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

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膨胀石墨,不规则粒子,浓度,粒径分布

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1](2019)在《膨胀石墨粒子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图像法的膨胀石墨粒子在线测量方法,通过对CCD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得到烟幕粒径分布和浓度信息,并将该系统测量得到的烟幕粒径分布与毫米波衰减测试系统获得的毫米波衰减信息结合,探索研究了膨胀石墨粒子粒径对毫米波衰减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毫米波干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火工品》期刊2019年04期)

崔江,刘小伟,陈栋,徐义书,韩金克[2](2016)在《颗粒粒径分布对全散射法测量颗粒质量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实现电厂排放烟尘浓度的在线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以光全散射法为理论基础,运用MATLAB编程,得到消光系数与粒径、复折射率的关系以及颗粒浓度与消光曲线的关系;在实验室搭建粉尘浓度监测台架,用0.81和2.1μm这2种聚苯乙烯标准颗粒在液相介质中对台架测试结果进行标定;而后选取3种粒径分布不同的二氧化硅球形颗粒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样品中无量纲尺寸因子α>30的颗粒所占的比例越高,浓度测量的误差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6期)

樊筱筱,蒋靖坤,吴烨,张强,李振华[3](2016)在《不同稀释条件与测量技术下缸内直喷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套稀释采样系统和3套测试系统对GDI汽油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不同稀释方式与测量技术下排放颗粒物的差异,并探究了不同稀释流量对颗粒物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在使用满足国V标准的汽油时,其排放颗粒物呈现核模态和积聚模态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出现在22 nm和83 nm,而积聚模态颗粒物居多。全流定容稀释系统(CVS)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稀释流量对颗粒物粒径分布影响较小,数浓度测量结果相差±11%。法规规定的测试系统(PMP法)数浓度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好,ELPI+测试结果要高于PMP法,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差23%~100%,在速率变化较大的工况下相差更大。法规规定的CVS稀释系统测量的数浓度结果低于直采稀释系统的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6期)

吴迎春,吴学成,Sawitree,Saengkaew,姜淏予,洪巧巧[4](2013)在《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喷雾浓度及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喷雾颗粒的浓度、粒径等多参数的同时测量是研究喷雾的关键.对应用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双组分液滴的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基于改进的Nussenzweig理论,对液滴折射率和粒径分布采用无分布函数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通过折射率与浓度的关系反推液滴浓度.用模拟全场彩虹信号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该算法可准确反演具有单峰分布、双峰分布粒径特征的液滴群的折射率与粒径分布.并对体积分数从0%到100%的乙醇溶液喷雾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所测得折射率与理论值符合,粒径分布稳定.该技术在喷雾浓度测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刘红丽,周雄,肖磊[5](2013)在《基于判别分析法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学形态学对室内悬浮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检测了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系数等重要形态学参数.通过显微观察法,将颗粒物近似分为几个标准的类,以形状系数和分形维数为每一类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颗粒物判别分析归类的方法,将待测颗粒物归类,实现颗粒物的粒形、体积和表面积的按类近似估计;分析颗粒物的来源,估算颗粒物的密度,计算得出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实验数据.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同时获取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表面积和体积浓度与粒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3年02期)

张辉[6](2013)在《基于BaFX成像板的氡子体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环境中氡及其子体是人类所受到天然辐射最主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氡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要评价氡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需估算氡子体吸入所致人体的辐射剂量,而准确的剂量估算,需要环境中氡子体浓度、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及其粒径分布等重要参数。但由于受探测仪器设备的限制,目前的各种测量手段都还难以满足大批量样品同时测量等要求。为此,有必要开展新的探测手段和方法研究。本研究基于BaFX成像板(IP)具有探测面积大、不同湿度环境下具有高稳定性等优点,旨在建立使用BaFX成像板测量氡子体浓度、未结合态份额及其粒径分布的新方法。[研究方法]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论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1)利用现有氡室及气溶胶发生器装置,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氡室内氡浓度及气溶胶浓度的控制方法;利用IP探测技术,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氡子体采集材料(滤膜和丝网)的捕集特性;2)基于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综合考虑IP几何探测效率和粒子重迭概率,优选出测量时IP和样品间应保持的距离,通过与已刻度的谱仪的平行采样比对实验,获得IP对于氡子体的探测效率;结合径迹计数法建立使用IP测量氡子体浓度的方法,并与常用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比较;3)通过对丝网参数和气流速度对丝网收集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选择适用于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采样的丝网和采样流速,进一步建立使用IP测量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的方法,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氡子体测量仪进行比对实验;4)通过对不同采样流速条件下不同丝网的收集效率理论计算,优选用于测量未结合态氡子体粒径分布的丝网组合、设计级联采样装置(GSA),在此基础上建立使用IP测量未结合态氡子体粒径分布的方法,并在不同的气溶胶环境下开展实验验证。[研究结果]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气溶胶产生率平均约为2000 pt·min-1,在本研究所用的氡室内,虽然其平均损失率约有400 pt·min-1,但在停止气溶胶产生后的10~50min内,氡室内气溶胶浓度仍可保持在20000~30000 pt·cm-3,可用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滤膜的自吸收修正因子与滤膜孔径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所用玻璃纤维滤膜自吸收修正因子为0.986±0.009;实验用的30目、60目、200目、400目丝网的前总活度比分别为0.68±0.10、0.80±0.01、0.9±0.05、0.96±0.03。使用径迹计数法,测量时IP与样品间的最佳距离为0.5mm;IP对RaA和RaC产生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分别为0.226±0.035 cts/(Bq·s)和0.345±0.020 cts/(Bq·s)。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使用IP测量氡子体浓度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探测平衡当量氡浓度(EECRn)的下限为3.5 Bq·m3。用于采集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的丝网和采样流速分别为400目和3.2L·min-1,所建立的使用IP测量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的方法与商用测量仪的测量结果接近。本研究使用的测量未结合态氡子体粒径分布的GSA装置的丝网组合为30目、60目、200目、400目,建立的使用IP测量未结合态氡子体粒径分布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气溶胶环境。[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研发的相应采样装置和测量方法,利用BaFX成像板可开展大气环境中氡子体浓度、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及其粒径分布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与传统的测量手段和方法相比,本研究所研发的测量方法具有可同时测量多个样品、探测效率高、环境适用性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所建立方法,其他类型成像板的探测特性等仍有待于今后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05)

