧社会民主党多次走上政坛,治国理政。西欧社会民主党在执政实践中,以良好的表现为整个西欧社会打下了鲜明的社会民主主义印记,同时也经历了多次竞选失败的阵痛期。贯穿于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全过程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理论调整、因时而变的政策创新和紧跟实际的组织变革这几方面。正是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西欧社会民主党才能一次次的突破困境,在政坛中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实践,并把研究角度放在四国社会民主党如何通过调整和改革突破执政困境方面,通过分析四国社会民主党在理论、政策和组织三方面的调整和革新,阐释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主要经验和问题挑战,探求社会民主党多次走上执政舞台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借鉴和启示。全文由导论和正文(四章)、结语等几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战后初期西欧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社会民主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客观分析了西欧社会民主党如何把握历史机遇,通过主动的适应和积极的融入成功走上了执政舞台开始治国理政,促进了战后西欧政坛两翼政治格局的形成。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党四个主要的西欧社会民主党战后执政情况,客观分析了各党如何在执政中紧贴现实情况提出施政理念和政策主张,既取得了辉煌的执政成效,也面临一系列的两难问题。第三章从总结执政经验出发,系统介绍了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政策调整、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内容,横向的展示了四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全貌,揭示了从现实情况出发的全面改良是贯穿于社会民主党执政全过程的主线,也是产生诸多局限和矛盾的根源。第四章对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的现实意义、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立足中国共产党当前的实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要科学借鉴社会民主党的有益经验,通过与时俱进的调整、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王群[6](2010)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文中认为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发展时期,旧的体制已经被打破,新的体制正在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缺失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新体制建立过程中又使许多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并交织纠结在一起,使我国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情况十分复杂。在这样背景下,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有经济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1.相关文献综述。本章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国外社会保障理论起源发展和国内社会保障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行回顾和综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涵盖广泛,涉及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研究中,他们始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从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项目入手,对社会保障的思想进行剖析。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中,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雏形已经具备,对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本质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具体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很多珍贵思想,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贫富差距逐步拉大且呈两极分化,劳资对立日益尖锐,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障成为各学派竞相研究的热点,大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理论界通常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即民主社会主义学派、自由主义学派和“中间道路”学派。通过系统研究分析,基本弄清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起源、流变和发展脉络,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包括国外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研究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两个方面。目前国内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存在着照搬照抄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不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挖掘和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研究及经验总结等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目的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探索深度。2.社会保障的功能及政治经济学分析。本章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社会保障的功能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再生产、社会公平、公共管理和社会主义属性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功能。社会保障可以促进人们消费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需要,有利于调整社会供需平衡,特别是社会保障基金长期积累有利于调节投融资活动。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项经济措施,更是巩固国家政权,保障现存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政治措施,既是政治需要的产物,又反过来为政治服务。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化解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风险与矛盾,满足人的生活与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竞争条件下的起点公平和发展中的过程公平,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是调节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安全机制,能够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保障还是公共管理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同时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属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政府制定一切政策和制度的准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性质得以实现。3.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相关实证研究。本章运用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长期以来,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从西方经济学发展来看,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理论等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仅仅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社会保障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即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带动作用”远远大于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的现实。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对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能够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4.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的实践历程与经验总结。本章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评述,既总结成功经验,又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下一步研究有很大帮助。新中国六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史。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改革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纵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劳动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是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次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都给社会保障带来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面对每一次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社会保障都能从转型的“痛苦”、改革的“磨砺”中突围出来,并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5.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章用四节篇幅分别对美国、瑞典、德国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对进一步研究有很大启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不断改革,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秉承自由主义传统,以效率优先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了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结构多层次、保障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瑞典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瑞典成为北欧福利国家“橱窗”中标志性的“窗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保险立法形式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不同于瑞典等福利国家由政府全部承担国民社会福利的责任,也不像美国那样追求效率至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亚洲新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项由政府权威保证实施的长期储蓄计划。6.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本章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从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重点发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作为有效补充,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公平和正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协同推进为原则,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公共财政等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以非制度约束为辅助手段,塑造社会保障理念和道德规范。

