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书写论文-陈华艳

旅行书写论文-陈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行书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海,韩人,旅行书写,都市景观

旅行书写论文文献综述

陈华艳[1](2019)在《现代韩人上海旅行书写研究(1910-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作为现代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独具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与内涵的都市空间,作为中国开设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充分的租界所展现的特殊现代化历程有着辐射整个东亚的独特性与历史价值。现代韩人关于上海的旅行书写曾风靡一时,大量地发表于韩国国内各类报刊,昭示着韩人对上海及东亚现代进程的时刻关注。这些旅行书写大大超越了文学文本的范畴,是韩国旅行者跨越国界、刻录中韩两国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库。而当时的上海作为链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合型接触地带,实地提供了韩人接触西方并在此体验现代性与多民族混杂现象的迂回空间。本文在借鉴了玛丽·路易斯·普拉特对帝国旅行书写的诠释方法、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以及相关后殖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文本的细读,将韩人上海旅行书写的总体内容与书写特征作了分类归纳,主要包括上海都市空间中的景观描写、多民族文化融合书写、两极化与悲情化故事叙事倾向以及韩人在上海发现的抵抗主体的复数性及弱小民族的联合可能性。首先,韩人旅行书写中关于上海的景观描写可分为物质景观与文化景观两种。韩人对上海物质景观的不自觉关注体现了王一川所指出的心理与感官层面的文学现代性与生存环境现代性之间的相互投射关系。而其关于上海文化景观的书写,时刻突出物的条件与外观,亦间接表现了韩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物质文明的向往。借用德波的景观理论和张一兵的景观霸权观点,本文得以进一步指认上海景观书写中韩人作为观看者暨被支配者无意识的价值认同。其次,通过梳理洪阳明、朴庆姬、李光洙等韩人知识分子上海旅行书写中的多民族叙事,本文发现了借助上海这一多民族混居的特殊空间,韩人得以更直接、深入地接触并体验西方及其他民族文化。同时也正是在韩人所谓客观地对上海国际化特色的描述中,潜存着文明间的冲突与差别化实质,这种多民族融合表象所透射的正是东西方联动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间的隐秘共谋关系,且无论是租界管理还是日常生活的公共性方面,西方强国不容置疑地占据了上海的中心地位。当韩人在上海实地与西方人发生接触时,与其说现实的客观差距使他们自我矮化,不如说其自身的东方主义视角强化了西方的雄强化形象并同时加固了民族间差别化的印象。接着,本文从整体结构性角度深入剖析了韩人上海旅行书写中将文明与堕落、诱惑与危险并置的书写惯性。借助法国比较文学形象学家莫哈的形象学理论,指出了韩人畸形化书写上海现代性时折射出的猎奇心理及其对现代性既艳羡又排距的纠葛心理。此外,韩人上海旅行书写中还包含有若干则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具有相似的叙事框架。第一类是以韩国男性与上海卖淫女的邂逅为题材,通过将卖淫女形象高贵化、去肉欲化来掩藏作者自身陷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的性欲望。第二类爱情故事充斥着诡异的悲剧感,且皆以女性人物被杀害为结局。这不仅表现出韩人男性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女性的惨剧控诉帝国主义残暴的目的,也反映了将女性作为祭品生产民族集体抵抗情绪的男性作者意图。最后,韩人的上海旅行书写作为现代韩国历史与政治的外延,保存了众多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上海的珍贵记忆和大批民族志士的流亡经历。通过照亮他们在上海的寒窗岁月和抵抗经历中闪光的记忆现场,本文企图再次唤醒现代韩人主体性话语中被尘封的集体经验与记忆,并揭示上海作为包容更多可能性的场域,给各弱小民族及被压迫群体发现并展示主体性、联合抵抗帝国主义提供了可能。韩人的上海旅行书写不仅是复原东亚历史现场和保存着韩人现代意识变迁的宝贵历史记录,更是重拾韩民族现代转型期的集体记忆、发掘主体性塑造的新的可能性的重要文献。作为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交织存在的上海旅行书写亦是解构现代韩人幻想上海、幻想现代的钥匙,由此我们得以再次反思东亚整体现代化进程中潜存的诸多问题并试图找寻应对这些现代式困境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9)

