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牛论文-王峰,魏立民,郑心力,孙瑞萍,晁哲

海南黄牛论文-王峰,魏立民,郑心力,孙瑞萍,晁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南黄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质水平,精料补充料,海南黄牛,生长性能

海南黄牛论文文献综述

王峰,魏立民,郑心力,孙瑞萍,晁哲[1](2019)在《精料补充料蛋白质水平对育肥前期海南黄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精料补充料蛋白质水平对育肥前期海南黄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头遗传背景一致、初始体重相近[(137.08±0.29) kg]海南黄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精料补充料。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9.56%粗蛋白质组日增重显着高于15.55%和17.56%粗蛋白质组(P<0.05),而料重比则显着低于15.55%和17.56%粗蛋白质组(P<0.05)。19.56%粗蛋白质组饲料成本显着低于15.55%和17.56%粗蛋白质组(P<0.05),而毛利润显着高于15.55%和17.56%粗蛋白质组(P<0.05)。19.56%粗蛋白质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尿素氮水平较低。综合认为,粗蛋白质水平为19.56%的精料补充料可使育肥前期海南黄牛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施力光,刘诚,胡显伟,侯冠彧[2](2018)在《海南黄牛与其杂交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海南黄牛及其杂交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随机选取2岁左右、发育正常、健康无病、膘情中等的海南黄牛和海南杂交牛(海南黄牛×日本和牛)公牛各10头,分别测定其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杂交牛肉中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蛋氨酸、酪氨酸、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海南黄牛(P<0.05),癸酸(C10:0)、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碳一烯酸(C17:1)、油酸(C18:1)、花生一烯酸(C20:1)、亚油酸(C18:2)、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均显着高于海南黄牛(P<0.05)。说明海南杂交牛肉品质明显优于海南黄牛。(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林苓[3](2013)在《海南黄牛与其杂交一代生产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南黄牛为母本、日本和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产出海南杂交牛,将其与海南黄牛在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杂交牛在初生至24月龄各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方面均高于本地黄牛,其中初生时的体重提高了75%;在繁殖性能方面两者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6期)

张冬琳[4](2012)在《海南黄牛Cdc4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是发育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本实验以本实验室构建的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为材料,采用菌落PCR的方法筛选出Cdc42全长;构建pET28a-Cdc42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后,进行可溶性分析和蛋白纯化,并应用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c42mRNA和蛋白质在心、肝、脾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dc42蛋白在黄牛多种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海南黄牛Cdc42cDNA的编码框由576个碱基组成(Genebank序列号:FJ358601),编码191个氨基酸,重组原核蛋白带有His标签,分子量约为30KD,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对应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本实验成功克隆Cdc42并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Cdc42在肺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按脾脏、肾脏、小肠、心脏依次递减,肝脏表达量最低。Western blot分析发现,Cdc42蛋白在脾、肺、肾和小肠中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肝中mRNA水平上的表达低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高,在心中则相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Cdc42蛋白存在于细胞胞浆中,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Cdc42蛋白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同一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不一致。(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冬琳,杜丽,成鹰,刘涛,雷明[5](2011)在《海南黄牛Cdc42 cDNA的克隆、表达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构建的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为材料,采用菌落PCR的方法筛选出海南黄牛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全长cDNA,构建pET28a-Cdc42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可溶性分析和蛋白纯化,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海南黄牛Cdc42 cDNA的编码框由576个碱基组成,编码191个氨基酸,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0 ku,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对应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Cdc42并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6期)

