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斑块类型,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1](2019)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研究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在近40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2009年共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O-ring统计函数分析该地区6种森林类型(即天然红松林PK、天然红皮云杉-冷杉混交林PA、天然山杨-白桦混交林PB、天然针叶混交林CF、天然针阔混交林CB和天然阔叶混交林BF)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1974—2009年间,研究区域不同森林类型面积发生显着变化,其中PK和PA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类型(即非林地以及少量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和PB面积显着减小,大量转化为CF、CB和BF;因早期森林采伐和复杂生境的影响,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着随机分布特征,约占总体的92. 74%;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关联性以空间不关联为主,约占总体的71. 29%,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间负关联所占比例则随恢复时间有所增加,但空间正关联所占比例则始终保持稳定,平均为6. 56%; 15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可分为3类,第Ⅰ类的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小尺度不关联而大尺度正关联的格局过度,包括PK&PA,第Ⅱ类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负关联或波动于不关联和负关联之间的格局演变,此类包括9组(PK&CB、PK&BF、PA&PB、PA&BF、PB&CB、PB&BF、CF&CB、CF&BF和CB&BF),而第Ⅲ类的空间关联性则始终以空间不关联为主,包括5组(PK&PB、PK&CF、PA&CF、PA&CB和PB&CF)。【结论】经过60余年(1952年停止采伐)的有效保护,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类型的面积结构得到显着优化,但其景观结构仍处于恢复阶段,区域内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着的随机分布特征,不同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仍相对较弱且不稳定,仍有待进一步的严格保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陶君,陈福均[2](2019)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现阶段,我国已经构建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但是还未形成较为系统且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目前,研究人员有必要着眼于分析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实际情况,针对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求构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基于此,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8期)

王文杰,杜红居,肖路,张建宇,仲召亮[3](2019)在《凉水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凉水自然保护区3类森林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以期为小兴安岭保护区科学管理及经营天然次生林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存在小兴安岭核心区的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典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针叶林3类森林为对象,详细调查乔木层(80块30 m×30 m样地)、灌木层(160块5 m×5 m样地)和草本层(160块1 m×1 m样地)的林分结构特征(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灌高、灌木直径、灌木盖度、草本株高、乔灌草密度等),分析种类组成并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及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探究林分间的差异。【结果】3类森林有乔木28~30种、灌木22~25种、草本78~90种,其乔、灌、草植物种类差异明显,阔叶树种以白桦最多,针叶树种以兴安落叶松最多,灌木最多的是毛榛子,草本以蚊子草和小叶芹最多;针阔混交林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阔叶林的均匀度高于其他2个森林类型;同一森林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3种森林类型中灌木层的均匀度高于其他层;从结构特征来看,树高和胸径平均为14和18 cm,树高和枝下高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层冠幅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草本层每个种的平均多度与盖度表现为针叶林显着(P<0.05)高于针阔混交林;冗余排序分析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多样性特征差异主要由草本层特征解释,而针阔叶混交林则主要受乔木层结构特征影响,其中阔叶林草本植物的多度、密度和株高等可解释48.4%~62.1%的多样性差异,针叶林可解释30.5%~44.3%;针阔混交林中显着影响多样性的林分特征表现为灌木地径>乔木枝下高>草本株高>乔木胸径,合计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特征能解释多样性差异的38.8%~40.1%和27.4%~50.7%。【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乔木优势种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等为主,个体较小,尚需更长时间保护才能恢复为高质量森林资源;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在多样性保护中需关注;植物多样性能在林分结构恢复中得以协同提升,但不同森林类型差异明显,如针阔叶混交林调控乔木枝下高和灌木密度等更有效,而针叶林和阔叶则是调控草本密度或改善草本生长环境才能更有效改善植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4](2019)在《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田头山2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1995-2015年2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廖文斌[5](2019)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党与人民携手共进,各行各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所以,为了在快节奏下给人们舒缓减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逐渐提上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空间,提高了生活幸福感,而且有助于深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鉴于此,结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情况作出分析,并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孟庆辉,黄冬梅[6](2019)在《辽宁省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共有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12个,占辽宁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66.67%,其中辽西地区分布最多,占总数75%;白狼山保护区总面积最大,仙人洞保护区总面积最小;医巫闾山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科数和种数均最多;大黑山保护区陆生动物资源种数最多,海棠山保护区种数最少。(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05期)

李忠宇[7](2019)在《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基于此,本文将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对策。(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8](2019)在《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条 为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第叁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建(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2-14)

[9](201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十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一、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作出修改(一)将第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中的“林业部”统一修改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二)增加一条,(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8-10-13)

张媛[10](2018)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但尚未形成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着眼,分析了监测对象和相应的监测指标,总结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技术方法,探究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全面立体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现阶段,我国已经构建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但是还未形成较为系统且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目前,研究人员有必要着眼于分析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实际情况,针对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求构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基于此,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动态[J].林业科学.2019

[2].陶君,陈福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J].江西农业.2019

[3].王文杰,杜红居,肖路,张建宇,仲召亮.凉水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2019

[4].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5].廖文斌.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9

[6].孟庆辉,黄冬梅.辽宁省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分析[J].新农业.2019

[7].李忠宇.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

[8]..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N].安徽日报.2019

[9]..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十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N].广西日报.2018

[10].张媛.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18

标签:;  ;  ;  ;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论文-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