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海陀论文-宋超,余琦殷,邢韶华,武占军,李永霞

河北大海陀论文-宋超,余琦殷,邢韶华,武占军,李永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北大海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草甸植被,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河北大海陀论文文献综述

宋超,余琦殷,邢韶华,武占军,李永霞[1](2018)在《近30年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草甸植被多处于山地顶部,对外界干扰敏感。为了研究该地区的草甸植被变化以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收集了该地区近30年的TM遥感影像资料,1980—2015年的气候数据,包括年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8月平均降水量等多个气候指标,以及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数据等,用滑动平均法、M-K检验法、相关分析法及偏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植被NDVI及其与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植被NDV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4年NDVI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2)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区域的年降水量变化整体表现为波动循环的趋势,总体略有上升,但没有达到显着水平;年均温变化表现为上升趋势,且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该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主要由以1月为主的冬季温度升高而引起。(3)草甸植被NDVI与年均温成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的关系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宋超[2](2016)在《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甸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蕴藏了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草甸植被具有典型性,草甸类型多样。分析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草甸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赤城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赤城”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本文以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为研究对象,以近3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草甸斑块面积、在不同坡向、坡度上的变化情况;结合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变化、城镇人口、经济变化、产业变化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周边社会经济情况与草甸植被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如下结论:(1)目前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总面积在150hm2左右,但从中长期来看,草甸面积变化趋势表现为逐渐下降;草甸主要生长于阳坡,阳坡草甸的面积可达阴坡的2.5倍;草甸坡度比例的变化总体保持稳定。(2)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区域近36年的年降水量变化整体表现为波动循环的趋势,且总体略有上升;年均温升高变化显着,且该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主要由以1月为主的冬季温度升高而引起。草甸面积变化与年均温变化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但均不显着,草甸面积变化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要大于年均温。草甸植被生长状况与年均温的关系为显着的负相关,且主要由1月均温引起,与年降水量的关系为不显着的正相关。(3)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表明,近30年的赤城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口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草甸面积变化与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但均不显着。草甸面积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相关性强于与人口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草甸面积变化与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呈正相关,且均为显着。地区生产总值可能是比农业人口数量更能引起草甸面积变化的经济因子。草甸植被生长状况变化与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且表现为极显着相关;相比之下,与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关系不显着。人口是影响草甸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草甸面积变化与气候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不显着,草甸植被生长状况与气候因子中的1月均温、社会经济因子中的人口关系显着,说明了草甸冬季温度越低,草甸植被生长状况越好;人口越多,草甸植被生长状况越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5-01)

余琦殷,于梦凡,宋超,邢韶华,武占军[3](2014)在《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相邻保护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2~2013年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进行了3次全面踏查,并根据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设置样地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海陀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组成与分布类型,并将其与周边相邻4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比较,以明确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特点,为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00种,隶属于108科,429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19属28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2科407属869种。(2)保护区内区域单种属数达到249个,占总属数的58.0%,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的复杂性。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属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且温带性质的属是构成该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温带分布类型(8~14型)共281属,占总属数的78.3%。(3)对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4个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比例进行比较发现,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与纬度相似的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比例最为相似,同时也说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例与所处地理区域应有的植物区系组成比例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4](2012)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大海陀》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保护区前身为国有林场,1999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大海陀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国办公厅批准正式晋升为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24.9公顷。保护区南与北京市延庆县为邻,并以海陀山山脊线为界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期刊2012年10期)

[5](201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河北大海陀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办函[2011]156号河北省、重庆市、云南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调整河北大海陀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环发[2011]141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鹏[6](2009)在《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在本质上具备了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等效益统一的要求。在理论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理论;在实践上,得到了许多国家进行了摸索和推广、践行,并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在我国,虽然生态旅游发展的比较晚,但同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自然保护区作为对自然、人文资源实行专门设定并进行保护的特定区域,对保持生态平衡、生物种类多样性和保持人文资源遗存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其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它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互补功能。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可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生态现象,实现良性发展。本文对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探讨了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分析了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和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走生态旅游道路来实现保护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性,系统研究了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阐述了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旅游定位、规划目标、产品开发等,同时对当前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方法。本文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探讨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旨在为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提供正确对待和处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实践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河北大海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甸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蕴藏了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草甸植被具有典型性,草甸类型多样。分析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草甸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赤城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赤城”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本文以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为研究对象,以近3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草甸斑块面积、在不同坡向、坡度上的变化情况;结合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变化、城镇人口、经济变化、产业变化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周边社会经济情况与草甸植被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如下结论:(1)目前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总面积在150hm2左右,但从中长期来看,草甸面积变化趋势表现为逐渐下降;草甸主要生长于阳坡,阳坡草甸的面积可达阴坡的2.5倍;草甸坡度比例的变化总体保持稳定。(2)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草甸区域近36年的年降水量变化整体表现为波动循环的趋势,且总体略有上升;年均温升高变化显着,且该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主要由以1月为主的冬季温度升高而引起。草甸面积变化与年均温变化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但均不显着,草甸面积变化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要大于年均温。草甸植被生长状况与年均温的关系为显着的负相关,且主要由1月均温引起,与年降水量的关系为不显着的正相关。(3)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表明,近30年的赤城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口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草甸面积变化与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但均不显着。草甸面积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相关性强于与人口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草甸面积变化与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呈正相关,且均为显着。地区生产总值可能是比农业人口数量更能引起草甸面积变化的经济因子。草甸植被生长状况变化与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且表现为极显着相关;相比之下,与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关系不显着。人口是影响草甸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草甸面积变化与气候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不显着,草甸植被生长状况与气候因子中的1月均温、社会经济因子中的人口关系显着,说明了草甸冬季温度越低,草甸植被生长状况越好;人口越多,草甸植被生长状况越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北大海陀论文参考文献

[1].宋超,余琦殷,邢韶华,武占军,李永霞.近30年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8

[2].宋超.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3].余琦殷,于梦凡,宋超,邢韶华,武占军.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相邻保护区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4

[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大海陀[J].河北林业.2012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河北大海陀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

[6].刘鹏.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河北大海陀论文-宋超,余琦殷,邢韶华,武占军,李永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