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表现论文-夏伟

建造表现论文-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造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土材料,夯筑工艺,表现与建造,课程教学

建造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夏伟[1](2019)在《基于夯筑工艺的生土材料表现与建造——以西安美术学院“夯筑营”工作坊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开设的"夯筑营"工作坊教学为例,基于夯筑工艺的生土材料表现与建造对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成果进行了展示。通过体验、认知、启发、参与、协作等教学模块,结合图形绘制、模具制作、材料重构、艺术夯筑的课题训练,探索传统生土材料结合其他材料重构在视觉上的表现力,让学生了解夯土工艺流程的同时,对传统生土材料能有更多认知。(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09期)

王隽彦[2](2018)在《清末民初福州德发京果行的外观建造观念及其表现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是福州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式样的商贸建筑。福州德发京果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视角,从福州德发京果行的建造观念的变革与表现手法的更新两个方面对福州德发京果行外观特征进行阐述,进而诠释了福州近代商贸建筑建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6期)

李冰,王超[3](2017)在《基于逻辑性建造的玻璃表皮形态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文章试图从逻辑性的角度来研究玻璃表皮的形态表现,视角由玻璃材料出发,再到逻辑性建造,转换到二者所构成的形态,同时结合对"诗意的建造""逻辑性"的理解,对基于逻辑性的玻璃表皮形态表现进行梳理与阐释。(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8期)

焦文成[4](2016)在《科技馆建筑的建造表现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科技馆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多功能建筑。而与此同时,对科技馆建筑的建造表现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将从科技馆建造设计原则开始谈起,对科技馆主要建造形式进行分文别类的阐述,重点探讨其建造表现形式的设计策略,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11期)

聂金品[5](2016)在《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及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曾逐渐走向没落,近些年以来,受益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和木材加工技术的提升,木构建筑以现代的姿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木构建筑在低碳节能、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其它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性能上较传统木构建筑也有质的飞越,是现代建筑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于我国在现代木构建筑的探索以及研究起步较晚,时至今日国内在现代木构建筑上的建造实践尚有很大的不足,因此进行现代木构建筑建造及表现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能够更好的认识现代木构建筑,促进国内相关建造产业的进步发展,提升改善现代木构建筑实践上的多样化。本文以建造及表现作为主要探讨点,通过对现代木构建筑材料、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表现等方面的归纳总结,辅以相应的优秀案例说明,对新时代高技术标准下的木构建筑进行了研究,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现代木构建筑的优异特征,目的是加深对现代木构建筑的认识并且为设计建造实践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全文共分为5个章节:第1章:绪论。以现代木构建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为切入点,界定了对现代木构建筑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之后对国内外现代木构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章:木构建筑的演进。主要从木构建筑的发展历程展开叙述:传统木构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建造及表现形式;传统木构建筑的衰败和现代木构建筑的兴起;现代木构建筑的兴起源于可持续发展观、现代木材加工技术和结构体系发展。第3章: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材料研究。主要从木材的材料特性、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叁方面进行研究:以木材在建筑应用中的优劣势和木材的文化内涵为基本入手点;从木材的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木材材料加工类型两个方面分析现代木构建筑的材料基础。第4章:现代木构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节点研究。首先分析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技术发展,然后对现代木构建筑的结构类型和构造特点分别进行解析。第5章:现代木构建筑的表现研究。从木构建筑注重形式与结构潜力的发掘、注重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以及注重文化表现等多个角度对现代木构建筑的表现特点进行研究探讨。结论:总结现代木构建筑面临的发展契机,并引申探讨现代木构建筑的继续发展与创新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韩晓峰,朱雷,龚恺[6](2015)在《小尺度“木”的空间表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木构教学及建造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外两个当下重要的研究机构基于木材进行的空间与建造的研究后,结合笔者主持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小尺度木材的空间表现"设计及建造营的成果,阐述了师生基于小尺度木材的设计研究和建造过程,探讨了木材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建造中具有的独特空间与形式的表现力。(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5年05期)

