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Hb和RBC水平明显改善,护理后较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5%,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缺铁性贫血;护理;效果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婴幼儿、妇女更多见,特别是育龄妇女、孕妇发病率更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2.5±2.5)岁。贫血程度: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33例。

1.2护理措施

1.2.1病情监测主要监测患者原发病是否控制,缺铁的病因是否去除;有无心悸、气促加重及心脏增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补铁后皮肤黏膜颜色有无改善,自觉症状是否减轻,有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耐受等。

1.2.2生活护理干预充分的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活动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病情为度,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妥善安排各种护理计划及洽疗时间,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指导患者在活动中自测脉搏,当脉搏超过100次/min时,应停止活动。

1.2.3饮食护理干预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尤其应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肝、肾,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香菇和木耳等,适当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指导患者养成均衡饮食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和挑食,并注意烹饪方法[2]。

1.2.4用药护理干预

1.2.4.1口服铁剂护理应向患者说明空腹服用铁剂吸收较好,但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消化道疾病或有胃肠道反应者,嘱其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避免与牛奶、茶水、咖啡及蛋类等同服,因牛奶会改变胃内的酸性环境,且茶、咖啡、牛奶、蛋类及植物纤维可引起铁沉淀而妨碍铁的吸收。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以免影响铁的吸收[3]。胃酸能使食物中的铁游离化,增加其溶解度;维生素C能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易于其吸收。口服液体铁剂时需用吸管或服后漱口,避免将牙齿染黑。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是由于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所致,属正常现象,告知患者勿顾虑。

1.2.4.2注射铁剂护理遵医嘱严格掌握注射剂量,以免剂量过大引起铁中毒。首次用药须先用0.5mL的试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准备肾上腺素,做好急救准备。若1h后无过敏反应,即可遵医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方法:避免局部疼痛和硬结形成,应采取深部肌内注射,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行局部热敷。注射时避免药液外溢,以免皮肤染色。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要更换一新空针头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4]。注射时应备好肾上腺素以便急救。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应嘱其多饮水

1.2.5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耐心解释,告诉患者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治愈后对身体无不良影响,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Hb、RBC水平进行对比,护理前患者的Hb水平(81.5±11.2)gL、RBC水平为(2.8±0.3)×1012L,护理6周后,Hb水平(122.5±15.5)gL、RBC水平为(3.8±0.6)×1012L。护理后Hb和RBC水平明显改善,护理后较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4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十分满意22例(55.0%),基本满意16例(40.0%),不满意2例(5.0%),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5%,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铁缺乏症包括开始时体内储存铁耗尽,继之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护理干预工作要询问病人就诊时的主要不适,有无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头晕。育龄妇女要了解有无月经量过多,哺乳期妇女要了解哺乳次数及个人营养状态。还要了解有无溃疡病伴黑便史、痔疮出血史及偏食习惯。目前饮食、大小便、睡眠情况。长期轻度贫血患者常未予重视,部分患者表现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易产生自卑感。患者及家属在发现贫血后有无心理负担或焦虑,对疾病认识及对患者支持情况。

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使患者知道贫血是由于缺铁所致,能主动接受饮食及药物治疗。改善偏食及素食不良习惯、饮食烹调方法。与患者及亲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包括每天饮食选择、烹调方法等。指导患者积极防治钩虫病,及时治疗慢性出血性疾病、慢性溶血病、慢性炎症等。减轻或完全纠正贫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方法,说明消除病因和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积极防治原发病,如钩虫病、消化性溃疡及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护理干预在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水平影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

[2]马荣荣.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0):439-439.

[3]孙晓东.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06-106.

[4]夏艳玲,张春霞,袁华兰,等.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2):64-66.

标签:;  ;  ;  

护理干预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