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准方式论文-冯斌,陈少亿

配准方式论文-冯斌,陈少亿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准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配准方式,鼻咽癌,锥形束CT图像,计划CT图像

配准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冯斌,陈少亿[1](2019)在《配准方式对鼻咽癌(NPC)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配准方式对鼻咽癌(NPC)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鼻咽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对比不同配准方式对图像的配准结果影响程度。结果手动配准平移误差与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显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时,不同配准方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若选择医科大IGRT协作过程中,应采用骨性配准方式,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3期)

李云,王凡[2](2019)在《3种配准方式下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卢子红,杜乙,杨敬贤,李俊禹,于松茂[3](2019)在《两种固定方式下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配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两种固定方式下,比较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的配准,以得到更为精准的固定方式,提高摆位和治疗精度速度,缩短治疗时间。方法:随机选取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颈部肿瘤患者各15例,分为A、B两组,分别测量首次放射治疗的CBCT图像和定位CT图像中7个颈椎椎体后缘到头枕底部的距离,比较CBCT图像和CT图像中距离的差值。采集两组患者所有距离配对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固定方式颈椎配对差值分别C1=(-0.188 00±0.367 06)、C2=(-0.169 33±0.402 64)、C3=(-0.226 67±0.417 52)、C4=(-0.234 00±0.455 55)、C5=(-0.209 33±0.434 17)、C6=(-0.174 67±0.431 56)、C7=(-0.166 67±0.360 92)cm;B组固定方式颈椎配对差值分别为C1=(-0.112 00±0.199 61)、C2=(-0.044 00±0.157 92)、C3=(-0.038 67±0.218 86)、C4=(0.086 70±0.190 30)、C5=(-0.020 67±0.218 65)、C6=(0.129 33±0.463 33)、C7=(0.084 00±0.261 28)cm。两组固定方式中,两组数据配对差值均小于0.3 cm,均在临床治疗要求的摆位误差范围内,但B组配对差值明显小于A组。结论:与A组固定方式相比,B组固定方式更能提高颈椎的配准,保护脊髓等重要危及器官,从而进一步提高靶区照射的精确性,保证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郑超群,黄家文,傅万凯,杨海松[4](2019)在《不同配准方式对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高能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MVCT)引导下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自动图像配准技术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22例,每例患者治疗前均行MVCT扫描,将扫描获取的MVCT图像与定位图像行骨配准、骨与软组织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的线性误差以及绕此3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U、V、W)这6个方面的配准数据,分析两种配准方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共150组MVCT扫描图像数据,所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中骨配准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平移误差与绕此3方向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946±1.701)mm、(0.937±1.059)mm、(0.077±1.161)mm与(-0.127±1.201)°、(-0.217±1.104)°、(-0.280±0.897)°;骨与软组织配准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平移误差与绕此3方向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920±1.397)mm、(1.045±1.167)mm、(0.386±1.212)mm与(-0.156±1.079)°、(-0.142±0.648)°、(-0.169±0.685)°。将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骨配准、骨与软组织配准两种配准方式在Y轴、Z轴方向上的平移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时,为降低患者摆位误差,建议首选骨配准,必要时辅以手动微调直至满意为止。(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黄炳川,明锐奇,李超[5](2019)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扫描层厚和配准方式的优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图像引导不同扫描层厚和配准方式对放射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条件来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度。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临床确诊的18例行SBRT治疗的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行TOMO图像引导兆伏级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MVCT)扫描,层厚依次转换为2,4,6 mm。每次获得的图像先后进行骨窗配准、软组织窗配准、手动配准,分别记录下每次不同方式配准的误差值左右(X轴)、前后(Y轴)、上下(Z轴)以及旋转轴,最后手动配准无误后方可治疗,手动配准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参与认可。最后归类统计不同层厚扫描手动配准无误后的误差值。结果 18例患者共行228次MVCT,通过t检验比较层厚2 mm(82次)、4 mm(74)、6 mm(72次)在X轴、Y轴、Z轴以及旋转轴误差值。结论 4 mm层厚在各个方向上都有更好的精确性,并软组织窗配准较骨窗配准更稳定。(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彭清河,彭应林,朱金汉,蔡明章,周凌宏[6](2018)在《图像配准方式对宫颈癌后装自适应放射治疗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配准范围大小和不同图像质量对宫颈癌后装自适应放射治疗不同分次之间CT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为临床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15例已完成叁维后装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将患者的最后一次治疗计划CT图像(CT1)和第一次治疗计划CT图像(CT2)导入Varian公司的Velocity软件,分别以不同图像质量(保留施源器和去除施源器两种)和不同配准范围[配准靶区(S组)/配准器官结构(M组)/配准体廓(L组)]进行图像配准,以靶区和危及器官相似性指数(DSC)来评价不同配准方式的配准精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配准方式的配准精度。结果使用Velocity软件基于CT阈值自动分割金属施源器,CT值选择1700~1800 HU时分割的体积最接近真实体积值。去除施源器组中各器官结构的相似性指数DSC优于或等效于保留施源器组,且直肠的DSC值得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配准框大小之间比较,配准靶区组(S组)的高危靶区体积(HRCTV)和低危靶区体积(IRCTV)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优于配准器官组(M组)和配准体廓组(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准器官组(M组)有较好的靶区体积配准精度和最优的危及器官配准精度,膀胱和直肠的DSC值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后装自适应放疗中,使用Velocity软件对0.24 cc的金属施源器进行自动分割时应选择CTHU=1700~1800 HU。对施源器进行自动分割并屏蔽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图像配准时建议选用配准器官范围进行图像配准。(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骆小青,刘强,张隆彬,向中华[7](2018)在《锥形束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不同乳腺厚度的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锥形术CT(CB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的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方法:选择行IMRT的149例乳腺癌患者,将乳腺厚度<30 mm的患者分为Ⅰ组(47例),厚度30~45 mm的患者分为Ⅱ组(63例),厚度>45 mm的患者分为Ⅲ组(39例),比较叁组患者CT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下组间的摆位误差,并分析摆位误差的产生因素。结果:叁组患者CT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摆位在X轴、Y轴、Z轴及冠状位(GY)中存在显着差异(t=3.424,t=4.215,t=3.643,t=3.135;P<0.05)。骨性配准下,叁组患者摆位误差在Z轴和GY有显着差异(F=5.764,F=5.576;P<0.05),其中Ⅰ组Z轴误差显着大于Ⅱ组和Ⅲ组,Ⅱ组GY误差显着小于I组和Ⅲ组。灰度配准下,叁组患者摆位误差无显着差异。摆位误差的主要原因为皮肤牵拉、身体扭曲(占34.80%)及患者紧张等心理因素(占19.44%)。结论: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的摆位误差存在差异,其中乳腺厚度对于灰度配准摆位误差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张亚,山锋[8](2018)在《建筑物叁维重建点云数据配准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点云数据配准方式的基础上,以某特征建筑物为例,分别采用叁种方式从内外业数据采集、处理速度方面进行对比,并对配准后的点云数据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特征点点云数据采集、处理速度快,基于标靶、测站点控制点的点云数据配准方式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28期)