齐田[7](2007)在《评谢韬先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谢文列举民主社会主义一系列成功举措和经验,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确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深思和学习。但是谢文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理由是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正统。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是站不住脚的、错误的。从论点到论证都无法令人信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朱现领[8](2007)在《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反思》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试从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追根索源来深入理解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地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研究原着。应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反思,使它符合马克思哲学本性。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资本论》研究的结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以后的产物,而前苏联生产力极其低下,且忽视人的自由个性,斯大林式社会主义因此失败了,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教训。社会主义的内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丰富,社会主义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探索。瑞典社会主义模式给我们很多启发,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胡凌艳[9](2006)在《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分歧和较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社会主义同时存在两个试验场所: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主要存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另一个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民主党为领导力量,主要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者,由于各自所处的国情、社情、党情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所采取的治国理政措施方面,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本来是正常的,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但长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有“唯我独社”和取代对方的意图,而这是不利于全世界无产者、劳动者和进步人类之间的团结的。在重新反思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时代课题面前,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一方面应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的改良本质和反共本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应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发展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面向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构建一种新型的关系,谋求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对话、交流和联合行动,以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涂用凯[10](2006)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 ——全球治理:社会民主主义的善治与统治》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加深、全球问题的兴起以及公民社会的日益壮大,使得沉寂已久的全球治理思想又重新兴盛,各种社会力量、众多学者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和出发点来阐释和设计全球治理,其中就包括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体系非常庞杂,所以对于全球治理的理解会不尽相同。而其中社会民主主义的国际性组织——社会党国际的认识可以说是从整体上代表了社会民主主义的认识。社会党国际通过冷战后一系列国际会议表达了其全球治理的思想:在全球经济治理上,主张建立共同负责的全球经济新体系;在全球政治治理上,主张建立正义与和平的全球政治秩序;在全球社会治理上,主张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社会党国际的全球治理思想是想通过多元主体的团结互助来“建立一个多边主义、民主、尊重人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世界秩序”,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社会党国际从全球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其全球治理的理想设计,但这只能说是作为整体意义而言的社会民主主义对当前和未来全球社会发展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现实发展过程中,作为其主体部分的第三条道路却提出了另一种全球治理思想——吉登斯提出了包含有干涉主义内容的全球治理思想。与此同时,英美社会民主党则制定和实施了带有侵略色彩的外交政策。这些思想、政策和实践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帜,侵犯别国主权,而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国家和自组织的利益——这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是霸权的表现。社会党国际的全球治理思想表达了善治的追求,而第三条道路的全球治理思想和外交政策却具有霸权的实质,这形成了社会民主主义体系内的悖论。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全球治理与霸权是一对相悖的范畴:全球治理理论提倡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实行多元多层次治理,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社会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传统的以霸权稳定论为主的统治型理念的批判和发展;从现实来讲,霸权的存在构成了全球治理实施中的主要桎梏:霸权国企图通过对全球治理的主体、规则、价值等方面的主导和控制来建立一个统治型的国际社会——而这与全

二、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民主社会主义视域下的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福利国家的本体透视
    (一)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并非“殊途同归”
    (二)民主社会主义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提供统治术
二、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绩效审视
    (一)西方福利制度无法解决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资金压力
    (二)西方福利支付无法避免本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受阻
三、民主社会主义视域下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分析
    (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二)不能长久地持续
    (三)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与公平发展
四、结语

(3)欧洲共产主义主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渊源
    2.1 恩格斯的“政治遗嘱”
    2.2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
    2.3 南斯拉夫共产党的“自治社会主义”
    2.4 陶里亚蒂的“多中心论”和“结构改革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欧洲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3.1 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3.1.1 和平过渡的有利条件
        3.1.2 暴力夺权的不利条件
    3.2 国家机器的民主改造
        3.2.1 治安力量民主化
        3.2.2 军队民主化
        3.2.3 政府职能民主化
    3.3 建立工人阶级的领导权
        3.3.1 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对立
        3.3.2 无产阶级专政与国情不符
    3.4 多党轮流执政
        3.4.1 自由组织政党
        3.4.2 各党通过普选轮流执政
    3.5 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
        3.5.1 法国共产党的主张
        3.5.2 西班牙共产党的主张
        3.5.3 意大利共产党的主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欧洲共产主义的党际关系和外交主张
    4.1 与其他左翼政党的党际关系主张
        4.1.1 欧洲“欧共”的主张
        4.1.2 欧洲以外“欧共”的主张
    4.2 各国共产党间的关系
        4.2.1 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
        4.2.2“欧共”主张的各国共产党间的关系
    4.3 外交主张
        4.3.1 对欧共体和北约的态度
        4.3.2 其他外交主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欧洲共产主义对马列主义的态度
    5.1 以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代替苏共的狭隘解释
    5.2 以科学社会主义代替列宁主义
    5.3 反对部分马列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持更积极态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欧洲共产主义的再思考
    6.1 欧洲共产主义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6.1.1 误判国内外形势,低估困难和挑战
        6.1.2 右翼势力压制,生存空间不足
    6.2 欧洲共产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是和而不同还是殊途同归?-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写作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四)研究方法
一、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述
    (一)民主社会主义简述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嬗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比较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对二者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
