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管理论文-宋依然

印度管理论文-宋依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度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固体废物管理,循环经济,绿色金融

印度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依然[1](2019)在《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GDP不断增长,印度尼西亚的固体废物产量上升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本文结合印尼的固体废物管理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方法,还引入了绿色金融工具,能够拓宽其绿色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谭砚文,曾华盛,马国群[2](2019)在《印度食品管理制度演变、实施效果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印度食品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考察了其实施情况、运行效果,探讨了印度食品管理制度实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表明,1965年建立的食品管理制度一直是印度农业政策的基石,50多年来已逐步演变成以最低支持价格为基础,缓冲库存、公开市场销售计划、目标公共分配制度等政策共同发挥作用的良性系统。该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印度主要农产品产量和生产力,且对市场扭曲程度小,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没有影响。印度食品管理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以需定储""以本定价"以及多种政策的合理分工和有机结合。中国应借鉴印度的经验,把提高竞争力和提升生产效率作为农业支持政策的核心,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粮食经营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李熠煜,张烽菊[3](2019)在《印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其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科地位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短缺。这给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国情发展,研究生教育要体现本国文化,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实践教育,研究生教育要寻求多种筹资渠道。(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程培波,李艳萍,冯焕胜,鲍冬梅[4](2019)在《自动需求管理系统在印度电网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印度电网的调度架构,以及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没有专门的负荷切除和恢复工具的现状,综合考虑电网的各种参数和相关的因素,开发了基于DF8000系统的自动需求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概况和架构,系统的算法,系统的相关配置和人机界面。该系统实现了自动负荷切除和恢复,方便了调度系统的投切负荷操作。该系统已经在印度中央邦输电公司上线运行。(本文来源于《宁夏电力》期刊2019年04期)

王乐,邓宝成,祁兴顺[5](2019)在《《2019年印度国家肝病研究学会/印度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印度运动障碍学会临床实践指南:Wilson’s病的管理》摘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已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发表了Wilson’s病(WD)的临床实践指南。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于2018年也发表了关于儿科WD的立场声明。最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WD的肝脏、儿科和神经病学表现,印度国家肝病研究学会、印度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及印度运动障碍学会的专家代表就WD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发表了推荐意见。通过全面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WD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数据,专家们对推荐意见进行无记名投票以确定推荐强度,包括强推荐(1)和弱推荐(2)。根据(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建梁,赵鹤[6](2019)在《从“管理”到“治理”:印度独立以来教育治理的演变、特色及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概念脱胎于政治学,"教育治理"是治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在世界各国教育治理改革浪潮中,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经过治理框架的初步建立、各部门权力的拉锯博弈阶段,1992年之后教育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区别于殖民地时期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印度独立七十余年形成法律引领,教育行政部门、"半行政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从"管理"走向"治理"彰显了印度教育治理的动态发展变化,独立后的印度教育治理体系充分体现出法治导向、民主导向、公平导向和技术导向的鲜明特征。结合印度教育治理经验以及存在的均衡、权责、过程和监察等方面问题,我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九洲[7](2019)在《印度水泥窑余热电站BTG项目的风险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适合于印度水泥窑余热电站市场和中国企业运行方式的BTG项目承包模式,基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印度BTG项目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合同风险、技术风险、宗教文化风险,提出针对BTG项目的风险响应策略,最大程度降低了印度水泥窑余热电站BTG项目的承包风险,为中国工程公司在开发印度水泥窑余热电站市场时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王吉献,牛倩[8](2019)在《印度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内部管理概况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农发行在印度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作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为专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印度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印度农发行"),近些年一直保持0%的不良贷款率,无论是从农业农村特性还是从政策性金融本质,都极为难得,这既与印度农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关,又与(本文来源于《农业发展与金融》期刊2019年06期)

