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中心家庭论文-王小芳,王雪萍

母亲中心家庭论文-王小芳,王雪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母亲中心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庭母婴病房,产后护理,产妇,母亲

母亲中心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芳,王雪萍[1](2019)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后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FCMC)对其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待产孕妇展开研究,选取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间分娩的116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其中58例入住普通病房予以常规产后护理的产妇纳入常规组,剩余58例入住家庭母婴病房予以FCMC的产妇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角色适应能力评分为(26.87±3.11)分、幸福感评分为(27.71±1.98)分、照顾婴儿能力评分为(17.03±1.56)分、喂养婴儿能力评分为(18.31±1.52)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1.56±4.52)分、(24.32±4.55)分、(14.21±2.51)分和(15.52±3.31)分,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FCMC可以提高其对母亲角色转换的适应能力,增加产妇身为母亲的幸福感,提高产妇照顾和喂养婴儿的能力,临床价值突出。(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9期)

李燕明[2](2019)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分娩的初产妇300例,将所有初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产房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母乳喂养率、初产妇角色适应水平、生活质量(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初产妇角色总适应良好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几率,产妇和新生儿预后良好,改善初产妇生活质量,提高初产妇角色适应良好率,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产妇的分娩护理中运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6期)

冯小芳,黄小夏,张丽萍,钱施,孙彩霞[3](2019)在《NICU早产儿母亲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亲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例参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早产儿母亲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早产儿母亲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体验,包括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前后微妙的心理变化、喂养的困难及思考、担忧早产儿预后及智力发育、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可促进母亲角色的成长、感恩所获得的帮助、希望提供时间和空间更个性化的以家庭为中心护理6大主题。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亲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可提高家长育儿能力和信心,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1期)

张洋,张敏[4](2016)在《大型购物中心与幼童母亲的多重身份建构——女性主义、家庭化、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叁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6年03期)

宣璐[5](2016)在《论母亲家庭伦理角色——以传统母训文化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伦理角色是母亲社会角色的一种。家庭伦理角色不仅决定母亲自身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还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人成才。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观念冲突,造成了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角色期待的理想化和角色实践动力不足。解决现代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困境,可以借鉴传统母训文化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家庭伦理角色的规范内容与建构方法,从家庭伦理角色意识、家庭伦理角色规范体系与家庭伦理角色制约机制叁个方面建设母亲家庭伦理角色。(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杨青丽[6](2013)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唾液皮质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母亲和早产儿的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随机筛选早产儿,分别进行家庭护理和标准护理。换尿布前后,收集两组早产儿和母亲的唾液并检测唾液皮质醇水平。结果无论是母亲或婴儿,两组间的反应性唾液皮质醇无明显差异。FC组早产儿和母亲的基础及反应性皮质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SC组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换尿布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反应性唾液皮质醇的水平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3年16期)

高印焕[7](2011)在《申京淑小说中“家庭”的意义——以《单人房》和《寻找母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单人房》和《寻找母亲》为中心,对申京淑小说中家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在《单人房》中描写家庭与家庭之外(社会)的紧张关系,她为维新统治时期(韩国朴正熙总统执政时期)的最后阶段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在《寻找母亲》中,她通过描写家庭成员的痛苦和忏悔反映了传统家庭制度的崩溃。中京淑的小说为既不全面拒绝也无法完全接受近代家庭意识的现代人提供了思考家庭意义的契机。(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11年04期)

母亲中心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分娩的初产妇300例,将所有初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产房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母乳喂养率、初产妇角色适应水平、生活质量(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初产妇角色总适应良好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几率,产妇和新生儿预后良好,改善初产妇生活质量,提高初产妇角色适应良好率,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产妇的分娩护理中运用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亲中心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芳,王雪萍.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

[2].李燕明.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3].冯小芳,黄小夏,张丽萍,钱施,孙彩霞.NICU早产儿母亲参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

[4].张洋,张敏.大型购物中心与幼童母亲的多重身份建构——女性主义、家庭化、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超越[J].人文地理.2016

[5].宣璐.论母亲家庭伦理角色——以传统母训文化为考察中心[J].中州学刊.2016

[6].杨青丽.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唾液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

[7].高印焕.申京淑小说中“家庭”的意义——以《单人房》和《寻找母亲》为中心[J].当代韩国.2011

标签:;  ;  ;  ;  

母亲中心家庭论文-王小芳,王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