郑思旷[2](2018)在《法国早期科幻文学中的宇宙旅行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素有“科幻文学之父”的称号,法国科幻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自晚清时期就通过译介进入中国,帮助中国人建立了最早的科幻认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幻的诞生。凡尔纳之前的早期科幻文学在科幻史上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但大多数人对此向来知之甚少。本文以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对于不同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的文本分析,包括作为宇宙旅行书写前身的更早的相关旅行书写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法国早期科幻文学史。论文首先对于西欧最早的口头文学到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幻想文学中虚构、想象和旅行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随后对于幻奇文学、奇幻文学、神奇故事和科幻文学四个文学术语进行概念和翻译的厘定,最后聚焦于法国早期科幻文学史中宇宙旅行书写的发展历程,比较它们和现代太空歌剧之间的异同。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代表了未来科幻文学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西拉诺·德·贝热拉克为代表,偏向通俗和科普的宇宙旅行书写,导向以凡尔纳为起始的现代科幻,随着不同时期的科学发展而变化,成为科幻小说的核心分支,重在故事和逻辑;二是以雷蒂夫·德·拉布勒托纳和夏尔马涅—伊希尔·德丰特奈为代表,偏向文学和哲理的宇宙旅行书写,重在语言和思想,和其他主流文学及其他类型文学关联性更强,在科幻小说发展史的不同阶段皆有出现,此类作品个人风格突出,作者与作者之间一般也不具有直接传承的关系,但由于作品中体现的普遍价值,作品中超越时代的佳作居多。归根到底,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依旧是人与自然关系转变的一种展现,但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归纳出法国早期科幻已经具备的现代科幻核心特征:一方面,作者通过一种新兴的科学创作方法,即思想实验的形式,尽可能合理地构建虚构世界;另一方面,作品依然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能够通过想象力这一有效途径,接近艺术上的真实。(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魏然[3](2018)在《旅行书写、人文地理学与摩尔人——张承志解说的西班牙语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张承志曾坦言,作为西方主流知识来源地的所谓"一类国家"大都与他"缘如薄纸",蒙古、巴勒斯坦、黑非洲或拉丁美洲这类霸权视野里的"边缘地带",才能唤起他"投奔与穷究"的冲动——唯有西班牙是欧洲内部的特例。《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开篇"小引"里,作者勾勒了一幅带有个人体悟的"世界知识地图":(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8年02期)

陈智淦[4](2018)在《论林语堂旅行书写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目前并未系统探究林语堂多样化旅行书写的复杂根源。林语堂复杂多样的旅行书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林语堂个人长期的旅行生涯和从小主观养成的旅行兴趣是直接原因,其对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偏爱是内因,而民国时期旅游业的兴起则是外因,刊发大量游记文章刊物的出现也为其旅行书写提供了重要舞台。此外,民国时期域外留学热潮的兴盛、国外旅行书写的译介以及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语堂积极从事旅行书写。(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韩秀[5](2017)在《从旅行书写视角审视莫里森作品《家》中的回归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旅行书写的角度审视了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家》,将非裔美国人反迁徙浪潮背景下主人公的还乡之旅与传统还乡小说进行比较,凸显了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环境与非裔美国人的身份给小说主人公还乡之旅造成的诸多磨难.展现了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寻求一席之地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的艰辛。同时,本文分析了旅程见闻为主人公带来的对家庭和黑人社区的重新审视和回归黑人社区的感悟,表现了莫里森对反迁徙浪潮的关注、对美国南方的眷恋以及对家园和社区在非裔美国人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所寄予的厚望。(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刘玺鸿[6](2016)在《评尼罗·格林(编)《中亚历史中的旅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Nile Green,eds.,Writing Travel in Central Asian History,Bloomington,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10,xii+220 pp.在中亚研究掀起新一波高潮的今天,"中央欧亚"这一哥伦布时代之前东西沟通的重要通道,再次成为解释近代世界形成的"通道"。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等一系列的命名为我们解读这块"心脏地带"提供了更多的理念。中亚的解读还有多少种可能性?2010年在洛杉矶组织的"通往河中之路:亚洲十字路口上的旅行书写"会议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从文化技术(culture technology)的角度,将中亚视为一条"文本之路"(road of(本文来源于《全球史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王美秀[7](2016)在《圣严法师旅行书写中的病与佛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法鼓山圣严法师留下的旅行书写,不仅数量丰硕,且文学水平甚高,更兼具历史、文学、宗教等多重跨界意义,在台湾佛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圣严法师而言,游览山水从来不是他的旅行动机,弘扬佛法才是让他走遍世界的主要动力。为了弘扬佛法,他频繁出入「国门」,同时,因为他的身体并不强健,因此在他的旅行书写中常出现病中游、游中病的叙述,这些叙述与佛教经典中,与病相关而广为人知的《维摩诘所说经》,颇有遥相呼应之处。本计画拟以「病」(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期刊2016-07-01)

