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周传斌,朱惜玉

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周传斌,朱惜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边疆语文系,兰州大学,民族学,边政学

中国西北边疆论文文献综述

周传斌,朱惜玉[1](2019)在《中国本土化民族学的西北发轫: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始末(1947~1952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边疆学、边政学等学科得以兴起,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学者,成立了学术机构,并出版着作、创办刊物。1947年创建的国立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是当时国内高校为数不多的专业系科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民族学研究和教学机构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郭胜利[2](2018)在《中外考察家笔下的近代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以裕固族考察时空对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西北边疆学研究肇始于康乾,历经道咸,逐渐形成经世致用、严谨考证、身体力行的治学思想,清末西方考察家又为其注入广义地学、民族语言学、民俗学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民国时期的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逐渐关注到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之运用,吸纳西方的学术资源,突破传统西北史地研究范式,形成了新的西北边疆研究理论与范式。(本文来源于《河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黎丽,王悦[3](2018)在《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可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等四种类型。其特点则表现为原生异质性、多元融通性、体系稳定性、持久延续性。在我国陆疆危机治理中,应充分利用中国西北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普遍安居功能和特殊戍边功能,即:"居边"——保障跨国民族在边疆安居乐业、"通边"——保障边疆各族的经贸往来、"融边"——保障边疆各族的文化交流、"识边"——加深对边疆及边疆人的自我与他者认同、"和边"——保障跨国民族所在国家关系和谐、"安边"——保障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俞家海[4](2017)在《试析印度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政府的西北边疆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其西北边疆治理也存在一些失误,如地方主义盛行、极端主义泛滥、周边外交不畅等。通过深入分析印度政府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实际状况,中国政府应该整合边疆软硬治理模式、强化恐怖主义对策研究、落实周边外交政策等边疆政策,通过上述对策来治理西北边疆。(本文来源于《西部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高亚滨[5](2017)在《从边疆看中国:中国西北边疆研究的新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的边疆研究经历了"西北史地之学""边政学""边疆学"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对中国的边疆研究形成很大的影响,当前,中国的边疆研究中出现了"内亚边疆""区域研究"的新取向,以及"生存交互性""多史叙述""跨体系社会""完整的天下观""边疆"话语的解构等新的研究取向与话语,试图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资源与西方理论整合起来,为中国的边疆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王连旗,崔广庆,高汝东[6](2017)在《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其沉浮多变,但又绵延不衰,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民族之间的稳定。由于各民族之间经贸往来频繁,沿线各民族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各族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认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同古代丝路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认识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我国西北地区边疆安全的历史发展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郭锐,杨端程[7](2015)在《中国对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疆治理尤其是边疆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大国角力的重要场所,更是中国在新时期"稳定中亚、连通西亚、面对南亚、走向欧洲"的战略前沿要冲。由于西北边疆尤其是新疆地区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五代领导集体对此高度关注,并审时度势地把西北边疆问题统筹纳入到国家安全视野予以深思熟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思想。总体来看,其思想脉络历经屯垦戍边与西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与西北边疆维稳、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西北边疆安全治理叁个阶段。这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有效维护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为中国构建和谐边疆与实现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保障。(本文来源于《西部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徐黎丽,古力努尔[8](2016)在《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陆上丝绸之路将近千年、"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及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之时,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不仅对我们今天实施即发展中国西部又向西开放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且也对解决中国西北边疆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借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比较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前后的亚欧交通运行及对接实况、中国版图从中原向西推进的变化及中国由对中原的治理转向以绿洲穿越戈壁沙漠为特征的西北边疆治理后采取的治理策略等方面,对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丝绸之路能够在西汉贯通,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叁个方面:中国向西开放发展的战略得以实现;中国西北边疆得以拓展和中国版图得以扩大;中国传统治理边疆策略逐渐形成。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西北版图基本随丝绸之路的贯通而奠定。(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邓锐龄[9](2016)在《《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西北边疆图幅地理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上世纪内多年从事《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制,以下4篇考释在1981年写成,旨在说明在元明两代总图采用的年代内西北边疆的政治形势,并在图例、注记方面提出建议,以供总图编制参考使用。文章据汉文及波斯文(英译本)等文献,对元代宗藩窝阔台汗·察合台汗两汗国、明代察合台汗国分裂后东支的辖境、边界、境内功臣领地、直系子孙封地,以及明代后期东支再度分裂等情况,力求究明,准确表述。文末所附作者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谭其骧先生的往来信函14件,展示了老一辈学者探究学问的严谨态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6年S1期)

张艳璐[10](2016)在《沙俄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与中国比邻的地理优势,沙俄是最早对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开展研究的欧洲国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文献研究与俄国汉学的发展同步,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西北边疆考察方面,沙俄以俄国地理学会为中心,对包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在内的几乎全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考察,留下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域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代中国西北边疆学研究肇始于康乾,历经道咸,逐渐形成经世致用、严谨考证、身体力行的治学思想,清末西方考察家又为其注入广义地学、民族语言学、民俗学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民国时期的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逐渐关注到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之运用,吸纳西方的学术资源,突破传统西北史地研究范式,形成了新的西北边疆研究理论与范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传斌,朱惜玉.中国本土化民族学的西北发轫: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始末(1947~1952年)[J].青海民族研究.2019

[2].郭胜利.中外考察家笔下的近代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以裕固族考察时空对话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8

[3].徐黎丽,王悦.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功能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8

[4].俞家海.试析印度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部发展研究.2017

[5].高亚滨.从边疆看中国:中国西北边疆研究的新取向[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王连旗,崔广庆,高汝东.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7

[7].郭锐,杨端程.中国对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J].西部发展研究.2015

[8].徐黎丽,古力努尔.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9].邓锐龄.《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西北边疆图幅地理考释[J].中国藏学.2016

[10].张艳璐.沙俄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研究[J].西域研究.2016

标签:;  ;  ;  ;  

中国西北边疆论文-周传斌,朱惜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