王甜,成肇杰[9](2018)在《锥型束CT引导鼻咽癌IMRT图像配准方式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的数据,研究不同图像配准方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鼻咽癌IMRT治疗患者,对放疗第一周每天及以后每周共100次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分析。分别选取自动骨与自动软组织的平移误差配准方式,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配准结果。结果:骨的平移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13±0.72)mm、(0.52±0.81)mm、(0.76±0.56)mm;软组织的平移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37±1.04)mm、(0.78±1.42)mm、(0.97±1.15)mm。对两种配准方式分别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均有统计学差异(t=3.614、5.514、2.578,P<0.05)。结论:鼻咽癌IMRT时行CBCT自动骨性配准方式是一种准确、迅速的方法,有效提高配准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9期)

黄丽娜,杨海松,倪映美[10](2018)在《IGRT不同配准方式对乳腺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不同配准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乳腺癌患者30例,利用机载锥形束CT(CBCT)XVI系统对患者进行首次治疗前扫描,将重建CBCT图像与CT定位图像,分别采用两种匹配(自动灰度匹配和自动骨匹配),观察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灰度匹配的摆位误差结果,在X、Y、Z、RX、RY、RZ轴方向上分别为(0.73±2.29)mm、(0.19±2.14)mm、(0.14±2.16)mm、(0.78±1.28)°、(0.23±1.07)°、(0.05±1.09)°。骨匹配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7±3.46)mm、(2.63±2.64)mm、(2.39±2.69)mm、(1.12±2.02)°、(-0.06±2.02)°、(-0.02±2.39)°。两种配准方式Y、Z轴平移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轴平移及X、Y、Z轴的旋转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行IGRT时,选用自动灰度配准方式能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配准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准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斌,陈少亿.配准方式对鼻咽癌(NPC)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李云,王凡.3种配准方式下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比较[J].安徽医学.2019

[3].卢子红,杜乙,杨敬贤,李俊禹,于松茂.两种固定方式下颈部肿瘤首次放射治疗颈椎配准比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4].郑超群,黄家文,傅万凯,杨海松.不同配准方式对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5].黄炳川,明锐奇,李超.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扫描层厚和配准方式的优化探索[J].实用医技杂志.2019

[6].彭清河,彭应林,朱金汉,蔡明章,周凌宏.图像配准方式对宫颈癌后装自适应放射治疗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

[7].骆小青,刘强,张隆彬,向中华.锥形束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不同乳腺厚度的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8

[8].张亚,山锋.建筑物叁维重建点云数据配准方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8

[9].王甜,成肇杰.锥型束CT引导鼻咽癌IMRT图像配准方式的分析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10].黄丽娜,杨海松,倪映美.IGRT不同配准方式对乳腺癌摆位误差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8

标签:;  ;  ;  ;  

配准方式论文-冯斌,陈少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