陈智淦,张秀燕[8](2016)在《论林语堂的旅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并未专门探讨林语堂游记体散文的创作,也未宏观考察其以旅行为核心主题的虚构作品的文学贡献。旅行书写是林语堂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系统探讨其多样化游记散文创作,概括其在旅行小说创作、行游书写和神游书写等方面的宏观成就,并从微观层面分析《瞬息京华》《枕戈待旦》《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奇岛》等多部旅行书写经典,势必为林语堂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江梦洋[9](2016)在《浅析台湾女作家陈玉慧的旅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旅行文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题材。台湾女作家陈玉慧自20世纪80年代起书写了大量有关旅行的散文,成为台湾女性旅行文学中的重要一环。她在旅行书写中探讨了有关故乡与异乡之间的悖论,在人生行旅的途中经历着成长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旅行文学作品透过她与他者、与自我的心灵对话,表达了她对生命历程的独特体悟。(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4期)

云玲,郭栖庆[10](2015)在《蒋帕·拉希莉《同名人》中的旅行书写与离散身份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旅行是印度裔美国作家蒋帕·拉希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既与美国经典文学的传统有关,也与拉希莉本人的离散经历密不可分。在《同名人》的旅行书写中,第一代移民通过频繁返回母国的旅行表达对故国与家园的无限依恋,希望实现文化寻根,然而因为物是人非,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使离散个体认识到除了向前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第二代移民通过旅行加深对母国文化的理解,实现与母国文化的协商以及对自己多元文化背景的认同;拉希莉的人物在旅行中实现自我成长,在不断的移动中建构一种离散的身份。(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5年05期)

旅行书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素有“科幻文学之父”的称号,法国科幻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自晚清时期就通过译介进入中国,帮助中国人建立了最早的科幻认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幻的诞生。凡尔纳之前的早期科幻文学在科幻史上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但大多数人对此向来知之甚少。本文以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对于不同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的文本分析,包括作为宇宙旅行书写前身的更早的相关旅行书写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法国早期科幻文学史。论文首先对于西欧最早的口头文学到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幻想文学中虚构、想象和旅行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随后对于幻奇文学、奇幻文学、神奇故事和科幻文学四个文学术语进行概念和翻译的厘定,最后聚焦于法国早期科幻文学史中宇宙旅行书写的发展历程,比较它们和现代太空歌剧之间的异同。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代表了未来科幻文学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西拉诺·德·贝热拉克为代表,偏向通俗和科普的宇宙旅行书写,导向以凡尔纳为起始的现代科幻,随着不同时期的科学发展而变化,成为科幻小说的核心分支,重在故事和逻辑;二是以雷蒂夫·德·拉布勒托纳和夏尔马涅—伊希尔·德丰特奈为代表,偏向文学和哲理的宇宙旅行书写,重在语言和思想,和其他主流文学及其他类型文学关联性更强,在科幻小说发展史的不同阶段皆有出现,此类作品个人风格突出,作者与作者之间一般也不具有直接传承的关系,但由于作品中体现的普遍价值,作品中超越时代的佳作居多。归根到底,法国早期科幻中的宇宙旅行书写依旧是人与自然关系转变的一种展现,但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归纳出法国早期科幻已经具备的现代科幻核心特征:一方面,作者通过一种新兴的科学创作方法,即思想实验的形式,尽可能合理地构建虚构世界;另一方面,作品依然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能够通过想象力这一有效途径,接近艺术上的真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行书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华艳.现代韩人上海旅行书写研究(1910-1937)[D].南京大学.2019

[2].郑思旷.法国早期科幻文学中的宇宙旅行书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魏然.旅行书写、人文地理学与摩尔人——张承志解说的西班牙语世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

[4].陈智淦.论林语堂旅行书写的根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韩秀.从旅行书写视角审视莫里森作品《家》中的回归之旅[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7

[6].刘玺鸿.评尼罗·格林(编)《中亚历史中的旅行书写》[J].全球史评论.2016

[7].王美秀.圣严法师旅行书写中的病与佛法[C].第六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2016

[8].陈智淦,张秀燕.论林语堂的旅行书写[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江梦洋.浅析台湾女作家陈玉慧的旅行书写[J].美与时代(下).2016

[10].云玲,郭栖庆.蒋帕·拉希莉《同名人》中的旅行书写与离散身份的建构[J].外国语文.2015

标签:;  ;  ;  ;  

旅行书写论文-陈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