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影像会诊论文-梁一雯,刘晓帆,田倩,张文华,杨娜娜

远程影像会诊论文-梁一雯,刘晓帆,田倩,张文华,杨娜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程影像会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程影像会诊,医学影像技术本科

远程影像会诊论文文献综述

梁一雯,刘晓帆,田倩,张文华,杨娜娜[1](2019)在《关中地区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需求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关中地区不同级别医院远程影像会诊的基本情况及使用需求,初步知晓远程影像会诊的推广程度。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对不同级别医院进行调查。结果:1.所调查医院中使用远程影像系统的占35.5%。2.影像科医务人员对远程影像会诊知晓率为和认可率分别为89%和81.4%。3.各级医院愿意接收影像技术高级专业人才。结论:远程影像系统能很好的服务于基层医院,高学历的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培养是大势所趋。(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钟建,张兆金,肖剑,陈进文,丁鑫良[2](2019)在《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314例影像远程会诊病例,对会诊时间、诊断情况、治疗去向、会诊原因、检查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成各类影像远程会诊共计314例,其中向上级医院申请会诊150例、为下级医院会诊164例。307例(97.77%)的会诊病例在8 h内获得专家会诊意见,291例(92.68%)获得明确诊断,257例(81.85)留在原医院治疗并痊愈,会诊效果良好。结论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可调整目前医疗资源的分布失衡,促进了各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为各级医院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大的实际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邓丽敏,张莉莎[3](2018)在《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85例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了远程医疗会诊的方式进行会诊,观察患者在采用远程会诊之后的总会诊确诊率。结果 18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远程会诊之后,总会诊确诊率达到了87.03%(161例)。结论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可以十分有效的对疑难病症患者进行诊断,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确诊率。同时可以较好的分配医疗资源,改善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在临床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3期)

陈炜[4](2018)在《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及质量控制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发展对于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重视医学技术的提升,从而为临床医疗做更好的服务,这是现阶段医疗研究的重点。从当前的分析来看,各种先进技术,比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会诊成为了可能,这种会诊方式的利用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所以医疗诊断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局面被打破。可以说,利用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医疗会诊覆盖范围,使疾病的诊疗更加的便捷。本文就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和质量控制做具体分析,旨在为其利用提供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王毅,孙辉,张春柱,耿进朝[5](2018)在《基于PACS网络远程会诊模式在影像科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ACS网络远程会诊模式在医院内部各科室及与外院影像科会诊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院内与影像科有会诊记录的科室8个共计168例会诊病例,包括使用PACS及常规两种方法;与基层医院影像科有会诊记录的6家医院共计80例会诊病例。结果 PACS会诊与常规会诊有差异,PACS会诊使用率明显高于常规会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S网络远程会诊模式在医院内部各科室及与外院影像科会诊间使用率较高,评价较高,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兵,刘川,许泽兵,王文轩,刘宁川[6](2018)在《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提高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保证会诊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介绍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措施。结果: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促进了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的质量控制建设。结论: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可为建立标准化的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刘俊,梁斌斌,刘锋[7](2018)在《基于公有云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切实解决患者异地就诊的不便,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减轻医疗负担,利用公有云技术,对PACS影像资料和报告资料进行交换、存储及共享,从而建立了一个上下级医院随时互动的完整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具有先进、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影像会诊的重要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8年07期)

杨开颜,王双坤,蒋涛[8](2016)在《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问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医院放射科与区域内7家社区医院放射科建立远程会诊以来的实际运行情况。方法对参与远程会诊的12名社区医院放射科医师和14名医院放射科医师发放调查问卷,就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医师的应用意愿、网络图像的质量、网络的传输速度、实时视频系统的应用、对患者及医师的的便利性方面进行了调查;每项内容设一般、中等、好、非常好4个等级。结果发放的26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的占7.14%,中等的占18.13%,好的占50.54%,很好的占24.17%;评价为好和很好的比例共为74.72%。结论医学影像学的特点非常适合远程会诊,且会诊程序简单,不仅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基层医院的水平,是一个良性循环,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6年03期)

郑蓉,郑定容[9](2016)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压缩传输技术,构建安全稳定的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应用模式,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300例,采取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采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对照组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操作比较方便,不仅能提升医学影像医疗服务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还能提高诊断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04期)

闫雄伟,王剑,常军章,朱亚峰[10](2015)在《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附150例肺动脉CT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也称为PACS,其不仅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治疗水平,更能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其中基于区域PACS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可实现各医疗机构影像诊断结果互通互认,确保和提高医学影像诊断质量。基于我县卫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就肺动脉栓塞患者单一病种与上级叁甲医院进行影像会诊,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会诊病例150例,本文以探讨影像(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5年06期)

远程影像会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314例影像远程会诊病例,对会诊时间、诊断情况、治疗去向、会诊原因、检查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成各类影像远程会诊共计314例,其中向上级医院申请会诊150例、为下级医院会诊164例。307例(97.77%)的会诊病例在8 h内获得专家会诊意见,291例(92.68%)获得明确诊断,257例(81.85)留在原医院治疗并痊愈,会诊效果良好。结论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可调整目前医疗资源的分布失衡,促进了各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为各级医院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大的实际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程影像会诊论文参考文献

[1].梁一雯,刘晓帆,田倩,张文华,杨娜娜.关中地区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需求调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2].钟建,张兆金,肖剑,陈进文,丁鑫良.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邓丽敏,张莉莎.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陈炜.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及质量控制浅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5].王毅,孙辉,张春柱,耿进朝.基于PACS网络远程会诊模式在影像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

[6].李兵,刘川,许泽兵,王文轩,刘宁川.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J].中国数字医学.2018

[7].刘俊,梁斌斌,刘锋.基于公有云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集成[J].中国数字医学.2018

[8].杨开颜,王双坤,蒋涛.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问卷调查[J].中国病案.2016

[9].郑蓉,郑定容.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

[10].闫雄伟,王剑,常军章,朱亚峰.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在县级医院的应用价值—附150例肺动脉CT成像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

标签:;  ;  

远程影像会诊论文-梁一雯,刘晓帆,田倩,张文华,杨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