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协议论文-孙建鑫

串行协议论文-孙建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行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议解码,PCIe,SATA,高速串行总线

串行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孙建鑫[1](2019)在《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串行总线接口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且逐渐成为主流总线接口技术。高速串行总线的大量应用使得人们对高速串行信号的测试需求也随之增长,测试要求也更为严格,只有具有高采样率、高带宽和高存储深度的测试仪器才满足这些要求,在电子信息领域,用途最多的测试仪器是数字示波器。高端示波器具备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已经不可或缺,国内示波器由于采样率和带宽限制,一直无法解码高速串行协议。为此,本设计基于高清晰数字示波器平台,重点研究了示波器中的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串行协议分析解码功能的硬件方案,并在FPGA中设计并实现了PCIe1.0、SATA1.0高速串行协议的实时解码及触发功能。该方案兼容性好:此方案兼容示波器原有的低速协议解码功能,可扩展性强:可以利用此方案解码更多高速串行总线协议。在高速串行协议触发与解码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高速串行总线协议编码规范及数据传输方式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PCIe1.0和SATA1.0两种高速串行协议的编码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针对不同的协议设计合理的解码方案。2、高速串行总线协议编解码算法原理及实现方法研究:PCIe1.0和SATA1.0两种高速串行总线协议的编码和解码方式不同,对两种总线协议的编码和解码算法分别进行研究,最终通过高效快速的算法实现编解码。协议编解码涉及的算法包括协议数据加/解扰算法、并行32bit/16bit CRC校验算法、8B/10B编解码算法、抽点算法、搜索采样边沿算法和帧起始匹配算法。3、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模块设计:模块划分为协议处理、协议分析、协议解码、协议触发和协议显示几个部分。协议处理模块负责将采样数据经过边沿搜索、抽点、帧头匹配、8B/10B解码、解扰等模块处理后还原为原始协议数据。协议分析模块根据帧结构将原始协议数据分段存储,然后计算CRC的值,最后将数据和CRC校验结果送入协议触发及协议解码模块。触发模块根据用户设置的触发条件产生触发信号。协议解码模块将解码数据、触发标志、数据类型和起始时间等信息打包发送给工控机。工控机作为协议显示模块将协议数据包和协议波形显示在屏幕上完成一次解码。经过对本文设计的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的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功能能够得出正确解码结果,能实现实时解码及触发,能实现深存储模式下协议解码功能,整个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正确实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30)

