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方式论文-郭小鸥,余聪华,薛晓波

育秧方式论文-郭小鸥,余聪华,薛晓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育秧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育秧方式,生长发育,产量

育秧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鸥,余聪华,薛晓波[1](2019)在《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钵苗育秧下的秧苗素质较毯苗育秧的秧苗素质高,钵苗育秧移栽后基本无植伤,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出现早,且较毯苗机插水稻高峰苗量大,高峰苗出现后分蘖消减慢,最终成穗率较毯苗机插高。生长后期群体结构合理,个体与群体发育较为协调,每穗粒数较毯苗机插高,增产潜力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成臣,雷凯,吕伟生,黄曙华,周志辉[2](2019)在《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南方晚粳稻最佳的育秧方式和秧龄,本试验是以秧龄为主区、育秧方式为副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秧龄设25 d(D1)和30 d(D2)2种,育秧方式设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M1)、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M2)、湿润育秧(M3)及机插秧盘育秧(M4)共4种。2014—2015年探讨了不同秧龄及育秧方式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秧龄延长,2 a各育秧方式下秧苗叶龄、苗高、根长、根数及分蘖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总茎蘖数在移栽后各时期均总体表现较低,最终晚粳稻产量也显着降低,其中M4处理产量降幅最大。秧苗素质以M3处理表现最好、抛秧盘育秧居中(M1及M2处理),M4处理最差。各时期茎蘖数及产量均表现为M1>M3>M2>M4,其中,M3和M2处理产量均显着低于M1处理但显着高于M4处理,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因此,适当缩短秧龄(25 d)、采用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湿润育秧和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机插秧盘育秧由于其秧龄弹性较小,产量表现最差。(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6期)

汪纬生[3](2019)在《安徽省怀宁县水稻机插秧不同育秧方式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育秧工厂规模化,育秧营养土取土不易日渐突出,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营养土+基质育秧等机插秧不同的育秧方式在安徽省怀宁县都有使用。为了研究不同育秧方式方法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既符合机插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又简化可行并为农民接受的水稻育秧方式和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杜友,卢灿炯,张园,徐振兴[4](2019)在《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丰两优1号为材料,对比研究了规格化育秧和大田泥浆育秧两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泥浆育秧的秧苗素质好于规格化育秧,但秧苗插前均匀度合格率低于规格化育秧;规格化育秧栽插质量高于大田泥浆育秧,表现为其伤秧率和漏秧率明显低于大田泥浆育秧,均匀度合格率和作业效率高于大田泥浆育秧;产量方面,规格化育秧的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大田泥浆育秧,差异显着,主要是因为规格化育秧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大田泥浆育秧。(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2期)

朱文荣,姚雪球,王志平,王利平[5](2019)在《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机插秧育秧的方式多样化,育秧模式经历了露地覆膜育秧、无纺布覆盖育秧、单体大棚简易育秧、大棚温室育秧和工厂化育秧;连栋大棚基质育秧、工厂化多层基质育秧、单体大棚基质育秧不仅能够实现水稻播种机械化的需求,还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育秧成本,缩短育秧时间,节约用地和用水。(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黄太庆,路丹,江泽普[6](2019)在《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硒富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为富硒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种不同的育秧方式,分别为常规浸种-常规肥料育秧(C-C),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C-Se)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Se-Se)。【结果】不同育秧方式对各时期的生物量及产量无显着影响,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能显着提高水稻秧苗的硒含量,移栽后水稻植株硒含量迅速降低。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能显着提高水稻成熟期根系、稻秆和稻壳的硒含量,而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的糙米中硒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 1%和22. 7%。【结论】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均能有效提高稻米中硒含量,是生产富硒稻米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岑定浩,陈宇博,蒋琪[7](2018)在《不同早稻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为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早稻传统露天水育秧和湿润育秧(温室大棚育秧,大田小拱棚育秧)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为害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湿润育秧可有效阻隔稻水象甲的传入、为害,生产上育秧期可减少或不进行稻水象甲防治,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频次,降低防控成本。(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陈晓刚,贾宝军[8](2018)在《水稻机插秧育秧方式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省汉中盆地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迅速,但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仍然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育秧方式多、育秧质量参差不齐。为切实研究探讨机插秧育秧的较佳模式,在提高育秧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投入成本,通过采取小拱棚、无纺布、旱地大棚育秧3种方式进行育秧对比试验,依据试验数据综合分析了不同育秧方式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大棚育秧方式最为安全,但成本也最高,约需30.14元/亩,对经营规模在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较为适用;小拱棚育秧成本居中,安全可靠,适宜小规模经营户;无纺布育秧成本最低,但安全系数差。之后仍需进一步进行优化试验,以期为促进当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11期)

赵轶鹏,吴玉玲,潘玉良,丁成伟,王友霜[9](2018)在《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麦秸还田水稻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适合淮北地区栽种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和毯苗2种育秧方式,研究淮北地区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毯苗育秧处理比较,钵苗育秧使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下降,对比叶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移栽后各期钵苗育秧水稻的SPAD有增加趋势,增幅因品种而异。钵苗育秧移栽后85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毯苗育秧水稻,气孔限制值下降,但穗后处理间的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以上结果表明,钵苗育秧水稻生殖生长前、中期剑叶光合能力较强,但光合功能衰退速度略快于毯苗育秧水稻。(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王仪春,王云华,吴荣根[10](2018)在《晚粳稻浙粳99不同育秧、移栽方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晚粳稻浙粳99不同育秧、移栽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育秧人工移栽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系增多,为大穗增粒增重,夺取水稻高产打下了基础。返青快,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比秧盘育秧机械移栽短3 d。有效穗增加,每穗实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重,增产增效明显。穴盘育秧人工移栽类型田搁田时遇连续阴雨天,分蘖高峰推迟,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和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育秧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南方晚粳稻最佳的育秧方式和秧龄,本试验是以秧龄为主区、育秧方式为副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秧龄设25 d(D1)和30 d(D2)2种,育秧方式设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M1)、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M2)、湿润育秧(M3)及机插秧盘育秧(M4)共4种。2014—2015年探讨了不同秧龄及育秧方式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秧龄延长,2 a各育秧方式下秧苗叶龄、苗高、根长、根数及分蘖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总茎蘖数在移栽后各时期均总体表现较低,最终晚粳稻产量也显着降低,其中M4处理产量降幅最大。秧苗素质以M3处理表现最好、抛秧盘育秧居中(M1及M2处理),M4处理最差。各时期茎蘖数及产量均表现为M1>M3>M2>M4,其中,M3和M2处理产量均显着低于M1处理但显着高于M4处理,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因此,适当缩短秧龄(25 d)、采用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湿润育秧和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机插秧盘育秧由于其秧龄弹性较小,产量表现最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秧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郭小鸥,余聪华,薛晓波.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成臣,雷凯,吕伟生,黄曙华,周志辉.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9

[3].汪纬生.安徽省怀宁县水稻机插秧不同育秧方式对比试验[J].农业机械.2019

[4].杜友,卢灿炯,张园,徐振兴.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5].朱文荣,姚雪球,王志平,王利平.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6].黄太庆,路丹,江泽普.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硒富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7].岑定浩,陈宇博,蒋琪.不同早稻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为害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

[8].陈晓刚,贾宝军.水稻机插秧育秧方式对比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8

[9].赵轶鹏,吴玉玲,潘玉良,丁成伟,王友霜.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麦秸还田水稻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王仪春,王云华,吴荣根.晚粳稻浙粳99不同育秧、移栽方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育秧方式论文-郭小鸥,余聪华,薛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