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治疗的作用

口腔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治疗的作用

陈李

上海市奉贤奉城医院(上海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治疗四手操作在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对200例口腔治疗患者采用四手操作,观察效果。

结果200例患者口腔治疗(根管治疗术、拔牙和修复等)后口腔医学技术,患者感觉良好。

结论四手操作需要具有口腔治疗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强烈的责任心,才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口腔治疗。

【关键词】口腔治疗四手操作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7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10-02

在口腔科的历史发展中,原有的医护配合模式是一名护士配合多名医生,医生均为单独操作。近来在国内为保护口腔科医生、体力及健康,为提高口腔临床治疗效果前提下技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科口腔医学技术应运而生。四手操作技术被提出后,已为广大口腔医生认可,并进一步演化产生一种新的医护配合模式——四手操作术由此诞生。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轻松、舒适地平卧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医护双手(四只手)同时为病人进行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有效地防止由于器械、物品堆积工作台面而引起的医源性的交叉感染。采用四手操作治疗200例患者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例需口腔手术的患者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15—75岁,平均37.5岁.随机分为两组:四手操作组128例,男78例,女50例,年,独立操作组72例男31例,女4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治疗过程、所需的器械、材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200例患者中,根管治疗术125例;拔牙114例次,口腔治疗前均进行临床检查和拍摄X线片,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按照治疗计划逐步治疗。口腔治疗过程中护理要点四手操作组由一名主治医生和一名技术熟练的护士组成。护士主要工作内容:口腔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用物、接待病人、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治疗中的配合包括:口腔治疗材料、传递器械及牙科材料;治疗后的处理:收整椅位、消毒用具、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等。

1.2.1首先核对患者资料按照挂号顺序传唤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误,初步询问患者的不适和就诊目的后,安排患者就诊。

1.2.2准备引导患者就座、了解患者病史、症状,按需要准备病历、x线片;调整患者椅位和灯光,使患者有一舒适的体位;调节患者紧张情绪,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以利于口腔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护士接待病人就诊后,嘱病人坐到综合治疗椅上,调至仰卧位,头部位置舒适,全身放松。当医师的头部和眼睛正确向前倾斜时,病人口腔部应在医生眼睛的正下方,病人的上颌颌平面平行于医生的身体,下颌颌平面与医生面部相对,头部与心脏平位,下肢完全放松,脊柱畸形病人,肩下可垫小垫以支撑头肩。女性病人应将长发束起,避免散开滑落到扶靠手边缘污染器械并妨碍医生工作,对于儿童和老年体弱者,护士应协助其处于舒适体位。术者、助手及设备与病人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个活动区用时钟的字码表示。

术者区:7~12点间,一般为11点处。术者在右下方后牙区工作时,多选用7~9点位置,在前牙区工作时,多选用12点工作位。术者区也是病人到达和离开椅位的通道。

静态区:12~2点间,此处可放活动柜。

助手区:2~4点间,助手通常保持在3点的位置。

传递区:4~7点间,最靠近病人口腔部位,是医生和护士传递材料和器械的区域,是安放牙科设备最适宜的位置。

1.2.3根据口腔治疗项目进行器械准备。根管治疗术物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盘、吸唾器,车针、手机、根管扩大针、侧压器、牙胶尖、根管糊剂等;拔牙器械:一次性口腔器械盘、麻药,拔牙钳、吸唾器、牙龈分离器、刮匙、牙挺、凿子、锤子、剪刀、持针器、止血钳、线等;修复物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盘、吸唾器,托盘、印模材料、车针、高速手机、蜡片、酒精灯、比色板等。

1.2.4术中护理在实施四手操作时,护士工作应主动为病人服务,护士随时了解医生的治疗进程,医生在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和器械,护士都可随时准备妥当。而且应与医生配合默契,把器械、材料和药品迅速、平稳、熟练、准确地传递到医生手中,使医生在治疗中不用等待。如医生在根管开髓治疗时,护士应适时递上拔髓针等,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医生在进行窝洞清洁封闭时,护士就应准备封闭材料,并传递给医生,保证治疗的最佳效果。如病人在拔低位阻生牙时,由于张口时间过长而易产生情绪烦躁、紧张时可握住患者双手给予安慰和鼓励。协助医生拉开病人口角,以保持手术区域视野清晰,注意正确使用吸引器,以防止损伤软组织。配合默契的四手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牙科治疗的工作效率及治疗质量,相应减轻医生的压力和劳动量。

1.2.5术后护理治疗完成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护士处理使用后的器械、用品、并交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如告知患者拔牙后二个小时不能吃东西,棉球压迫止血半个小时。根管充填后,牙齿的脆性增加,并应该择期作全冠修复以保护牙体防止折裂。同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若是一次性口腔检查盘、注射器,需依据一次性卫生材料处理原则进行焚烧或回收处理。对其他口腔专科所用器械,按物品性质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严禁污染的医疗用品重新使用或流向社会。对使用过的治疗椅及治疗台等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比传统的护理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结果

200例患者口腔治疗(根管治疗术、拔牙和修复等)结束,治疗中,治疗后均无一例无并发症发生。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注:*两组比较,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医生独立操作组

3讨论

四手操作技术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就诊满意度,由于有2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为病人服务,病人就诊时安全感增强,病人得到良好的服务。四手操作极大方便了病人,利于对病人身心护理。

四手操作技术可以减轻医生的压力和疲劳,有利于口腔医生的身心健康四手操作极大地满足牙科医生保护自身劳动力的要求,减轻其紧张程度及减少体力消耗。

四手操作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均在患者口腔中进行,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直接污染医生的手及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诊疗器械又成为传染的主要媒介,特别是经血传播的病毒感染危害更大。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复诊次数多,而口腔治疗时不可能将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人及携带者与其他病人区分开。四手操作技术中,护士熟悉现代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械、常用药物的性能及作用,将药品、器械分类固定放置,防止因各种器械、物品堆积在工作台上而导致交叉污染。四手操作技术则使口腔科消毒隔离规范得到落实,护士合理地放置和传递器械,减少刺伤发生,杜绝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保护口腔医护人员这样的高危人群。“以人为中心、以零为概念、以感觉为基础”,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四手操作已逐步推广,并在医院付诸实践,使护士能主动参与配合治疗与医生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了护士工作的能力,增加护士在工作中自身价值。为此,不断完善和推广四手操作法,还需不断学习、总结、完善,更好地主动护理提高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逐渐走上四手操作行列,以使口腔临床治疗护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

[2]杨晓菊.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的护理体会[J]绵阳口腔医学,2004(1):39

标签:;  ;  ;  

口腔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治疗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