维奥拉(Viola,Illeana,Rachmani)[9](2019)在《印度尼西亚开展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趋势不但要求受过更好教育的劳动力,而且需要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国家试图的问题是改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或被称为VET。职业教育方案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该方案为学员提供职业和技术教育。这些学员准备作为基于人工或实践领域的工作的受训人员。工作与特定交易和职业有关。本研究的重点是印度尼西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印尼拥有2.63亿人口,是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如果政府能够适当利用人力资源,拥有庞大的人口可以为国家带来好处。人口增长也必须伴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目前人力资源遇到复杂问题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失业。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引用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印尼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同时调查显示,与其他相比高中毕业生的失业率最高。其中一个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不匹配问题造成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之间不平等。因此,印尼的劳动力市场遇到了劳动力市场无法正常吸收的"供大于求"的问题。供过于求的问题由几个因素引起;其中一个因素是由于毕业生的技能不符合企业的标准。因此,政府通过12年义务教育制度(Nawa Cita政策)提高教育质量。Nawa Cita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议程,包括九个发展重点。12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和文化部于2015年颁布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是政府逐步建设更多的职业学校,而不是高中,重点是建设设施,职业学校和高中的比例是60%比40%。职业学校将根据每个地区特点条件进行调整,如海事、农业、旅游或其他部门。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改善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和"匹配"。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条例(UU No 20 Tahun 2013)也提到了这一点,该条例指出,职业学校的存在旨在培养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工作的毕业生。此外,本研究的目的是更深入地分析印尼人力资源问题,重点是在高中水平里的职业。这些是本研究的几个目标,一是鼓励政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努力寻找实施的新政策,第叁是提高社会进入职业学校的兴趣。此外,本研究也提出了叁个研究问题印尼的职业教育质量如何,政府如何解决此问题,和职业教育如何帮助改善人力资源。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研究还利用主要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数据是从公开问卷收集的,调查问卷有500名受访者,其中包括来自不同群体的职业教育和社会里的学生和教师。研究之所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代替收集文献数据的方法,是因为作者希望使研究更接近"根源"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分为四个主要章节。在本研究的第一章中,将讨论有关大量失业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和其他教育的背景问题,本章还讨论了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第叁章将从一个教育级别(职业教育)的角度更详细地讨论印尼人力资源正在面对的问题。此外,本章还将通过包括已完成的调查问卷和与公司的访谈来探讨印尼职业教育的质量。最后,第四章对印尼职业教育发生的问题以及与德国、中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在发现问题后,作者还将提出一些建议,供政府制定可以改善未来职业教育的新政策。目前,印尼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技能问题或者技能差距——而是当地劳动力市场。最成功的国家在其经济体系的更大框架内组织了其劳动力发展系统。印尼在建设包容性,运作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方面有几项先决条件。国家或地区首先需要有一个经济愿景,围绕着参与者对齐,其次,有机制将雇主的需求转化为教育指导,并使教育机构能够对这一需求作出反应,再次,提供一系列服务(使人们为工作做好准备,并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等),所有人口阶层都可以获得这些服务。由于连接问题的有效性,运作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做到了这一点。相反,像印尼这样在适应新技能方面效果不好的劳动力市场,或为所需的基本技能做好劳动力准备方面,其连通性非常有限或很差。在几乎所有劳动力市场体系中,缺乏互联互通的最根本原因都与连接私营和公共部门的扭曲激励措施有关(如公共资源流动功能失调、企业主寻租行为),“草皮”之间的战斗,应该合作,等等)缺乏互联互通的其他原因包括就业服务、特定部门的技能开发服务、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辅导方案、研究等专业服务市场不成熟。更传统的劳动力发展方法往往忽略了理解、分析和设计围绕改善这些系统的连通性的干预措施的重要性;这是印尼在任何方法都必须避免的错误。教育的主要功能,特别是在中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方面,是为毕业生提供进入就业市场的适当技能。只要劳动力市场能够吸收雇员的技能,这就应该转化为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更高的工资。这一论点的基本假设是,它被用来证明在全世界扩大教育系统是合理的,这些体系首先是为了健全的宏观经济表现,其次是提高了经济的成熟度,而经济的成熟程度与扩张相匹配。