宋兴喆[2](2017)在《示波器串行协议触发固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测试领域,示波器的触发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其所关心的信号。随着串行总线协议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实现示波器在串行总线通信过程中某种传输内容或错误上的触发功能,不仅能方便用户对串行总线的调试,还能实现仪器功能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仪器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这一功能的研究具有迫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旨在为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20GSa/s宽带高速多功能示波器”实现CAN、Flex Ray、ARINC429、MIL-STD-1553B、I~2C、SPI、UART和USB等8种串行总线的协议触发功能。本文研究了数字示波器时基和触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示波器的死区时间问题,提出了串行协议触发的数字逻辑实现方法。结合背景示波器信号处理模块FPGA的结构,以及用户对协议触发功能独立性的需求,提出了触发固件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串行位时码流的准确生成,本文研究了总线协议的位时判定方法并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位时形成模块。通过分析示波器对触发点的定位过程,使用数字逻辑的方式设计其预触发和后触发功能,保证总线信号波形显示的完整性。同时,根据8种总线的触发需求设计协议的触发判断模块并在模块中使用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协议解码流程控制方法,按照协议格式进行状态跳转并使能固件底层模块进行触发识别。在项目并行调试中,固件完成了各触发条件判断模块的仿真测试以验证流程控制方法的正确。同时,为了方便多总线测试并保证总线错误信号的生成,本文设计了基于任意函数发生器的串行总线数据产生系统。最后,通过搭建背景示波器的实机测试环境,读取示波器的触发数据,验证了串行协议触发固件对触发条件的识别功能和触发点前后数据的上传显示功能。结果表明,固件能够使背景示波器具有串行总线协议的触发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丁志明[3](2016)在《高速串行协议交换机FPGA原型验证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需要交换以及处理的数据信息量与日俱增,对交换机功能和交换网络的要求益提高。交换机SoC芯片电路功能的复杂性给芯片功能的验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使得传统的软件仿真工具已经无法完全解决验证的问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需要处理大量实时数据的应用出现,验证技术要求能够在接近实时频率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因此采用基于FPGA的原型验证方法已成为芯片正式流片前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一款光纤通道交换机SoC芯片的研制为背景,对SoC芯片基于FPGA的原型验证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制定了交换机SoC芯片的FPGA验证方案,主要包括功能点的提取、交换机SoC芯片原型电路的实现、验证环境的搭建以及验证项的编写等。基于针对SoC设计的RTL代码,设计修改了可被FPGA芯片使用的代码(主要包括存储单元、时钟单元设计、高速通道替换、顶层封装设计等),然后进行了原型电路的FPGA器件映射,对交换机原型电路进行了综合和时序约束设计,并且对交换机原型电路进行了功能仿真验证。根据交换机SoC芯片的功能特点和需求,设计搭建了交换机芯片FPGA验证平台,编写验证项,对之前制定的交换机芯片各个功能点进行了FPGA验证,主要包括交换模块以及监控模块等模块级和系统级的验证,通过对各功能点FPGA验证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了虚拟仿真无法发现的设计问题,完善了交换机芯片的设计。在功能覆盖率方面,基于FPGA的交换机芯片的功能验证实现了 100%的功能覆盖率,在验证耗费的时间上,基于FPGA的验证比虚拟仿真验证时间更短,提高了交换机SoC芯片的验证效率,极大的提高了交换机SoC芯片的流片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刘莲花,杨文喜,张晓卫,但勇军[4](2015)在《激光质谱系统中多串行协议转以太网通讯网桥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整个激光质谱系统的运行状态,质谱系统中多种串行设备通讯实时性较低,为了提高集中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及稳定性,开展了多串行协议转以太网通讯网桥的研制工作。此通讯网桥采用了多线程技术与模块化结构相结合的编程方法,利用了嵌入式系统相关技术,可将多种串行协议数据格式同时转换为以太网协议数据格式,实现实时通讯转换功能,解决了激光质谱系统中多串口设备通讯实时性低的问题。该通讯网桥已成功应用于激光质谱试验中,结果表明,它具有实时性高、稳定性强及扩展性好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激光质谱集中监控系统的性能,为激光质谱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Dan,Temple[5](2014)在《移动网络应用中C-RAN体系结构基带射频串行协议的OTN传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可行的概念,通过符合3GPP长期发展高级(LTE-A)标准的光传送网(OTN)来传送数字基带射频数据,这一标准支持云射频接入网(C-RAN)体系结构。基带模块和远程射频模块之间的传送符合公共射频接口(CPRI)以及OBSAI参考点3-01(RP3-01)接口协议。本文的目的旨在阐述,在OTN上实现CPRI和OBSAI传送,射频节点的数据完整性和时钟性能仍然满足严格的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14年08期)

岳超峰,张亮[6](2014)在《基于RocketIO的高速串行协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ilinx公司Virtex-5系列FPGA内嵌模块RocketIO GTP 1.8—RocketIO作为高速串行协议的物理层,利用其8B/10B的编解码和串化、解串功能,实现了两板间基于数据帧的简单高速串行传输,并在ISE环境中对整个协议进行了仿真,当系统频率为80MHz,串行速率在800Mbps时,在实验板上用ChipScope抓取的数据表明能够实现两板间数据的高速无误串行传输。(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4年04期)

