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强力,白常宁,张俊彦

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强力,白常宁,张俊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腈橡胶,DLC薄膜,Ar等离子预处理,Si中间层

膜基结合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强力,白常宁,张俊彦[1](2019)在《氩等离子预处理及Si中间层改善丁腈橡胶表面碳薄膜膜基结合强度及摩擦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丁腈橡胶(NBR)由于其良好的耐油性和较低的成本,是目前油封及O型密封圈最常用橡胶密封材料之一。然而,其在实际使用中极易磨损,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改善丁腈橡胶耐磨性对于提高其服役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丁腈橡胶为基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PECVD技术在丁腈橡胶表面制备DLC薄膜,并重点研究了Ar等离子预处理偏压、时间和Si中间层厚度对薄膜界面结合强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氩等离子预处理偏压和时间会显着影响薄膜结合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通过高偏压Ar等离子预处理可有效改善丁腈橡胶表面DLC薄膜结合强度和耐磨损性能,但预处理时间却存在最佳值,高于或低于此值均不利于薄膜结合强度和摩擦学性能。而Si中间层的引入(合适的厚度)则改变了DLC薄膜中的sp2含量,有效地缓解了薄膜中的压应力,显着的改善了薄膜膜基结合强度。同时Si中间层还可提高薄膜的承载能力,从而确保了其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简小刚,何嘉诚,王俊鹏,甘熠华[2](2019)在《金属元素Co、Fe、Cu、Ti对孕镶金刚石基底CVD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理论法,研究了金属元素Co、Fe、Cu、Ti对孕镶金刚石基底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界面结合能、电荷密度和化学键重迭布居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o、Fe元素具有较强的电荷转移能力,Cu、Ti元素在沉积过程易生成金属碳化物过渡结构,且Cu、Ti元素掺杂模型膜基界面间C原子成键较强,成键也更接近理想金刚石C-C键,这些原因导致Cu、Ti元素掺杂模型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强,Co、Fe元素掺杂模型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弱。据此,可适当调整金属元素比例,优化工艺参数,从而改善孕镶金刚石钻头上沉积CVD金刚石涂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严艳芹,邱长军,胡良斌,黄鹤,刘艳红[3](2018)在《添加SnAl元素与中温烧结对Cr/Zr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Cr膜中添加Sn Al元素及中温液相烧结,提高锆合金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在Cr靶中添加SnAl元素,制备一种均匀分布的Cr Sn Al合金靶材(原子比Cr:Sn:Al=95:4:1),并利用直流磁控溅射(DCMS)技术在锆合金表面制备约5μm厚的Cr SnAl膜层,再将CrSnAl膜层试样放入Ar保护气氛炉中进行中温烧结(温度为600℃,时间为30 min),随炉冷却至室温。利用XRD、SEM、EDS及体式显微镜分析中温烧结对Cr Sn Al膜层形貌、组织结构及元素扩散的影响;根据涂层弯曲断裂形貌、切削划痕力和切屑形貌综合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结果添加SnAl后,Cr膜层表面孔隙等缺陷明显减少,膜基界面结合强度得到较大提升,从41.7 MPa提升到了45.8 MPa。600℃烧结后,Cr SnAl膜层韧性增强,并出现韧窝形貌,剪切唇仅为烧结前CrSnAl膜层的1/2,Cr Sn Al/Zr界面结合强度进一步提升到52.1 MPa。结论 Cr膜中添加SnAl有利于膜基界面元素扩散,对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提高有较大影响;中温烧结Cr Sn Al膜层韧性及膜基界面结合强度均有较大提升,进而改善了膜基界面结合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曹殿鹏,邹树梁,肖魏魏,唐德文,雷明[4](2018)在《预处理和溅射工艺参数对锆合金表面TiN涂层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结合强度锆合金表面涂层的制备技术,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TiN涂层、划痕法测试了膜/基结合强度,研究了基体预处理表面粗糙度、溅射功率、基体加热温度和基体偏压对锆合金表面TiN涂层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制备的TiN涂层厚度在5~15μm范围内、基体预处理表面粗糙度在(0.20±0.03)μm范围内时,溅射功率为500W及基体加热至300℃时涂层均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基体偏压为-100V时涂层在所讨论的4种基体偏压中具有最好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溅射工艺参数对涂层膜/基结合强度有显着影响,其中影响显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基体加热温度、基体偏压、溅射功率、基体预处理表面粗糙度。(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张奎林,陈军,黄卓,简小刚[5](2017)在《硬质合金基底表面线缺陷对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不同硬质合金基底线缺陷率下的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通过建立[111]、[110]、[100]3种不同晶向的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分子模型,研究了硬质合金基底线缺陷率对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以及[111]、[110]、[100]3种不同金刚石涂层晶向下的最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基底的表面能随着基底线缺陷率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当线缺陷率ρ=12.5%时,基底表面能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基底线缺陷率继续增大,基底表面能逐渐呈减小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晶向的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的最优界面结合能的最优线缺陷率不同,[111]晶向和[110]晶向的金刚石涂层的最优基底线缺陷率均为6.25%,而[100]晶向金刚石涂层的最优基底线缺陷率则为0%。(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冯林,蒋百灵,杨超,郝娟,张彤晖[6](2016)在《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镀层均匀性及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靶材与真空腔之间的伏安特性引入正-反欧姆过渡区间,采用脉冲控制模式研究不同靶电流密度对镀层均匀性和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当靶面放电区电流密度(Id)由0.083 A/cm~2增加至0.175 A/cm~2时,靶电压随靶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关系,与之对应的镀层厚度差由7.984μm增大至14.011μm;但当Id由0.175 A/cm~2增大至0.25 A/cm~2时,靶电压随靶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关系,与之对应的镀层厚度差则由14.011μm减小至10.077μm;而薄膜厚度减小率由97.38%(Id=0.083 A/cm~2)降低为89.491%(Id=0.25 A/cm~2);另外,在反欧姆区,膜/基结合强度随Id的增大而快速增大。以上结果表明:反欧姆环境下有利于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提高膜/基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简小刚,朱正宇,雷强[7](2016)在《热丝CVD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基体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涂层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差,易引发涂层早期脱落。提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保证刀具正常使用寿命,已成为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在提高硬质合金基体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其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新思路,以促进热丝CVD金刚石涂层工具的产业化应用。(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简小刚,陈军[8](2015)在《Co元素对硬质合金基底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硬质合金刀具基底黏结相Co元素对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机理.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了WC/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和WC-Co/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采用CASTEP仿真软件计算了WC/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和WC-Co/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的最优稳定结构.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WC/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和WC-Co/Diamond膜基界面模型的界面结合能、电荷密度图及Mulliken重迭布居数.经对比分析后发现,硬质合金基底中磁性元素Co的存在能转移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处W元素及C元素的电荷,从而使膜基界面处的原子因失电荷而相斥,这直接导致了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间距变大,使得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能降低.(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21期)