再次,劳动力市场条件有利于过渡,因为它不对新雇员的入境设置很高的障碍(最低工资效率低下或雇用和解雇费用很高)。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应转化为"技能较高";即教育实际上应该为毕业生提供技能,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要求。任何这些假设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受过教育的工人的供求不匹配,导致高失业率、高求职时间,导致资格过高或非正规性,以替代缺乏工作的情况。职业学校适合更好地开展面向市场的培训方案。从规划到特殊需要,整个过程必须有针对性,学校也必须能够用新技术进行改进。职业教育本身最初的设计和建立是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将是熟练的人力资源,但在印尼发生的事情仍然是一个技能差距的问题。所需的技能与这些毕业生个人所能提供的能力不符。为了更多地探讨这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可以设法获得结果,并找出发生不匹配的原因。根据一项调查,技能不匹配的障碍仍然存在,仍然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联系连接,比如仍然缺乏应用程序,并获得同样的技术和机器访问权。而且,学校培训方案的合作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仍然没有足够的比例,仍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实践中的比重仍然不高。实践和非实践讲座之间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或者可以说仍未达到理想的百分比数字。此外,学生仍然觉得这个项目不能帮助他们磨练和深化技能。另一方面,政府对解决设施不足所证明的问题的反应仍然缓慢,教师均等化培训方案仍然存在问题。这个问题每次都会发生,这也是毕业生自身素质低的影响之一。此外,从商业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公司仍然没有强制性的培训政策,因为没有解决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差距的“桥梁”。印尼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供需不匹配,导致职业高中毕业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印尼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毕业生无法被吸收,仍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印尼的职业教育仍然被视为"二等"教育,基本上职业教育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市场的需求是为了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创造人力资源,并有能力和每个领域的特殊技能。到目前为止,与德国和中国相比,印尼的职业教育质量仍然相当滞后。印尼的职业教育系统在课程、教师水平以及学校与企业界之间的连通性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在观察和比较印尼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时,德国的职业教育遥遥领先。其中因素是地方政府建立的支持和坚实基础。在德国,职业教育不被认为是“二等”教育,甚至在德国的人们也非常尊重职业教育,因为他们看到了学生某些技能的专业水平。此外,政府还积极参与连接商业和职业教育机构,以及所有利益攸关方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德国劳动力市场能够得到很好控制的原因,也是德国青年失业率在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在审视印尼的职业教育制度时,印尼的职业教育仍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基础和体制机构来提供利益攸关方。因此,青年失业率很高。印尼的职业教育问题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个因素是教育系统不完整。印度尼西亚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应用方面仍然不够充分。其中是在学校举办的培训质量,这个培训计划被创建为工具之一,可以是问题的答案"技能差距"。然而,在实践中,培训实践制度并没有得到最佳实施。每个学生只在3个月内接受培训。在3个月内,学生们仍然不满足于磨练自己的技能。除培训项目外,与非实践课相比,实践课的实施率仍然较低,因此影响毕业生的素质。除课程外,教师资格也会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仍未统一获得培训计划。这个培训计划非常重要,因为教师需要继续升级他们的知识,以便在学生以后工作时根据现场情况提供科学。此外,教师和学生的增长也是不平衡的。每年注册管理机构的数量都在增加,但学生的发展并没有随着教师的发展而增加。教师的再生速度相当缓慢,成为职业教育者数量焦点的原因之一。在激励方面,政府仍然没有为职业教育拨出大量资金。职业教育在设施方面的发展甚至不均衡。一些学校仍然使用机床和旧技术。另外,学校环境和课堂的条件不是很好。政府改善条件和发展学校的努力仍然很少。在财政方面,政府仍然无法跨越学校和商业世界。一些学校必须自己努力在员工培训和工程项目中进行合作。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每年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政府仍然缺乏揭示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事实上,许多职业教育学生在技术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创造了新的创新和发现。给予的赞赏还不够大,因为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将职业教育视为“以劳动为导向”的教育。这里有一些研究为政府提供的建议,第一,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建立可以作为基本监管的法律机构,可以保护每个利益相关者,开始与德国合作以适应印度尼西亚的双系统系统,适应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概念,升级设施。第二个,改善教育体系可以是机器的便利化,技术应该不断升级,并要求企业利益相关者审议职业教育课程,定期培训教师,确定实际和规范的比例(非实际)课程,给予更多奖励,让初中职业教育的洞察力社会化。从已经进行的调查中,一些孩子认为不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是主要选择,因为他们仍然与期望的主题混淆。