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杜娟,郭哲阳,杨文亚,浦建中,段永强

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杜娟,郭哲阳,杨文亚,浦建中,段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固本方,脾虚,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

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杜娟,郭哲阳,杨文亚,浦建中,段永强[1](2019)在《敦煌固本方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以及5-羟色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敦煌固本方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以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灌番泻叶造D-IBS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敦煌固本方低、高剂量组,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变化;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表达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敦煌固本方高剂量组血清中5-HT含量显着降低(P<0.01),类胰蛋白酶含量、肥大细胞数量在敦煌固本方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显着降低(P<0.01)。结论:敦煌固本方可通过减少D-IBS大鼠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进而使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含量降低,并使D-IBS大鼠血清中5-HT含量降低,从而达到对D-IBS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娟,杨琦,张超,徐颢,李慧艳[2](2018)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及其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内脏感觉及其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colonic mucous mast cell,MC)、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于西安市第叁医院治疗的30例IBS患者以及20例既往肠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留取升结肠、回肠末端、回盲部以及乙状结肠病理标本,采用应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比较不同部位黏膜MC密度以及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指标;比较2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变化。结果观察组升结肠、回肠末端、回盲部以及乙状结肠黏膜MC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部位SP、VIP能神经纤维面积、强度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排便阀值、疼痛阀值、感觉阀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SP、VIP能神经纤维面积、强度平均值、MC密度与感觉阀值呈负相关(r=-0. 542、r=-0. 533、r=-0. 532、r=-0. 434,r=-0. 399,均P <0. 05)。结论 SP、VIP、MC可能参与到IBS的发生及发展,MC密度、SP、VI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可能与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有关。(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毋睿涵,蓝宇,何凤,孟淑琴[3](2018)在《胃黏膜肥大细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MC)的改变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32例FD患者,按症状不同分为早饱组、餐后上腹胀组、上腹胀组、上腹痛组及上腹烧灼感组,另选14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均在胃镜检查时行胃窦、胃体黏膜活检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C,计数MC数目并观察脱颗粒情况。结果胃体黏膜脱颗粒MC比例、MC脱颗粒程度餐后上腹胀组[(67.11±14.41)%、(30.63±9.63)%]较对照组[(50.98±10.02)%、(21.34±6.32)%]增加(P<0.05)。胃体黏膜MC密度、脱颗粒MC比例、MC脱颗粒程度上腹痛组[(132.00±57.00)个/mm2、(71.31±13.13)%、(32.96±9.44)%]较对照组[(84.00±33.00)个/mm2、(50.98±10.02)%、(21.34±6.32)%]增加(P<0.05)。胃窦黏膜MC密度餐后上腹胀组[(102.00±51.00)个/mm2]、上腹胀组[(111.00±62.00)个/mm2]、上腹痛组[(93.00±40.00)个/mm2]较对照组[(67.00±20.00)个/mm2]增加(P<0.05)。结论胃体、胃窦黏膜MC数目的变化及活化可能导致FD患者上腹痛、餐后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32期)

杨辉,钱淑怡,吴润秋,金玉[4](2018)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脱颗粒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Balb/c小鼠制备EG模型12只为OVA-EG组,同时选用同龄SPF级Balb/c小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计算胃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MC数量,qPCR检测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 mRNA表达,电镜观察胃黏膜MC脱颗粒变化。结果: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中EOS数量、MC数量及IL-5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电镜观察OVA-EG组小鼠胃黏膜MC有脱颗粒改变。结论: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MC数量增加,分泌IL-5增多,并出现MC脱颗粒改变,提示胃黏膜MC数量和部分功能变化可能与EG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钱淑怡,杨辉,朱航,吴润秋,金玉[5](2018)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IL-5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患儿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和IL-5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参照Talley标准诊断为EG的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EG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0.44~13.58(6.38±4.59)岁。选取同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及总IgE测定正常且胃镜下多点取胃窦活组织行嗜酸细胞计数,EOS<10个/HPF的儿童为对照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08~12.00(5.46±3.27)岁。两组行外周血EOS计数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测定,胃镜下留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胃黏膜EOS数量、MC数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胃黏膜IL-5 mRNA表达。结果: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胃黏膜组织中EOS及MC数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胃黏膜组织IL-5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结论:胃黏膜MC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其释放IL-5增多,促进EOS在胃黏膜聚集、活化,释放毒性因子造成黏膜组织损伤。(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贾宝会,李晓丽[6](201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呈多元化且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众多研究证明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可能参与F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方面对FD与MC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张新日,龚建齐,徐红霞,盛国强,江华[7](2017)在《欧博鼻炎冲剂对大鼠血清Th2细胞因子及鼻黏膜肥大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欧博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实验大鼠血清Th2细胞因子及鼻黏膜肥大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以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细胞的含量;以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鼻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h2细胞及肥大细胞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欧博鼻炎冲剂小剂量组Th2细胞及肥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欧博鼻炎冲剂中、高剂量组Th2细胞及肥大细胞明显下降(P<0.05),辛芩颗粒组Th2细胞及肥大细胞明显下降(P<0.05);与辛芩颗粒组比较,欧博鼻炎冲剂中、高剂量组Th2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明显降低(P>0.01)。结论欧博鼻炎冲剂可能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Th2细胞及鼻黏膜肥大细胞的含量,起到抗变态反应,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3)