吴科榜,宁彩,满初日噶[6](2010)在《海南黄牛体型外貌变化与应对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海南黄牛(雷琼牛)进行外貌观察和体尺测量,研究了海南黄牛体型外貌特征在近年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海南黄牛的多项体尺指标已发生了变化,其中母牛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体长、峰高均变小;公牛的体重、体长、管围均有所增加,而胸围、体高、峰高则与母牛一样,都在变小;从整体上看,海南黄牛的体型在慢慢变长、变矮;役用功能有所增强;体躯骨骼的相对发育程度有所提高;躯干容量的发育程度有所下降。海南黄牛的群体体型特征虽然有向好的变化趋势,但进展缓慢,甚至出现退化的现象,母牛比公牛的退化程度大。(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成鹰,李治深,杜丽,王凤阳,刘涛[7](2008)在《海南黄牛HSF1 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人、小鼠HSF1c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海南黄牛HSF1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T-PCR、半巢式PCR以及3'-RACE技术分段扩增得到了海南黄牛HSF1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进行拼接。用DNAMAN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海南黄牛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人、小鼠同源性和海南黄牛HSF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亲/疏水区等蛋白质性质,并根据各种动物HSF1蛋白绘制进化树。结果:(1)海南黄牛的HSF1 cDNA序列全长为1 993bp,包括150bp的5'非翻译区,1 578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264bp(不含poly(A)尾)的3'非翻译区,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42 kD,等电点(pI)为 4.79。(2)海南黄牛的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小鼠和人HSF1 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 %、81.78 %、87.82 %,相应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6 %、83.84 %、89.06 %,其中N-末端和C-末端高度保守,而中间区域存在缺失或替换。(3)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不同动物HSF1蛋白的进化树,与采用经典遗传分类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结论:首次克隆了海南黄牛 HSF1 cDNA全长,分析表明:海南黄牛HSF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在8种动物中,其同源性大于73 %,高度保守。海南黄牛与赫里福德牛HSF1蛋白同源性高达98.86 %,在叁聚体化区域、转录调节域和激活域存在6个位点的单氨基酸突变,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海南黄牛抗热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杜丽,刘涛,申明霞,王凤阳,成鹰[8](2007)在《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采用RNAiso Reagent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TM柱分离后,500bp以上的片段与pDNR-LIB载体连接,电转化入Ecoli.DH5α,建成原始文库。经鉴定,库容量达到1.2×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3×109c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4.3×1010cfu/mL。PCR鉴定重组子,发现重组率接近100%,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2kb,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kb。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要求,为利用文库筛选海南黄牛已知和未知功能基因提供了材料来源,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侯冠彧,白昌军,王东劲[9](2006)在《热带优良牧草舍饲海南黄牛的适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由采食法舍饲海南黄牛,根据供试牛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比较营养生长期四种热带优良牧草品种的适口性大小。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远远大于其它叁个牧草品种,适口性最好;热研2号柱花草和黑籽雀稗差异不显着,柱花草适口性略好于黑籽雀稗;热研8号坚尼草最低,与其它叁个牧草品种差异极显着,适口性最差。个体牛对于四种牧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彼此之间差异不显着,对于四种牧草的喜食程度基本一致。建议舍饲时,以王草64%、柱花草16%、黑籽雀稗15%,坚尼草5%的食谱结构饲喂比较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10期)

马乃祥[10](2005)在《海南黄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海南黄牛的品种特性与发展现状,讨论了海南黄牛种质退化原因,提出了海南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探讨了热带气候条件下海南黄牛种质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黄牛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海南黄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比较海南黄牛及其杂交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随机选取2岁左右、发育正常、健康无病、膘情中等的海南黄牛和海南杂交牛(海南黄牛×日本和牛)公牛各10头,分别测定其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杂交牛肉中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蛋氨酸、酪氨酸、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海南黄牛(P<0.05),癸酸(C10:0)、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碳一烯酸(C17:1)、油酸(C18:1)、花生一烯酸(C20:1)、亚油酸(C18:2)、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均显着高于海南黄牛(P<0.05)。说明海南杂交牛肉品质明显优于海南黄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南黄牛论文参考文献

[1].王峰,魏立民,郑心力,孙瑞萍,晁哲.精料补充料蛋白质水平对育肥前期海南黄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9

[2].施力光,刘诚,胡显伟,侯冠彧.海南黄牛与其杂交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8

[3].林苓.海南黄牛与其杂交一代生产性能对比试验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

[4].张冬琳.海南黄牛Cdc4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组织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2

[5].张冬琳,杜丽,成鹰,刘涛,雷明.海南黄牛Cdc42cDNA的克隆、表达及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1

[6].吴科榜,宁彩,满初日噶.海南黄牛体型外貌变化与应对措施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

[7].成鹰,李治深,杜丽,王凤阳,刘涛.海南黄牛HSF1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2008

[8].杜丽,刘涛,申明霞,王凤阳,成鹰.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

[9].侯冠彧,白昌军,王东劲.热带优良牧草舍饲海南黄牛的适口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

[10].马乃祥.海南黄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J].黄牛杂志.2005

标签:;  ;  ;  ;  

海南黄牛论文-王峰,魏立民,郑心力,孙瑞萍,晁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