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孙贇路

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孙贇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魏晋时期,《画山水序》,山水画创作,美学思想

山水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孙贇路[1](2019)在《宗炳《画山水序》美学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山水序》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和艺术实践的产物。在理论层面,宗炳在其论着中就画山水之准备条件——"澄怀观道""以形媚道"和画山水之目的——"畅神"进行探讨,并对"形"与"神"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宗炳提出"以形写形"与"畅神"的观念,并试图进行二者之间的理论同构。然而受时代所限,宗炳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无力弥合二者之间的"缝隙"。遵循宗炳的理论同构思路,后世理论家探索发展出两条不同的理论研究道路。(本文来源于《爱尚美术》期刊2019年05期)

陈真[2](2018)在《浅谈中国古典画论美学思想对本土美术批评的启示——从宗炳的《画山水序》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就是要站在一种立场上去亮开观点,在某种文化建设与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开展批评。艺术批评是一个全球时代的学术问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的价值需要通过艺术批评放大,以此取得更大的认同,为社会带来有益的推动与精神养料。近年来,西方艺术批评理论发展进入中国,深深影响了中国艺术发展的面貌。但是中国艺术的鉴赏与研究需要建立在东方审美理论的放大镜下,丢掉中国传统批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18年05期)

张梅[3](2018)在《“澄怀味象 畅神而已”:宗炳的山水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为世人所肯定,他把山水当作审美对象引入时人视野,开创了将山水入画的先河。宗炳虽崇佛,但其《画山水序》却渗透了道家及道教的思想,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超逸的生活实践、静观的宗教情怀、虚静内敛的审美情趣,成就了宗炳《画山水序》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蕴。(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礼壹[4](2018)在《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泉高致》一书尽管篇幅短小,却是一部系统论述了山水画创作及功能的理论文献。郭熙在自身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山水精神,便是要怀有一颗把自我融入到自然对象中的“林泉之心”,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本文试图通过理解“林泉之心”的内涵,来探讨郭熙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山水功能观、山水观照论以及山水画创作观。同时,通过对郭熙画论的溯源,来论述郭熙画论在山水画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另外,本文还尝试通过郭熙画论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美学的比较,来发现郭熙画论中历久弥新、常读常新的现代价值。本文第一章,从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源起和郭熙的个人经历来讨论郭熙画论的山水功能观。郭熙认为,山水画对人有一个正向的“滋养”价值,无论是从创作者还是从鉴赏者的角度来看,接触山水画或者山水实景,是一种经由“林泉之心”获得“养”的过程,“养”的结果即郭熙所说的“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山水画与人喜爱山水的本质相契合,与人渴望接近自然的本性相联结,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行”“望”“游”“居”总相宜的作品。本文第二章,探讨的是郭熙画论中所蕴含的山水观照论。作为山水画家或者山水画的鉴赏者,在观照山水时需要怀有“林泉之心”,来面对客观自然界的山川美景,在“山形面面看”和“山形步步移”中,发现山水林泉的美妙。不仅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而且应以“林泉之心”体会山水的“意度”“意态”:“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本文第叁章,论述了郭熙的山水画创作观。在此一部分,郭熙提出了“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及扩充修养等关键观点。同时,郭熙提出“叁远法”,其中用“远望”的方法来掌握山水的全貌,不仅是一个实际观察的距离概念,也是一个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蕴含着哲学意义上的“玄”“远”等空灵的意味。因此,“远”就像是一个中介,一头连接着创作技法,另一头牵引着创作观念生成,画家在写生阶段“身即山川而取之”,进而在心中对所画之物做到一一有数,这就是郭熙所说的“历历列于胸中”,而后具体到绘画过程中再“严重以肃”“恪勤以周”“注精以一”,摒弃“惰气”“昏气”,克服“慢心”“轻心”,下足功夫,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郭熙提倡作品的“景外之意”和“意外之妙”,就是希望作品能给观画者带来超乎画面的“韵味”,这自然离不开“意造”的作用,画面要在传达现实意象的同时,更传达出一种不存在于画面中,却令人回味无穷的妙解。本文第四章,通过纵向比较郭熙画论与其他名家画论来论述郭熙在中国山水画理论史上的影响,同时横向比较郭熙画论与法国哲学大师梅洛-庞蒂的理论着作《眼与心》来探讨《林泉高致》的美术史意义。在绘画艺术中,画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观照对象的形态?画家如何在作品中展示对景物之间空间关系的理解?这两个问题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所关注的,也是当代西方美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当郭熙的《林泉高致》与梅洛-庞蒂《眼与心》中的观点对照时,我们发现“林泉之心”与“内视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泉之心”也就是梅洛-庞蒂所讲的“第叁只眼”;“身即山川而取之”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技法有着相似之处;“平远”“深远”“高远”作为一种审美距离,既是物理的,又是哲学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韵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鲍泽泽[5](2018)在《《画山水序》美学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炳的《画山水序》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正式的关于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理论论文,其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影响甚至主导了之后的山水画发展。宗炳所处的六朝时期,是政治上的混乱与文学艺术上的繁荣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状态的时期,但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得宗炳关于山水画的思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宗炳在游山水时不懈追求"道"与"理",而山水画则表现出大小之变的奇异之美。宗炳还将庄子的"逍遥游"代入到山水中,又由山水代入到画中,实现了从"神游"到"物游"再到"神游"的悟道过程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5期)

