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变菌论文-刘媛,罗建举,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

蓝变菌论文-刘媛,罗建举,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变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变菌,可可球二孢,松球壳孢,生物学特性

蓝变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罗建举,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1](2016)在《2种木材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种木材蓝变菌松球壳孢(Sphaetopsis sapinea)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蓝变菌菌株适宜温度均为30℃;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均为5.0~9.0;两者都属于喜光菌;松球壳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可可球二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曹翠,宋瑞清[2](2014)在《2株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和抑菌药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在pH值为4.0~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和果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甘氨酸,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1也可很好利用酵母粉.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对2个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和中生菌素仅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 2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可杀得和硫酸链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5期)

张俊娜,宋瑞清,曹翠,刘阳志[3](2013)在《云杉八齿小蠹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侵害云杉属和松属,严重可导致树木死亡.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当pH值在3.5~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可很好利用乳糖,最佳氮源为甘氨酸和酵母粉;菌株Ophiostoma sp.可较好利用甘露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和中生菌素对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腐霉利、噻菌铜和霜霉威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有显着的抑制效果,且试验使用的浓度仅为药剂常用浓度的1/10.(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李在留,徐凡珍,李福党,邓洪金,符韵林[4](2011)在《17种植物醇提物体外抗松木蓝变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7种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羊耳菊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可可球二孢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抑制效果增强最明显,在10 mg/mL的药剂浓度下分别达到69.96%、87.30%和66.07%,是抗可可球二孢引起的木材蓝变的植物源药剂开发潜力植物,可为进一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植物源、新型、无污染的防木材蓝变剂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2期)

张雨[5](2008)在《木材蓝变菌的分离及其控制菌种的筛选与对蓝变菌拮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中,经过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试材橡胶木和马尾松上筛选分离鉴定得到8个木材蓝变菌和蓝变控制菌种,其中蓝变菌2个和控制菌种6个。两个蓝变菌分别是: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和可可球二孢(Botryosphaeria rhodina);6个控制菌是木霉,分别是: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黄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经生物学特性研究后,发现两种蓝变菌适宜的温度范围比较广,木霉中桔绿木霉适宜温度在30℃~40℃之间,深绿木霉适宜温度在20℃~25℃间,其它康氏木霉、拟康氏木霉、黄绿木霉、棘孢木霉的适宜温度在25℃~30℃之间;两种蓝变菌都在自然光下生长更好;蓝变菌适宜的pH为6~7,木霉适宜的环境偏酸性;蓝变菌和各木霉对碳源的需求差别较大,但它们大多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通过在25℃下控制菌种对蓝变菌拮抗性的研究实验,在PDA培养基平板拮抗试验中,6个木霉的拮抗能力排序为:康氏木霉>拟康氏木霉>深绿木霉>棘孢木霉>桔绿木霉>黄绿木霉。其中,康氏木霉对两种蓝变菌可可球二孢和松球壳孢的拮抗性最强,桔绿木霉在30℃~40℃时,其生长势显着增强,尤其是在40℃时,基本占据整个平板,可以达到控制蓝变菌的目的。故筛选康氏木霉和桔绿木霉作为防治木材蓝变色的生物控制菌种。将筛选出的生物控制菌种,经菌种菌块接种处理的木材,一周后,发现在潮湿条件下,采用同时接种两种菌或先接种控制菌种后接种蓝变菌种的两种接种方式,试材基本未受到蓝变菌污染,证实康氏木霉是有效的木材蓝变生物控制菌种,桔绿木霉在40℃下对木材蓝变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终筛选出两种木霉为控制菌种,分别为:6111-ET(康氏木霉)和6112-D(桔绿木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8-06-01)

