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李军,马昊,李文,覃丽婷,易柳钰

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李军,马昊,李文,覃丽婷,易柳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香,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

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马昊,李文,覃丽婷,易柳钰[1](2019)在《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茴香油的催化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原料与制备出的水合肼α-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Schiff碱共聚制备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物质(PS),然后将PS分别与铜离子和镍离子配位制备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位物PS-Cu及PS-Ni,并采用FTIR、1H-NMR、SEM及EDX对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共聚物及其金属配位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可成功制备出目标产物PS-Cu及PS-Ni。以H_2O_2为氧源、PS-Cu及PS-Ni为催化剂,对茴香油的催化氧化进行研究,在PS-Cu存在的条件下,茴香油的转化率为70%,高于空白试验组的转化率(47%);但是,在PS-Ni存在的条件下,茴香油的转化率却低于空白试验组;表明松香基Schiff碱共聚高分子铜离子配合物催化氧化茴香油的效果要优于镍离子配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周秀军,周利芳,周建民,隋喜龙[2](2015)在《动物毛皮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通过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共聚竞聚率的测定,研究共聚合的机理,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投料比以及转化率的关系,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将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进行溶液共聚,所得共聚物中和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得高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研究适合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的最佳参数条件,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微乳液。应用效果证明所制备的鞣剂微乳液鞣制效果好,废液中Cr~(3+)含量低,适合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12期)

童碧海,刘远远,马鹏,张曼[3](2014)在《含环金属铱配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氧气传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含乙烯键的叁联吡啶单体与甲基丙烯甲酯单体的共聚,制备了含配体的线性共聚物(P(MMA-coTPY))。该共聚物继续与环金属铱二氯桥中间体反应,最终制备出含环金属铱配合物的高分子材料P(MMAco-TPYIr)。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材料的光物理性能,最后研究了材料在溶液中的氧气传感性能。结果表明,环金属铱配合物已共价连接到高分子链上,固态下为纯红光发射,波长为638 nm,量子效率为0.035。该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氧气传感性能,并且在DMF中的效果最好,纯氮气和纯氧气氛围下的发光强度比为6,氧气检测限能达到0.34%。(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杨士凤,段华玲,林继军,朱建颖,弓振斌[4](2014)在《测定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进行测定,以0.02 mol·L-1 HAc-NaAc为流动相,凝胶色谱柱分离大分子PEI-Cu配合物以及Cu的小分子配合物、游离态离子,最后用ICPMS测定不同形态金属元素的浓度;利用建立的化学平衡理论模型,计算PEI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得25℃,pH4.1~5.3时,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9.6~1010.7,平均配位数为1.0~1.3。建立的在线分离、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项雪莲[5](2012)在《有机硅高分子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价值,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有特殊官能团的有机硅高聚物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特别是具有荧光特性的配合物,结合了小分子金属配合物良好的发光特性和有机硅高聚物耐温、耐候等特性,在赋予新材料良好光电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同时,发挥了有机硅材料与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荧光效率。本文在合成烯丙基8-羟基喹啉和烯丙基苯酚的基础上,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分别制备了8-羟基喹啉和苯酚官能化的β加成产物的聚硅氧烷Q和P,并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二氧化铂催化剂和Karsted催化剂对硅氢加成效果的影响,发现与二氧化铂硅氢加成催化剂相比,Kasted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硅氢加成效果,且反应时间短。对于制备的8-羟基喹啉聚硅氧烷(Q),通过配位键合作用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配合物,AlQ3、ZnQ2、EuQ3、TbQ3、LiQ、CuQ2、DyQ3、SmQ3、GaQ3。配位后喹啉环所产生的n-π*跃迁吸收带消失,证明了金属离子与Q形成配位键,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发光强度高。聚硅氧烷在引入烯丙基8-羟基喹啉与苯酚两种不同的配体后,荧光性质产生很大差异,P相比Q的发射波长发生明显蓝移,发光强度也明显弱于后者。且Q中8-羟基喹啉的含量不同,配位后的Q的荧光性能亦不同,8-羟基喹啉的含量越高,配合物发射波长红移越大。通过对Q和ZnQ2的热性能的研究,发现有机聚硅氧烷中8-羟基喹啉的引入,能明显提高其热失重温度,改善其热性能,但是端基与侧基引入8-羟基喹啉对有机聚硅氧烷的热性能影响的差异不大,而Zn与8-羟基喹啉聚硅氧烷配位后,ZnQ2热失重温度降低,耐热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21)