朱晓琳[7](2014)在《混凝土:建造逻辑与艺术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是成就建筑的物质基础,是建筑得以实现的载体。建筑师通过材料建造来创造空间,从而具有了本体建造的物质意义和再现形式的精神意义。在设计中,将功能、空间、形式、结构、美等内涵与材料建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本体和再现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材料建造的角度去解读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对艺术表现的反思。提到混凝土,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冰冷的、没有情感的材料,这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受到当时纯粹的功能主义、较低的施工技术、有限的经济条件等的影响,造成了众多混凝土建筑形式雷同、缺乏细节、质量粗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混凝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冷漠丑陋、单调乏味的建筑材料。这种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墙面逐渐被涂料、面砖、石材等覆盖,其本来的面目被完全地掩盖和抹杀。直到今(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4年09期)

黄勇,秦枭,孙洪涛[8](2014)在《数字建造语境下建筑物质性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建筑的数字化建造语境中的材料应用以及建造方法进行梳理,根据材料在数字建造中所呈现的最终状态研究传统材料的革新及创新材料的应用;论述数字化建造的加工模式,包括低技数字化建造方法与高技数字化建造方法;探究材料运用与加工装配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建筑——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6-21)

汪丽君,杨桂元[9](2012)在《“诗意”的建造——混凝土的表现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状况,通过一些优秀案例的分析,从塑性、空间、地域、数字技术、可持续利用等层面逐层剖析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深度表现。以期为混凝土材料的设计提供参考,并激发出更多关于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表现可能性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2年05期)

邹青[10](2005)在《追随木构诗性的技术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千百年来,木材和粘土、石头等一直是最受青睐的建筑材料。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筑师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混凝土、钢材和合成材料,从而忽视了对木材的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旨在阐明木质建筑绝非少数建筑师的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更加久远的意义。木材,作为一种自然的建筑材料,提供了人类与自然联系的纽带。建筑作为建造的结果而存在,建造是对建筑师设计思维的物化。本文从建造表现的视角切入展开对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了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建筑形式的思考。本文在回顾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主要从材料表现、结构表现、构造表现叁个方面展开对木构建筑的研究,对木构建筑涉及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选择当代有代表性的木建筑作品,进行分类型的实例研究,主要涉及结构、表皮、美学观、地域文脉、生态设计、古朴自然化这六大方面,从分析木构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问题入手,探讨了发扬木构建筑表现力的方法。以技术表现观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现代新型木建筑。本文在最后展望了木构建筑技术的新发展和其潜力,并且讨论了关于当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木结构的辉煌,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建筑师所面临的特殊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契机。(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5-06-15)

建造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是福州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式样的商贸建筑。福州德发京果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视角,从福州德发京果行的建造观念的变革与表现手法的更新两个方面对福州德发京果行外观特征进行阐述,进而诠释了福州近代商贸建筑建造特点和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造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夏伟.基于夯筑工艺的生土材料表现与建造——以西安美术学院“夯筑营”工作坊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

[2].王隽彦.清末民初福州德发京果行的外观建造观念及其表现手法[J].艺海.2018

[3].李冰,王超.基于逻辑性建造的玻璃表皮形态表现[J].建筑与文化.2017

[4].焦文成.科技馆建筑的建造表现形式研究[J].同行.2016

[5].聂金品.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及表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6].韩晓峰,朱雷,龚恺.小尺度“木”的空间表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木构教学及建造实验[J].建筑师.2015

[7].朱晓琳.混凝土:建造逻辑与艺术表现[J].建筑技艺.2014

[8].黄勇,秦枭,孙洪涛.数字建造语境下建筑物质性表现分析[C].数字技术与建筑——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4

[9].汪丽君,杨桂元.“诗意”的建造——混凝土的表现之美[J].新建筑.2012

[10].邹青.追随木构诗性的技术之美[D].东南大学.2005

标签:;  ;  ;  ;  

建造表现论文-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