夏蕾[6](2008)在《松材线虫枯萎病疫木上的蓝变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浙江宁海及云南紫溪山采集感染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蓝变木材和感染拟松材线虫的云南松蓝变木材,针对松枯萎病疫木上的蓝变菌进行研究,研究其分类学、致病性,在主要对前两种松树分离的同时,分离了在大兴安岭采集的偃松样品。3种样品通过用培养基分离与木块保湿分离2种方法从马尾松、云南松、偃松木材中分离纯化出679株真菌,经变色实验筛选出21株蓝变菌,通过形态及分子方法鉴定,确定此21株蓝变菌菌株属7属11种蓝变菌,包括Leptographium abietinum、Ophiostomaaenigmaticum、Leptographium aenigmaticum、Botryosphaeria obtusa、Pleosporaceaesp.1、Phomopsis sp.1、Phomopsis sp.2、Pleosporaceae sp.2、Pleosporaceae sp.3、Botryodiplodia sp.、Sphaeropsis sp.。其中L.abietinum、O.aenigmatinum、L.aenigmaticum通过形态鉴定确定为中国新纪录种。将从3种松树中所分离得到的蓝变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测试方法采用生测法,用培养3个月的木质化的马尾松苗木浸渍在摇培30d的蓝变菌过滤菌液中,每隔12h观察一次苗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abietinum致病性最强,5d可使马尾松苗木整株枯萎,其次是D.aenigmatinum、L.aenigmatinum,其它菌株对马尾松苗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而B.obtusa、Pleosporaceae sp.2、Phomopsis sp.2、Pleosporaceae sp.3几乎无致病性,在30d内马尾松苗木与对照相比几乎无变化。针对致病性最强的菌株L.abietinum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适条件,温度为25℃,黑暗,pH为5.9,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最适产孢条件,温度为25℃,黑暗,pH为7.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在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致病机理测定。以Czapek's琼脂为基础培养基,将氮源硝酸钾替换为尿素,接入L.abietinum菌种,摇培30d后,过滤培养液,对过滤液进行热稳定性测定,同时用茚叁酮、FeCI_3、CaCI_23种试剂测定过滤液中主要致病物质,结果表明过滤液具有热不稳定性,其中含有蛋白质类物质和糖蛋白,进一步确定实验证明L.abietinum可以产生毒素,其毒素中的致病物质为蛋白质和糖蛋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8-04-01)

施振华,骆土寿,李云[7](1994)在《八种防霉剂对橡胶木和竹材霉菌及蓝变菌的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霉菌和蓝变菌是橡胶木和竹材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八种防霉荆对上述木竹材霉菌及蓝变菌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祛霉乐防霉剂对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10PPm,和MECT相当,对蓝变菌有特效,防治橡胶木或竹材霉菌和蓝变菌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2%,可替代五氯酚钠和进口防霉剂。(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1994年03期)

施振华,骆土寿,谭淑清[8](1993)在《TWP防腐剂对橡胶木蓝变菌及表面霉菌的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TWP防腐剂对可可球二孢的毒性极限浓度为1%,优于五氯酚钠和ANTIBLU3738,对木霉、桔青霉和黑曲霉混合菌的药效和MECT相似。同时讨论了木材抗蓝变及霉菌的试验方法和橡胶木防蓝变防霉处理技术。(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1993年03期)

L.,T.,Hong,伍而玉[9](1982)在《防治热带硬木蓝变菌和霉菌的防腐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木材含水率高于20%时,大部分浅色硬木和软木易受霉菌和蓝变菌的侵害。为了保护这些浅色硬木,试用了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尤其对于蓝变菌和霉菌较敏感的木材,这些处理愈加重要。目前,马来西亚广泛使用的氯化苯酚钠盐,当与杀虫剂混合使用时,对真菌有很高的毒性,并且还能防治虫害。五氯酚(PCP)对人和动物有毒害。由于对这类药剂毒性的担心,以及石油基的产品成本增高,因而提高了该农药的成本。因此,(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译丛》期刊1982年06期)

蓝变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2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在pH值为4.0~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和果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甘氨酸,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1也可很好利用酵母粉.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对2个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和中生菌素仅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 2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可杀得和硫酸链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变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媛,罗建举,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2种木材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业科技.2016

[2].曹翠,宋瑞清.2株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和抑菌药剂的筛选[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张俊娜,宋瑞清,曹翠,刘阳志.云杉八齿小蠹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李在留,徐凡珍,李福党,邓洪金,符韵林.17种植物醇提物体外抗松木蓝变菌活性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

[5].张雨.木材蓝变菌的分离及其控制菌种的筛选与对蓝变菌拮抗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

[6].夏蕾.松材线虫枯萎病疫木上的蓝变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7].施振华,骆土寿,李云.八种防霉剂对橡胶木和竹材霉菌及蓝变菌的毒性试验[J].木材工业.1994

[8].施振华,骆土寿,谭淑清.TWP防腐剂对橡胶木蓝变菌及表面霉菌的药效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1993

[9].L.,T.,Hong,伍而玉.防治热带硬木蓝变菌和霉菌的防腐剂的筛选[J].热带作物译丛.1982

标签:;  ;  ;  ;  

蓝变菌论文-刘媛,罗建举,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