在这方面,从政府方面来说,它应该集中进行关于专业的介绍和推广,以及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什么好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潘闻舟[10](2019)在《21世纪以来印度学位管理机制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文化的兴起,印度高等教育治理改革开始延伸至学位管理层面。进入21世纪,印度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学位教育的质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印度颁布了大量有关学位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开展了针对学位管理机制的一系列改革。本文以21世纪印度学位管理机制变革为研究主题,对印度的学位管理机制变革的背景、内容、特特及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自独立以来,中央集权式的联邦体制的确立使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学位管理纵向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存、横向上各管理部门分权均质的特点,造成学位管理部门重迭和效率低下。进入市场化改革后,印度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极大促让学位管理面临着适应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维持学位质量的多重困境。与此同时,21世纪以来学位管理体制弊端的加重以及印度高等教育战略向质量保障转移也成为推动印度学位管理机制变革的重要因素。变革内容主要围绕学位授权审核机制、学位分类调整机制和学位质量保障机制叁方面展开。学位授权审核机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对学位授权审核法律法规的完善、学位授予标准的明确和学位授权审核程序的日趋成熟;学位分类调整机制的变革集中在学位分类目录的修订、学位分类调整机制的建设以及学位信息反馈渠道的完善;学位质量保障机制的变革则聚焦于学位质量审查的加强、院校评估作用的增强、多元质量保障措施的推进这几个方面。而以大学拨款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在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代替中央政府成为推动变革的主导力量。总结以上的变革内容,可以发现以规范性为主的管理措施、着眼于数量和质量学位管理目标与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主体和结构变化是21世纪以来印度学位管理机制变革的主要特征。其中政府强化学位管理是变革内容的核心,在变革的过程中,高校在学位管理方面扩大了一定的自主权,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到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之中。同时,印度学位管理机制也面临这改革深度不足、学位管理机构执行力欠缺等问题。这些特征和问题的总结对于改进我国学位分类目录的编制、加强学位发展面向社会需求、提高中介组织与社会力量参与层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印度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印度食品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考察了其实施情况、运行效果,探讨了印度食品管理制度实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表明,1965年建立的食品管理制度一直是印度农业政策的基石,50多年来已逐步演变成以最低支持价格为基础,缓冲库存、公开市场销售计划、目标公共分配制度等政策共同发挥作用的良性系统。该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印度主要农产品产量和生产力,且对市场扭曲程度小,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没有影响。印度食品管理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以需定储""以本定价"以及多种政策的合理分工和有机结合。中国应借鉴印度的经验,把提高竞争力和提升生产效率作为农业支持政策的核心,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粮食经营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度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宋依然.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与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谭砚文,曾华盛,马国群.印度食品管理制度演变、实施效果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

[3].李熠煜,张烽菊.印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风景名胜.2019

[4].程培波,李艳萍,冯焕胜,鲍冬梅.自动需求管理系统在印度电网的设计与应用[J].宁夏电力.2019

[5].王乐,邓宝成,祁兴顺.《2019年印度国家肝病研究学会/印度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印度运动障碍学会临床实践指南:Wilson’s病的管理》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6].王建梁,赵鹤.从“管理”到“治理”:印度独立以来教育治理的演变、特色及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张九洲.印度水泥窑余热电站BTG项目的风险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9

[8].王吉献,牛倩.印度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内部管理概况及启示[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

[9].维奥拉(Viola,Illeana,Rachmani).印度尼西亚开展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潘闻舟.21世纪以来印度学位管理机制变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印度管理论文-宋依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