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俞和健

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俞和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屈曲支撑,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抗震性设计

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俞和健[1](2019)在《防屈曲支撑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设计及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防屈曲支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该文首先阐述了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承载力及稳定性方面的特性,并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抗震性能的具体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任振国[2](2019)在《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屈曲支撑既能提供侧向刚度,又可以增加结构的耗能,作为一种优良的耗能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文中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钢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增设防屈曲支撑可有效减小结构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但应注意与防屈曲支撑相邻构件的设计。(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尤洋,赵辉,王培军,孙健,尚衍卫[3](2019)在《交叉布置防屈曲支撑框架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屈曲支撑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但是由于构造的原因,普通的防屈曲支撑无法交叉布置,只能按对角线方向布置、八字形或倒八字形布置,未能充分发挥支撑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可交叉布置的防屈曲支撑,采用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可交叉布置防屈曲支撑的屈曲变形及滞回性能。结果表明:可交叉布置的防屈曲支撑比八字形布置的防屈曲支撑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且对框架梁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了防屈曲套筒的截面大小和壁厚对于其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增大套筒截面或是增加壁厚均可有效提高支撑的防屈曲效果;且当支撑的约束比ξ大于1. 2时,外套筒可完全防止支撑发生屈曲。(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9期)

乔金丽,丁冬,任泽民,王晓伟,孟秋杰[4](2019)在《防屈曲约束支撑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增强作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榀有无人字形防屈曲约束支撑的异形柱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防屈曲约束支撑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能力、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人字形防屈曲约束支撑异形柱框架的滞回曲线呈现梭形,无撑异形柱框架的滞回曲线有明显捏拢现象,人字形防屈曲约束支撑可以使框架各层延性系数分布更加合理;有撑框架与无撑框架结构相比,有撑框架初始整体刚度提高了53.49%,极限荷载提高了1.50倍,整体极限位移角增大了近3倍。防屈曲约束支撑推迟了梁柱节点塑性铰的产生时间,改变了异形柱框架的屈服机制,使结构发生两阶段屈服,基于此提出了以人字形防屈曲约束支撑达到屈服时作为有撑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屈服点,以期更好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更符合有撑框架的实际屈服机制。防屈曲约束支撑使异形柱框架结构累积损伤程度减轻,屈服阶段至破坏前,组合结构黏滞阻尼系数基本稳定在0.21左右,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6期)

陈旭元[5](2019)在《限制屈曲支撑(BRB)力学性能分析及其钢框架抗震性能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限制屈曲支撑(BRB)展开分析,在了解BRB力学性能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基于BRB的钢架结构抗震性能。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限制屈曲支撑(BRB)克服了普通支撑存在的易受压屈服的问题,在强震作用下可以保持着理想的稳定性,因此应该在更多地区做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8期)

宁西占,吴斌,谭启阳,杨格,许国山[6](2019)在《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在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模型更新的混合试验方法。在该方法中,建立整体结构数值模型和物理子结构的数值模型,分别用于结构整体分析和本构模型参数估计,且两套模型具有相同的本构关系。在线数值模拟方法中,结构响应由结构整体分析得到,边界条件自然得到满足;数值模型的本构参数不断根据试验数据在线修正,建模可靠性得到了改善。为验证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在复杂建筑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以隐性卡尔曼滤波器(UKF)为参数估计方法,以钢材和混凝土本构模型参数为待估计量,完成了具有不完整边界条件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虚拟混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削弱了边界条件的影响,提高了混合试验的模拟精度;UKF方法在多构件多本构模型参数同时估计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在每一积分步内,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平均计算耗时0. 67 s,远小于加载耗时,验证了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在复杂结构试验中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澄宇,马原驰,蔡雪松[7](2019)在《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dapter单元构建了一套虚拟混合试验系统,利用混合试验方法对BRB型钢框架和SCBRB型钢框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本系统在计算机中利用两个有限元分析程序交互运算,实现混合试验过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防屈曲支撑和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行为。最后将混合试验结果与纯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防屈曲支撑和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对钢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也验证了开展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物理混合试验的可行性,为后续混合试验在该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朱凯铭,郭玉荣[8](2019)在《主余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联合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屈曲支撑在主余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引起其所在楼层刚度发生突变,导致结构倒塌的问题,对考虑支撑疲劳性能的防屈曲支撑框架,采用峰值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峰值层间位移角作为联合指标,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主余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框架的抗倒塌能力明显降低,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加,结构易损性概率显着加大。此外,通过分段积分的方式确定了2种指标对结构易损性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性能受结构残余变形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时有必要考虑主余震组合作用对防屈曲支撑疲劳和变形的影响,对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9年06期)

张雨[9](2019)在《框架-防屈曲支撑(方套圆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传统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出在受拉和受压作用下都可产生屈服现象并有效抑制支撑的屈曲现象的支撑,即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简称BRB),该支撑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目前广泛使用的BRB是由低屈服材料的内核芯材和内填混凝土的外围约束单元组成,但此类防屈曲支撑构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自重较大且不利于在大跨度结构中的使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全钢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构件,改支撑由核心受力内圆管和约束外方管组成,极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防屈曲支撑构件存在的弊端。首先对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并对防屈曲支撑刚度、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并介绍了设置防屈曲支撑的框架结构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以及Pushover的基本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与美国Jay Shen等人对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构件进行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但仍能从整体上反映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的滞回耗能性能和规律,证明防屈曲支撑构件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是可行的。之后对不同间隙的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的受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发现:两管之间的间隙大小是影响该构件的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且可以通过影响两管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从而影响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构件的滞回性能。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探讨了框架结构设防目标、支撑布置以及设计流程等方面,基于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6层和12层的纯框架结构、传统支撑框架结构、黏滞阻尼器框架结构和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以及Pushover分析,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底层剪力及能量分配的情况。通过对比传统支撑和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发现方套圆型防屈曲支撑的耗能减震性能和黏滞阻尼器相差不大,能够在地震中充当消能减震的第一道防线,提高框架结构的安全性能,达到保护主体框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5-29)

郝贵强,石晓娜,齐建伟,赵俊贤,陈若冰[10](2019)在《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滑移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屈曲支撑是一种高性能的耗能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当中。但由于支撑框架节点的开合效应,节点板可能在大震下提早破坏,从而限制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的发挥。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防屈曲支撑框架节点的现行设计方法,分析了节点失效模式和应对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滑移连接节点板形式,以减小节点的开合效应。通过建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节点连接形式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防屈曲支撑既能提供侧向刚度,又可以增加结构的耗能,作为一种优良的耗能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文中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分析了防屈曲支撑在钢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增设防屈曲支撑可有效减小结构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但应注意与防屈曲支撑相邻构件的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俞和健.防屈曲支撑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设计及抗震性能[J].建材世界.2019

[2].任振国.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减震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9

[3].尤洋,赵辉,王培军,孙健,尚衍卫.交叉布置防屈曲支撑框架受力性能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4].乔金丽,丁冬,任泽民,王晓伟,孟秋杰.防屈曲约束支撑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增强作用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5].陈旭元.限制屈曲支撑(BRB)力学性能分析及其钢框架抗震性能微探[J].四川水泥.2019

[6].宁西占,吴斌,谭启阳,杨格,许国山.在线数值模拟方法在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9

[7].杨澄宇,马原驰,蔡雪松.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9

[8].朱凯铭,郭玉荣.主余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联合易损性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9

[9].张雨.框架-防屈曲支撑(方套圆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10].郝贵强,石晓娜,齐建伟,赵俊贤,陈若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滑移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标签:;  ;  ;  ;  

防屈曲支撑框架论文-俞和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