马昊[6](2012)在《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18种新的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并对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单体和水合肼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Schiff碱单体,并考查了合成的优化条件。合成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h。合成水合肼甲基丙烯酸-(4-醛基)-苯酯Schiff碱单体的最佳反应时间为0.5h。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共振、高效液相、液质、元素分析等表征。2.合成了9种新的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载体。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其N元素的含量均超过0.5%;通过对其扫瞄电镜分析,说明这些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载体的结构呈现出疏松的多孔结构。3.合成了18种新的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载体在与金属离子配位后结构保持完好;通过对其电子能谱分析,均表明金属离子附载在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上。4.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茴香油,苯乙烯,肉桂醛,和蒎烯的氧化反应。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铜离子配合物催化剂P4SCu的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最高为88%。茴香油的主要氧化产物为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基丙酮。在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P4SCu,PS3Cu存在的情况下,苯乙烯的转化率分别为91%,79%,苯乙烯的主要氧化产物为苯甲醛,苯乙酮;肉桂醛的转化率分别为93%,92%,肉桂醛的主要氧化产物为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酮,苯甲酸。α-蒎烯的转化率分别为84%,95%,α-蒎烯的主要氧化产物为α-松油醇,水合蒎醇。β-蒎烯的转化率分别为87%,90%,β-蒎烯的主要氧化产物为松香芹醇,α-松油醇,桃金娘烯醛,蒎烷二醇。(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2-04-01)

李晓东,朱元成,潘素娟,王长青,刘岿[7](2011)在《链状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苯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链状Salen型高分子希夫碱金属配合物PLSBM(M:CoⅡ,MnⅡ,ZnⅡ,CuⅡ)作为催化剂,催化分子氧氧化苯乙烯。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助剂和共还原剂的条件下,氧化产物以苯甲醛(Ⅰ)和环氧苯乙烷(Ⅱ)为主,PLSBCuⅡ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考察了影响氧化反应的因素,发现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h和催化剂与苯乙烯用量比为1mg∶2mL时,苯乙烯具有最优的转化率(61%)和产物选择性(Ⅰ∶57%,Ⅱ∶36%)。(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1年07期)

杜俊玫,张瑞霞,陈迎鑫[8](2011)在《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原理,重点综述了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合成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4种方法,概述了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同时对8-羟基喹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1年03期)

卢建芳,雷福厚,赵慷,覃冬梅,姚兴东[9](2010)在《松香基功能高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固定化淀粉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聚马来松香己二醇酯、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酯聚合物和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为载体,金属离子为桥键配位离子固定化淀粉酶。测定了固定化淀粉酶的性能,探讨了固定化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作为桥键配离子的固定化淀粉酶中,PMGAECa(Ⅱ)En和poly(MGAE-AA)Ca(Ⅱ)En效果较好,重复使用5次后,每5 min的活性分别为11.33、9.44 mg/g,相对保留活性为32.78%、37.59%,最适宜温度为60、50℃,最适宜pH值为6.03、5.00。(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王荣民,郭俊峰,何玉凤,许晓韡,申国瑞[10](2009)在《高分子酞菁铜-冠醚钠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间,间-二苯并冠醚磺酰氯为桥联剂,与功能化的金属酞菁以界面缩聚合成了聚冠醚-酞菁双金属配合物(P-BsdB-18-C-6-Pc(Cu-Na)).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热重-热差分析等对高分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分子氧为氧源,对其催化异丙苯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通过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共聚竞聚率的测定,研究共聚合的机理,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投料比以及转化率的关系,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将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进行溶液共聚,所得共聚物中和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得高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研究适合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的最佳参数条件,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微乳液。应用效果证明所制备的鞣剂微乳液鞣制效果好,废液中Cr~(3+)含量低,适合生产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马昊,李文,覃丽婷,易柳钰.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茴香油的催化氧化[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2].周秀军,周利芳,周建民,隋喜龙.动物毛皮高分子金属配合物鞣剂微乳液的制备[J].山东畜牧兽医.2015

[3].童碧海,刘远远,马鹏,张曼.含环金属铱配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氧气传感性能[J].发光学报.2014

[4].杨士凤,段华玲,林继军,朱建颖,弓振斌.测定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新方法[J].无机化学学报.2014

[5].项雪莲.有机硅高分子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马昊.松香基Schiff碱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7].李晓东,朱元成,潘素娟,王长青,刘岿.链状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苯乙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

[8].杜俊玫,张瑞霞,陈迎鑫.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

[9].卢建芳,雷福厚,赵慷,覃冬梅,姚兴东.松香基功能高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固定化淀粉酶(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0

[10].王荣民,郭俊峰,何玉凤,许晓韡,申国瑞.高分子酞菁铜-冠醚钠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金属高分子配合物论文-李军,马昊,李文,覃丽婷,易柳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