三、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途径对比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样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
    (三)对二者实践模式的总体分析
四、启示、借鉴与超越
    (一)和而不同,坚持中国道路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致谢

(5)论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 ——以英、法、德、瑞四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现状及意义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战后西欧政治生态变迁和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
    第一节 战前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一、 西欧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民主党的产生
        二、 战前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程
        三、 西欧社会民主党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战后西欧政治生态的变迁
        一、 严酷经济环境引发对传统资本主义治理模式的反思
        二、 抵抗运动的突出表现使共产党等左翼力量不断壮大
        三、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中形成了两极政治格局
    第三节 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积极调整和上台执政
        一、 以积极有效的调整赢得执政地位
        二、 社会民主党在西欧的全面执政及其影响
第二章 战后主要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
    第一节 英国工党
        一、 艾德礼政府时期
        二、 威尔逊政府时期
        三、 卡拉汉政府时期
        四、 布莱尔政府时期
        五、 布朗政府时期
        六、 英国工党执政历程评析
    第二节 法国社会党
        一、 战后三党联合执政时期
        二、 摩勒政府时期
        三、 密特朗政府时期
        四、 若斯潘政府时期
        五、 法国社会党执政历程评析
    第三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一、 大联合政府时期
        二、 小联合政府时期
        三、 施罗德政府时期
        四、 第二次大联合政府时期
        五、 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历程评析
    第四节 瑞典社会民主党
        一、 埃兰德政府时期
        二、 帕尔梅政府时期
        三、 帕尔梅、卡尔松政府时期
        四、 卡尔松、佩尔松政府时期
        五、 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历程评析
第三章 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经验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调整
        一、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 战后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三、 全球化时期超越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政党组织的开放性转型
        一、 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从阶级党向全民党的转型
        二、 全球化时期社会民主党从全民党向全方位党的转型
    第三节 福利政策的适应性调整
        一、 政府供给式福利政策的主要特点
        二、 福利政策的两难困境
        三、 福利政策的全面调整
第四章 对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评析和借鉴
    第一节 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经验评析
        一、 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
        二、 战后社会民主党执政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三、 西欧社会民主党发展的前景展望
    第二节 合理借鉴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治国理政经验
        一、 以理论纲领的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政党的生存空间
        二、 以立足现实的组织调整不断增强政党的生机和活力
        三、 以实用主义的政策调整不断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选题意义
    0.3 研究方法
    0.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0.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下一步研究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
        1.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1.2 国外主要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梳理
        1.2.1 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社会保障思想追溯
        1.2.2 自由主义学派社会保障思想追溯
        1.2.3 “中间道路”学派社会保障理论思想追溯
    1.3 国内社会保障理论进展及评述
        1.3.1 对国外社会保障理论和制度的研究
        1.3.2 对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1.3.3 国内社会保障研究述评
2. 社会保障的功能及政治经济学分析
    2.1 社会保障的功能
        2.1.1 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2.1.2 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
        2.1.3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2.2 社会保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2.1 社会保障与社会财富再分配
        2.2.2 社会保障与社会再生产
        2.2.3 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
        2.2.4 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
        2.2.5 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属性
3.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
    3.1 国内外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3.1.1 国外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3.1.2 国内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
    3.2 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的实证分析
    3.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研究
    3.4 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4.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的实践历程与经验总结
    4.1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历程
        4.1.1 改革开放前的劳动保险阶段(1949~1978 年)
        4.1.2 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8 年)
        4.1.3 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发展阶段(1998 年至今)
    4.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与成就
    4.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5. 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秉承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5.1.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和制度安排
        5.1.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5.1.3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5.2 全民高福利的瑞典社会保障制度
        5.2.1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和制度安排
        5.2.2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作用及存在问题
    5.3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
        5.3.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和制度安排
        5.3.2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作用及存在问题
    5.4 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
        5.4.1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和制度安排
        5.4.2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作用及存在问题
    5.5 国外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6.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6.1 以从国情出发为基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6.2 以人人享有保障为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2.1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6.2.2 推进社会救助体制建设
        6.2.3 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
        6.2.4 完善补充性保障
        6.2.5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建设
        6.2.6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6.3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6.4 以协同推进为原则,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与相关政策的良性互动
    6.5 以非制度约束为辅助手段,塑造社会保障的正确理念和道德规范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以一种符合马克思哲学本性的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 用严肃的学术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资本的批判与社会主义学说的学理根据
第二章 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生产力的准备与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节 忽视了人的自由个性:一个沉重的历史教训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探索的思考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内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丰富..