曾耀明,余维微,叶海潇,郑伟伟,陈志坚[8](2016)在《半夏泻心汤对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寒热错杂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型之一,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该证型的有效方剂之一,但机理尚不明确。为探讨其治疗机理,笔者近年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并观察治疗前后胃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情况,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入选病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西医诊断标准及病理诊断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杨学军,方梅,左愈臻,李栋,赵兴绪[9](2015)在《牦牛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牦牛肠道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肠黏膜有多量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分布,且分布不均匀。浆细胞在整个肠道以盲肠黏膜最丰富;肥大细胞在十二指肠黏膜分布最多;杯状细胞在直肠黏膜分布最多。超微结构显示,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浆中有丰富的内质网;杯状细胞呈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高电子密度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研究证明,牦牛肠道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显示牦牛肠道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5年11期)

陈海山,龚锦容,黄朝忠,林志辉[10](2015)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血浆胃动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胃动素(MTL)在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2例,上腹痛综合征(EPS)28例,以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S组)。比较胃黏膜MC计数、血浆MTL水平(空腹和饮温水后)以及胃排空时间(T1/2)。结果:与HS组相比,FD组胃黏膜MC计数显着增多(P<0.001),空腹和饮温水后血浆MTL水平均显着降低(P<0.001),T1/2显着延长(P<0.001)。PDS亚组MC计数与EPS亚组无明显差异(P=0.094),空腹和饮温水后血浆MTL水平显着低于EPS亚组(P<0.001),T1/2显着延长(P<0.001)。结论:FD患者胃黏膜MC计数较HS组显着增多,提示MC可能在F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FD患者血浆MTL水平下降,可能是FD发病和产生相应症状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15年09期)

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内脏感觉及其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colonic mucous mast cell,MC)、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于西安市第叁医院治疗的30例IBS患者以及20例既往肠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留取升结肠、回肠末端、回盲部以及乙状结肠病理标本,采用应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比较不同部位黏膜MC密度以及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指标;比较2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变化。结果观察组升结肠、回肠末端、回盲部以及乙状结肠黏膜MC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部位SP、VIP能神经纤维面积、强度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排便阀值、疼痛阀值、感觉阀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SP、VIP能神经纤维面积、强度平均值、MC密度与感觉阀值呈负相关(r=-0. 542、r=-0. 533、r=-0. 532、r=-0. 434,r=-0. 399,均P <0. 05)。结论 SP、VIP、MC可能参与到IBS的发生及发展,MC密度、SP、VI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可能与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杜娟,郭哲阳,杨文亚,浦建中,段永强.敦煌固本方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以及5-羟色胺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杨娟,杨琦,张超,徐颢,李慧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及其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8

[3].毋睿涵,蓝宇,何凤,孟淑琴.胃黏膜肥大细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8

[4].杨辉,钱淑怡,吴润秋,金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变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钱淑怡,杨辉,朱航,吴润秋,金玉.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IL-5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

[6].贾宝会,李晓丽.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

[7].张新日,龚建齐,徐红霞,盛国强,江华.欧博鼻炎冲剂对大鼠血清Th2细胞因子及鼻黏膜肥大细胞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8].曾耀明,余维微,叶海潇,郑伟伟,陈志坚.半夏泻心汤对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6

[9].杨学军,方梅,左愈臻,李栋,赵兴绪.牦牛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比较观察[J].中国畜禽种业.2015

[10].陈海山,龚锦容,黄朝忠,林志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血浆胃动素的关系[J].胃肠病学.2015

标签:;  ;  ;  ;  

肠黏膜肥大细胞论文-杜娟,郭哲阳,杨文亚,浦建中,段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