丁泽良,林长生,董运超,孙敏[9](2015)在《基材清洗工艺对SiO_2/PET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PET表面沉积Si O2薄膜,利用SEM观察镀膜的表面形貌,通过附着力测试仪检测Si O2/PET膜基的结合强度,研究基材PET表面清洗工艺对Si O2/PET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强度因PET基材表面清洗工艺的不同而不同,其中经等离子清洗的膜基结合强度最大,达0.14MPa,分别较深度清洗、一般清洗和不清洗的膜基结合强度高7.83%,27.27%,55.56%;等离子清洗工艺参数对膜基结合强度有较大影响,随着清洗时间的增加、氩气流量的增大和清洗功率的提高,膜基的结合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简小刚,张允华[10](2014)在《晶向对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100]、[110]、[111]叁种常见沉积晶向的硬质合金基底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模型。采用Morse势函数、Tersoff势函数以及LJ势函数相互耦合的方法,对模型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精确表征,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软件Lammps对以上模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晶向为[100]的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拉伸强度最大,[111]晶向次之,[110]晶向最小,并且弹性模量值随涂层晶向的变化规律与之趋同。(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理论法,研究了金属元素Co、Fe、Cu、Ti对孕镶金刚石基底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界面结合能、电荷密度和化学键重迭布居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o、Fe元素具有较强的电荷转移能力,Cu、Ti元素在沉积过程易生成金属碳化物过渡结构,且Cu、Ti元素掺杂模型膜基界面间C原子成键较强,成键也更接近理想金刚石C-C键,这些原因导致Cu、Ti元素掺杂模型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强,Co、Fe元素掺杂模型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弱。据此,可适当调整金属元素比例,优化工艺参数,从而改善孕镶金刚石钻头上沉积CVD金刚石涂层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强力,白常宁,张俊彦.氩等离子预处理及Si中间层改善丁腈橡胶表面碳薄膜膜基结合强度及摩擦学性能[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简小刚,何嘉诚,王俊鹏,甘熠华.金属元素Co、Fe、Cu、Ti对孕镶金刚石基底CVD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3].严艳芹,邱长军,胡良斌,黄鹤,刘艳红.添加SnAl元素与中温烧结对Cr/Zr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8

[4].曹殿鹏,邹树梁,肖魏魏,唐德文,雷明.预处理和溅射工艺参数对锆合金表面TiN涂层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5].张奎林,陈军,黄卓,简小刚.硬质合金基底表面线缺陷对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7

[6].冯林,蒋百灵,杨超,郝娟,张彤晖.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镀层均匀性及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7].简小刚,朱正宇,雷强.热丝CVD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研究新进展[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6

[8].简小刚,陈军.Co元素对硬质合金基底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5

[9].丁泽良,林长生,董运超,孙敏.基材清洗工艺对SiO_2/PET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

[10].简小刚,张允华.晶向对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4

标签:;  ;  ;  ;  

膜基结合强度论文-强力,白常宁,张俊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