崔育斌[6](2017)在《山水有体:《林泉高致》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的画论着作《林泉高致》中蕴含丰富的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林泉之心"的审美态度、"四时不同"的审美意象、"可居可游"的审美理想、"身居山川而取之"的审美方式、"饱游饫看"的审美修养、"兼收并览"的审美创造等。而这些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总体概括为"山水有体",即感受、表现山水意境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和规范。通过运用现代美学概念对以上美学思想进行整理、分析和阐释,可以深入、系统地理解郭熙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以期对当代审美和艺术的实践活动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陈文君[7](2017)在《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特点及其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朝谢灵运所着山水诗歌,其创作特点,在语言上,讲究炼字,着意锤炼偶句;在内容上,主题以真为重;在诗题的命名上,独特新颖;在谋篇布局上,章法结构绵密,变化多端。诗中蕴含的物物和谐、物人和谐、物人合一等生态美学思想,使其山水诗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让后人叹为观止。(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秦秋咀,熊冬林[8](2017)在《论谢灵运的山水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宋之际,士族流连山水,惬意地隐居其间,他们在文学艺术中广泛描绘山水之美。谢灵运作为晋宋时期士族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山居赋》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正视山水之美,表现山水的美丽与神奇,标志着山水美学的兴起。谢灵运的山水美学观念有着如下的内在逻辑:首先,一个人理当顺应一己的性情,而谢灵运推定自己的本性适合陶情山水之间,因而必然选择山居。其次,当他栖居山水之间,发现山林丘壑之美,领悟到山水实为"神丽之所"。再次,"宅心若此",吐语必朴素自然,一派天真。(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田涛涛[9](2017)在《有关六朝绘画之宗炳《画山水序》中美学思想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论文主要写的就是中国道家文化对于中国画中的山水画的影响,老庄精神渗入在中国山水画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代的山水画家都未能脱离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主要就最初将老庄之道融入山水画之中的宗炳的《画山水序》这篇着作作详细的分析,具体谈谈它对老庄精神的阐发和影响,可以说,宗炳发其宗,后人弘其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3期)

郭菲[10](2016)在《简析宗炳《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与中国画论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其中,南朝宗炳所着的《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地将山水画与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结合起来的一篇画论。画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美学论点"以形媚道""畅神""澄怀味像""澄怀观道"等,对绘画史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仅对今后的山水创作与美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在重视精神和理性方面为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就是要站在一种立场上去亮开观点,在某种文化建设与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开展批评。艺术批评是一个全球时代的学术问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的价值需要通过艺术批评放大,以此取得更大的认同,为社会带来有益的推动与精神养料。近年来,西方艺术批评理论发展进入中国,深深影响了中国艺术发展的面貌。但是中国艺术的鉴赏与研究需要建立在东方审美理论的放大镜下,丢掉中国传统批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孙贇路.宗炳《画山水序》美学思想探微[J].爱尚美术.2019

[2].陈真.浅谈中国古典画论美学思想对本土美术批评的启示——从宗炳的《画山水序》说起[J].中国美术馆.2018

[3].张梅.“澄怀味象畅神而已”:宗炳的山水美学思想[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4].李礼壹.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鲍泽泽.《画山水序》美学思想探微[J].美与时代(下).2018

[6].崔育斌.山水有体:《林泉高致》美学思想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7].陈文君.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特点及其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J].凯里学院学报.2017

[8].秦秋咀,熊冬林.论谢灵运的山水美学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9].田涛涛.有关六朝绘画之宗炳《画山水序》中美学思想浅谈[J].明日风尚.2017

[10].郭菲.简析宗炳《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J].艺术科技.2016

标签:;  ;  ;  ;  

山水美学思想论文-孙贇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