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

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省际户籍迁移意愿,流动人口,空间滤波引力模型,中国

空间格局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1](2019)在《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网络,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及空间滤波等方法分析该网络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力。主要发现:①户籍迁移意愿网络呈现出集聚的空间格局,排序较高的户籍迁移意愿流主要从欠发达地区指向发达地区。②户籍吸引力及户籍流出分别呈现出随机及集聚的空间格局,户籍流出热点区为西部及东北地区,冷点区为中东部地区。③迁入地人口、FDI、迁入地及迁出地人均GDP、平均工资等因素均显着影响户籍迁移意愿。流动人口个体、家庭因素、住房条件及迁移原因等同样与户籍迁移意愿的关系紧密。(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郑稚棚,吴凤敏,陈静,张斌,周湖森[2](2019)在《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空间格局及现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基于2018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相关地形图、规划资料等,对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集聚程度、与山水关系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发展策略等提供借鉴与指导。研究表明: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在县域尺度上空间部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江津、綦江、荣昌、涪陵等地,渝东南地区酉阳,渝东北地区万州、巫山等地。现状建设规模以小于1km~2为主,主要位于河流谷地和低海拔山地区域,集中建设高程区间为100m-300m。滨水布局建设特征较为明显,53个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中,34个距离河流200m以内有建设。由于重庆特殊山地环境,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上以集中型布局为主,狭长带状和组团型布局为辅。(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李兆华,陈姗姗[3](2019)在《食用菌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的双向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对于促进现代化农业与农村经济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食用菌作为一种经济型作物,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中,对于食用菌种植、生产、运营等要求标准也大幅度提高。总而言之,菌业种植及新型项目的开发,更多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即注重生态、农业、经济、社会多重效益。鉴于此,通过以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县食用菌旅游开发及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改革推进作为探究对象,从当地居民增收、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文化品牌塑造、商贸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等各个视角,综合阐述与归纳分析。立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实际,基于庆元县的经验模式,以期探寻出可循演进方向,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10期)

冯嘉旋,范源萌[4](2019)在《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海绵城市空间格局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莞市为例,初步梳理了全市域的天然海绵体数量及分布情况,选择了水体分布因子、水体缓冲因子、高程、坡度、地质灾害和植物多样性6个敏感性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得到东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总结,提出海绵城市空间格局的构建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9年10期)

张凡,王德远,文锡梅,孙小琼,谢冬冬[5](2019)在《地表起伏度对贫困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通过建立地表起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与贫困人口、经济水平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提出贵州省精准扶贫的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全省贫困人口叁大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区,即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地区、东北部的武陵山地区、西南部的麻山瑶山地区(石漠化地区),这些区域的贫困人口数、人口密度均排全省前列;从地形起伏特征来看,地面平均坡度在15°以上的县当中90%为贫困县,而非贫困县仅占10%;全省超过85%贫困人口分布在1000m以上的海拔区域内,而沟谷密度则对贫困县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地表起伏度对区域贫困发展率的作用较为明显,故本研究对提出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对策将会对未来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杨靖,钟乾娟,王崇云,何明超,张天碧[6](2019)在《云南药山黄背栎种群不同海拔空间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背栎(Quercus pannosa)是硬叶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克隆萌生能力,影响其种群更新和格局特征。通过对云南药山叁个不同海拔(2900 m、3100 m、3300 m)的黄背栎种群分布格局展开调查,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其不同海拔下克隆株与实生株的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株和实生株的种群密度随海拔递减,实生苗在低海拔地段占优势。黄背栎实生株与克隆株在高海拔地段呈集群分布,实生株在小尺度下(0—1 m)集群分布,随尺度的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低海拔处克隆株与实生株的空间关系呈显着正相关,高海拔小尺度下二者为正相关,大尺度下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琼,赵阳,周宇[7](2019)在《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ESDA—GWR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原则。基于省(市、自治区)级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为0.348,总体水平不高。从省际来看,浙江农民生活质量综合得为最高(4.125),黑龙江最低(-1.209),省际之间不平衡性特征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农民生活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1.589)>西部地区(-0.067)>中部地区(-0.211)>东北地区(-1.013);我国农民生活质量局部空间格局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叁种类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区,低高(LH)型分布在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回归系数呈现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二是各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叁是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四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干晓宇,胡昂[8](2019)在《喀什高台民居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喀什高台民居是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该文从高台民居的建筑斑块和道路廊道两方面分析了高台民居空间格局特征。结果发现,建筑斑块面积和形状特征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密度分布特征则与聚落内清真寺分布有关;道路廊道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活动等高线理论一致,揭示了高台民居道路系统形成过程中隐藏的修建逻辑。(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聂艳,贾依晨,陈慧媛,郑文升[9](2019)在《基于DMSP/OLS数据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利用最佳阈值的最小值作为统一阈值的新方法,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1993—2013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东北地区城镇信息进行提取;基于提取的城镇信息,系统诊断东北地区的城镇发展格局、发展形态、发展强度、发展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镇发展呈波动式变化,1997年、2003年存在明显的收缩现象,城镇发展的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辽宁省内,发展方向为北—南分布,东西部城镇发展相对落后.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相关城镇发展的战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浩,王娅杰[10](2019)在《基于边界效应的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中原经济区及其周边地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叁个时间断面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探究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在空间格局上存在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点,区域片区化发展方式明显。(2)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趋向于均衡发展,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上较为稳定,在所研究年份内热点区不断增加、冷点区不断减少。(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6期)

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基于2018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相关地形图、规划资料等,对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集聚程度、与山水关系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发展策略等提供借鉴与指导。研究表明: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在县域尺度上空间部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江津、綦江、荣昌、涪陵等地,渝东南地区酉阳,渝东北地区万州、巫山等地。现状建设规模以小于1km~2为主,主要位于河流谷地和低海拔山地区域,集中建设高程区间为100m-300m。滨水布局建设特征较为明显,53个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中,34个距离河流200m以内有建设。由于重庆特殊山地环境,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上以集中型布局为主,狭长带状和组团型布局为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9

[2].郑稚棚,吴凤敏,陈静,张斌,周湖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空间格局及现状特征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3].李兆华,陈姗姗.食用菌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的双向发展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9

[4].冯嘉旋,范源萌.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海绵城市空间格局构建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

[5].张凡,王德远,文锡梅,孙小琼,谢冬冬.地表起伏度对贫困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6].杨靖,钟乾娟,王崇云,何明超,张天碧.云南药山黄背栎种群不同海拔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科学.2019

[7].李琼,赵阳,周宇.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ESDA—GWR模型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

[8].干晓宇,胡昂.喀什高台民居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华中建筑.2019

[9].聂艳,贾依晨,陈慧媛,郑文升.基于DMSP/OLS数据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浩,王娅杰.基于边界效应的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智能城市.2019

标签:;  ;  ;  ;  

空间格局分析论文-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