    第二节 瑞典式社会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9)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水平和动态
    三、论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在批判资本主义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二节 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产生
    第三节 社会主义流派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物
    第二节 在“修正”马克思主义中逐步形成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章 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第四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剖析
    第一节 浓厚的伦理主义色彩
    第二节 丰富的多元主义模式
    第三节 温和的渐进主义战略
    第四节 可褒可贬的对外政策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性质不同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对立
第六章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较量
    第一节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至二战期间的较量
    第二节 战后至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较量
    第三节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的较量
    第四节 对民主社会主义嬗变的理论总结
    第五节 百年较量的原因分析和前景展望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应博采各家社会主义流派之长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并行是一种常态
    第三节 辩证看待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
第八章 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第一节 重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抓紧抓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节 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节 重新探索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新形式
参考资料
    一、文献类
    二、着作类
    三、论文类
    四、报纸类
后记

(10)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 ——全球治理:社会民主主义的善治与统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治理与全球治理
    第一节 治理
    第二节 全球治理
        一、全球治理重兴的原因
        二、全球治理的几种模式
        三、全球治理的两种前景
    第三节 全球治理:从统治走向善治
        一、霸权理论:一种统治型理论
        二、制度合作理论:对霸权理论的批判
        三、全球治理理论:对制度合作理论的发展
        四、全球治理的追求:全球善治
第二章 全球治理:社会民主主义的参与背景
    第一节 社会民主主义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三、社会民主主义的蜕变
        四、民主社会主义时期
        五、社会民主主义的回归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
        二、政治复杂化
        三、国际主义传统
第三章 全球善治:社会民主主义的理想设计
    第一节 社会党国际
        一、历史沿革
        二、组织发展
        三、理论思想
    第二节 社会党国际的全球治理思想
        一、全球经济治理:建立共同负责的全球经济新体系
        二、全球政治治理:建立正义与和平的全球政治秩序
        三、全球社会治理: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社会党国际全球治理思想的进度分析
        一、社会党国际全球治理思想的结构分析
        二、社会党国际全球治理思想的善治追求
        三、社会党国际的全球治理思想与右翼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的比较
第四章 霸权统治: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的另一种思想和现实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的“全球治理”思想和现实
        一、第三条道路
        二、吉登斯的“全球治理”思想
        三、英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全球治理”思想和现实的霸权实质
        一、霸权
        二、第三条道路“全球治理”思想和现实的霸权实质
        三、第三条道路霸权的旗帜
    第三节 第三条道路的霸权与全球治理的批判
        一、第三条道路霸权的实质与全球治理
        二、第三条道路霸权的旗帜与全球治理
第五章 善治与统治: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的悖论
    第一节 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的悖论
        一、全球善治:全球治理理想的终极追求
        二、霸权统治:全球治理现实的极端表现
        三、善治与统治: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的悖论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悖论的成因
        一、利益的维护与扩张
        二、国际社会的权力政治
        三、国际制度的权威缺失
    第三节 社会民主主义全球治理悖论的意义
        一、反映了社会民主主义自身发展的矛盾
        二、反映了全球治理的现状
        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
结论:全球治理: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四、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民主社会主义视域下的西方福利国家制度[J]. 许洪位. 社会科学动态, 2020(10)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国际价值——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类型为背景[J]. 郭海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2)
  • [3]欧洲共产主义主要思想研究[D]. 高云飞. 燕山大学, 2015(12)
  • [4]是和而不同还是殊途同归?-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 李惠茹.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9)
  • [5]论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 ——以英、法、德、瑞四国为例[D]. 谭鹏.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2)
  • [6]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D]. 王群. 吉林大学, 2010(05)
  • [7]评谢韬先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J]. 齐田.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3)
  • [8]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反思[D]. 朱现领. 吉林大学, 2007(04)
  • [9]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关系研究[D]. 胡凌艳. 华侨大学, 2006(12)
  • [10]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 ——全球治理:社会民主主义的善治与统治[D]. 涂用凯. 苏州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