薛明华,苏明旭,蔡小舒[7](2010)在《超声法测量高浓度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和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超声衰减谱法和超声多次回波反射法测量高浓度矿浆两相体系粒径分布和浓度。实验测量了多个浓度下硫矿浆在3~6 MHz频率下的声衰减谱,结合反演算法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同时测量了不同浓度下硫矿的声阻抗值,由超声多次回波反射法计算得到浓度。粒径分布与浓度测量得到的结果与标准配置值较为吻合,表明超声法适用于高浓度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和浓度的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刘红丽[8](2009)在《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调查,城市居民每天90%的时间是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室内悬浮颗粒物是室内最重要的污染源,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沉积在咽喉以下呼吸道部位。粒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的位置越深,因而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导致人们致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室内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决定了人们吸入的剂量,粒径携带着颗粒物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信息,与颗粒物在呼吸道内沉积、滞留和清除有关。因此研究室内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情况,有利于了解颗粒物的影响因素,促进人们采取有利措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和避免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研究了一种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的测量方法,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遗传算法和最大方差法相结合的图像阈值分割法,对颗粒物图像进行全局优化搜寻获得最优分割阈值,实验证明这种算法具有较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等特点,并较好地保留了图像的细节。针对中值滤波的滤波效果将受到噪声强度以及滤波窗口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形态学开闭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严重地依赖于结构元素的形状和大小,提出了自适应中值-数学形态学开闭滤波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其中的邻域模板和结构元素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自适应调整,达到了既消除噪声又保持图像细节的滤波效果。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多结构元素的数学形态学颗粒物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同时采用不同尺度下的多个结构元素的边缘检测算子,实现颗粒物图像的各种边缘检测。其次,为了给粒形归纳分类提供了实验数据,研究了单个室内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形态学参数如粒径、形状系数和分形维数的识别算法,从颗粒物的延性、多边形态以及边界曲线特征等叁个方面分析了颗粒物的形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呈连续多峰曲线形态,以粗模态为主,大多数的颗粒物粒径都在10μm以下,属于最危险的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的总体形态趋近于块状,而尖锐菱角、长方形和长条形的颗粒物较少。接着以形状参数和分形维数为每一类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颗粒物判别分析归类的方法,将待测颗粒物归类,实现颗粒物的粒形、体积和表面积的近似估计;分析颗粒物的来源,估算颗粒物的密度,计算得出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实验数据。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同时获取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表面积和体积浓度与粒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实时测量的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变化趋势,对室内环境中大气悬浮颖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分析影响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因素,建立预测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质量平衡模型,将颗粒物沉积率模型、穿透因子模型,以及室内风量大小作为质量平衡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实验测量数据、建筑围护结构特征、室外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等相关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预测了室内颗粒物的浓度与粒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9-01)

王忠训,曹大勇,张玉玲,高健[9](2008)在《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技术:宽范围颗粒物分光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观测仪器-宽范围颗粒物分光计的构造原理、性能特点及操作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规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现代科学仪器》期刊2008年01期)

邹丽新,季晶晶,朱桂荣,汤荣生[10](2007)在《空气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是当前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两个参数直接反映了当前空气的质量.论文介绍的一体化测量系统,能对采样的气体同时进行粒径分布和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由于是对同一气体同时进行测量,因此能准确反映被测区域的空气质量,并且给测量带来方便.实测表明:使用本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用传统的单功能测量仪器测量的结果差别不超过±5%.这种测量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实现电厂排放烟尘浓度的在线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以光全散射法为理论基础,运用MATLAB编程,得到消光系数与粒径、复折射率的关系以及颗粒浓度与消光曲线的关系;在实验室搭建粉尘浓度监测台架,用0.81和2.1μm这2种聚苯乙烯标准颗粒在液相介质中对台架测试结果进行标定;而后选取3种粒径分布不同的二氧化硅球形颗粒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样品中无量纲尺寸因子α>30的颗粒所占的比例越高,浓度测量的误差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膨胀石墨粒子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试验研究[J].火工品.2019

[2].崔江,刘小伟,陈栋,徐义书,韩金克.颗粒粒径分布对全散射法测量颗粒质量浓度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3].樊筱筱,蒋靖坤,吴烨,张强,李振华.不同稀释条件与测量技术下缸内直喷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4].吴迎春,吴学成,Sawitree,Saengkaew,姜淏予,洪巧巧.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喷雾浓度及粒径分布[J].物理学报.2013

[5].刘红丽,周雄,肖磊.基于判别分析法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

[6].张辉.基于BaFX成像板的氡子体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3

[7].薛明华,苏明旭,蔡小舒.超声法测量高浓度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和浓度[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

[8].刘红丽.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王忠训,曹大勇,张玉玲,高健.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技术:宽范围颗粒物分光计[J].现代科学仪器.2008

[10].邹丽新,季晶晶,朱桂荣,汤荣生.空气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7

标签:;  ;  ;  ;  

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论文-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