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地理学论文-林升文

后现代地理学论文-林升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地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地理学,地气,地理学研究,地理学者,朱鹤健,土壤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策略要求,土地资源开发,地理科学

后现代地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升文[1](2019)在《让现代地理学更接地气人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学的魅力激起我的责任感。”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最近举办的“瀚海明塔”学生成长领航行动启动仪式上,我国着名地理学与土壤地理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朱鹤健教授从出版《地理学思维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说起,与广大师生分享在地理(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11-04)

韦素琼[2](2019)在《现代地理学思维和方法的精辟解读和应用示范——《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是朱鹤健先生在其同名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于2018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朱先生于2011年起在福建师范大学开设"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课程,而该书体系的构建肇始于20余年前甚至更早。在此期间,朱先生不仅吸纳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学术成果,而且将丰富的实践经验糅合在相应的理论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既浓缩了该课程的精髓,也是朱先生(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一振[3](2019)在《现代地理学理论特点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地理学研究内容丰富,理论建设也十分丰富,特点较为复杂,尤其是其学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在实际应用背景下的不断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相关特点。论文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文章中涉及的部分理论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做了简要的界定与分析,进而指出了他们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他们的方向与地位。最后,论文指明了现代地理学理论的叁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3期)

王颖昭[4](2017)在《论地理学的研究学派及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地球表层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涉及,两者相互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深入,因此在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研究其发展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笔者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对地理学的研究学派以及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趋势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7年21期)

孙云霏[5](2017)在《他者与主体——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批评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批评实践都离不开"空间"概念,这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空间转向"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以他者与主体作为二者的根本不同所在。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呈现出"他者"性质:这是一种双重被建构性,表现为分裂、斗争,以"后现代主义"为哲学根源;而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批评呈现出"主体"性质:这是一种内在性、建构性,表现为整体感知、移情,以宇宙论、生存论为哲学根源。但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本质上应体现人的自由与和谐,体现文学的情感性与审美性,在进行中西对话、吸收借鉴的同时,也应坚守文学的文学性这一底线,不能将其同化为社会批判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6期)

李晓乐,王英[6](2016)在《批判社会理论的空间化与“历史决定论”批评——测绘索亚的后现代地理学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社会性转向"的脉络下,作为激进地理学者的索亚力图开辟一种空间性批判视角,围绕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叁者不断演进的辩证关系重构批判社会理论的思想史,生成一种更富弹性和普遍意义的后现代地理学。为此,他直截了当地对历史决定论、现代性时间霸权以及传统地理学固守的学科界限展开批判,通过诉诸于灵活的专业化,对空间性进行重新定位,建构一种激进的文化地理学政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王志刚[7](2016)在《后现代批判地理学:谱系、问题域与未来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转向、后现代转向和空间转向等众多转向的脉络中,地理学的学科方法和研究议题发生了重大变迁。新的地理学可以称之为后现代批判人文地理学(或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它侧重于地理学的再现(想象)功能;注重对弥漫于空间中的权力、话语和符号的批判;致力于在时间/历史与地理/空间的辩证统一中建构历史地理学;其鲜明的后现代特性,促使地理学科由知识社会学向知识政治学转变。(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6年01期)

郑度,杨勤业[8](2015)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通常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并列,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六大领域。地学(Geoscience),也称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是人类认识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研究地球的全部学科。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王志刚[9](2015)在《后现代地理学想象及其理论建构:以索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现代哲学思潮席卷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想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毫无例外地开始了后现代化进程。这种重构的批判人文地理学(或称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在继续伸张空间意识的基础上,对空间性进行了本体论建构、现象学批判以及政治学诉求的叁重理论建构。基于后现代地理学视角,"中国梦"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乌托邦想象与实践,它需要承担起未来想象和现实批判的双重功能,回应空间同质化与不平衡地理发展等重大的现实空间问题,增强制度和政策的空间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郑度,杨勤业[10](2015)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地理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地理学将在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地理学在地球科学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兼具自然与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质,通过对地球各圈层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可为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重(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后现代地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是朱鹤健先生在其同名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于2018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朱先生于2011年起在福建师范大学开设"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课程,而该书体系的构建肇始于20余年前甚至更早。在此期间,朱先生不仅吸纳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学术成果,而且将丰富的实践经验糅合在相应的理论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既浓缩了该课程的精髓,也是朱先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地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升文.让现代地理学更接地气人气[N].福建日报.2019

[2].韦素琼.现代地理学思维和方法的精辟解读和应用示范——《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评介[J].地理学报.2019

[3].赵一振.现代地理学理论特点刍议[J].现代交际.2019

[4].王颖昭.论地理学的研究学派及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J].高考.2017

[5].孙云霏.他者与主体——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批评之比较[J].名作欣赏.2017

[6].李晓乐,王英.批判社会理论的空间化与“历史决定论”批评——测绘索亚的后现代地理学叙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王志刚.后现代批判地理学:谱系、问题域与未来走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

[8].郑度,杨勤业.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J].科学.2015

[9].王志刚.后现代地理学想象及其理论建构:以索亚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郑度,杨勤业.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与前瞻[J].科学.2015

标签:;  ;  ;  ;  ;  ;  ;  ;  ;  ;  

后现代地理学论文-林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