[7](2012)在《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30日,泰克公司宣布,推出新的完善协议测试平台,使工程师能够分析、模拟、压力测试和验证高速串行链路特性,可支持最高达10Gbit/s的速率。采用TPI4000系列协议分析仪,用户现在仅需一台仪器就能执行多种测试功能,并观察各种协议,如以太网、光纤通道、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和串行前面板数据端口(FPDP)。随着大量高速串行接口的采用,工程师需要为其泰克示波器补充协议分析仪,以查看通过物理层传输的数字信号所带的(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2年02期)

[8](2012)在《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现仅需一台TPI4000系列协议分析仪,便能测试多项串行协议和执行多种功能中国北京,2012年1月30日-泰克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的完善协议测试平台,使工程师能够分析、模拟、压力测试和验(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9](2012)在《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和监测仪器提供商---泰克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的完善协议测试平台,使工程师能够分析、模拟、压力测试和验证高速串行链路特性-可支持最高达10Gb/s的速率。采用TPI4000系列协议分析仪,用户现在仅需一台仪器就(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张玉国[10](2010)在《通用可组态串行协议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为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保障地铁高效、安全运行,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一个集成多种专业子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集成系统,在接口层大量使用串口通信实现主控系统与子系统或设备间的互操作。由于子系统和设备来自不同厂家,通信协议种类纷繁,而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又不能通用,因此接口实现的工作量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子系统和设备接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简要介绍了组态软件与串行通信的相关技术,接着对FEP数据采集控制平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通用报文格式的抽象描述方法和一种可组态的状态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通过报文组态、会话组态、工人对象组态、状态转换表组态的方式对串行协议进行适配的通用串行协议解析器。最后,结合CDT协议,对通用串行协议解析器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用串行协议解析器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完成了协议的转换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1-01)

串行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电子测试领域,示波器的触发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其所关心的信号。随着串行总线协议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实现示波器在串行总线通信过程中某种传输内容或错误上的触发功能,不仅能方便用户对串行总线的调试,还能实现仪器功能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仪器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这一功能的研究具有迫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旨在为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20GSa/s宽带高速多功能示波器”实现CAN、Flex Ray、ARINC429、MIL-STD-1553B、I~2C、SPI、UART和USB等8种串行总线的协议触发功能。本文研究了数字示波器时基和触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示波器的死区时间问题,提出了串行协议触发的数字逻辑实现方法。结合背景示波器信号处理模块FPGA的结构,以及用户对协议触发功能独立性的需求,提出了触发固件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串行位时码流的准确生成,本文研究了总线协议的位时判定方法并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位时形成模块。通过分析示波器对触发点的定位过程,使用数字逻辑的方式设计其预触发和后触发功能,保证总线信号波形显示的完整性。同时,根据8种总线的触发需求设计协议的触发判断模块并在模块中使用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协议解码流程控制方法,按照协议格式进行状态跳转并使能固件底层模块进行触发识别。在项目并行调试中,固件完成了各触发条件判断模块的仿真测试以验证流程控制方法的正确。同时,为了方便多总线测试并保证总线错误信号的生成,本文设计了基于任意函数发生器的串行总线数据产生系统。最后,通过搭建背景示波器的实机测试环境,读取示波器的触发数据,验证了串行协议触发固件对触发条件的识别功能和触发点前后数据的上传显示功能。结果表明,固件能够使背景示波器具有串行总线协议的触发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行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孙建鑫.高速串行协议触发及解码功能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宋兴喆.示波器串行协议触发固件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丁志明.高速串行协议交换机FPGA原型验证研究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16

[4].刘莲花,杨文喜,张晓卫,但勇军.激光质谱系统中多串行协议转以太网通讯网桥的研制[J].激光杂志.2015

[5].Dan,Temple.移动网络应用中C-RAN体系结构基带射频串行协议的OTN传送[J].中国集成电路.2014

[6].岳超峰,张亮.基于RocketIO的高速串行协议设计与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

[7]..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

[8]..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

[9]..泰克公司新增完整的高速串行协议测试平台[J].电子设计工程.2012

[10].张玉国.通用可组态串行协议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标签:;  ;  ;  ;  

串行协议论文-孙建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