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体模型论文-曹立波,陶武康,谭力凡,游雅利,吴俊

中国人体模型论文-曹立波,陶武康,谭力凡,游雅利,吴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人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人体模型,数据库,中国儿童,人体坐姿

中国人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曹立波,陶武康,谭力凡,游雅利,吴俊[1](2019)在《中国儿童坐姿叁维几何人体模型数据库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软的Kinect扫描设备和相应算法软件,建立了一个中国儿童人体坐姿的叁维几何数据库。该数据库使用第二代微软的Kinect所搭载的坐姿扫描实验平台,采集各种特征(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各百分位)的89个儿童志愿者的坐姿模型;对这些所得模型,使用C++编写的人体模型处理程序,进行光顺、去噪等算法处理;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16软件,对于所得的二维及叁维数据,整合处理。对这些儿童志愿者的扫描结果表明:该人体模型的长度平均误差为6.6 mm,精度较高,可信度较高。因此,可用于儿童座椅等中国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东明,贾书海,李厚文[2](2013)在《基于MCNP使用中国人体模型对全身计数器的效率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放射性场所工作人员体内放射性剂量,常常使用全身计数器(WBC)探测人体的放射性,其探测效率对测量结果至关重要。研究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秦山叁期的WBC的2个大面积NaI(Tl)探测器人体测量效率进行模拟,获得较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能量从0.08keV~2MeV范围内误差最大为26.6%,对于身高150~180 cm的人体计数率的最大误差40%。(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刘强[3](2013)在《基于中国人体模型对新CDV车型人机舒适性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汽车深入普及,人们在对汽车类型、结构特征、综合油耗满足基础上对乘坐空间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员及乘员舒适性又是车辆人机工程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其贯穿与整个设计校核评价过程中。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本文借助重要的人机工程评价系统RAMSIS软件,同时结合工程设计软件CATIA设计软件系统对乘员主要的人机舒适性进行评价,同时综合CDV这一新生的概念车型,总体阐述和说明人机工程在CDV这类小型新型乘用车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正文内容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了人机工程中人体测量项目和统计值的相互关系,并且借助人机工程分析专业软件RAMSIS系统,建立了我国人体的尺寸数据库文件,最终生成了本文研究所要用到的5百分位、50百分位以及95百分位的3D人体模型;同时阐述了乘员在一般驾驶行为和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并使用RAMSIS软件对人体比较重要的几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对应的舒适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定义出了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并给予一个评价的分数;最后通过针对CDV车型为论文研究对象,利用RAMSIS人机工程模块,自己设计和建立的中国人体模型为工具,对乘员在车内外的各种常用行为动作的舒适性进行仿真分析,内容包含视野,操作便利性,乘坐舒适性,上下车方便性,前后舱盖开启便利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不仅深入而又具体地研究了驾驶员及乘员在车上的通常驾驶和乘坐行为舒适性,还将人机工程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应用于该过程的综合评判和验证,基于实际开发过程中对CDV车型的研究实例,将有关人机工程研究在汽车整车概念可行性设计阶段重要性体现无疑,也为后续类似专业方向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9-01)

曹杰[4](2013)在《运用MAYA软件 进行高精度人体模型建模的研究——原创中国古典美女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模之前,我们主要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一种人物建模人物设定,在最初的设定中,我们收集了古代考据资料,包括服饰、配饰、人物身份、人物性格、布料,配饰的款式和材质等等资料,还原出一个较为合理经得起推敲的古典人物形象。因为两点成线,叁点成面,但是在Maya里的建模要以四角面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模型。在初期建模的时候,特别注意的是两点:合理的线和足够的线。(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3年07期)

赵红芬[5](2013)在《基于CATIA的中国人体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模型作为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工具,在人机工程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进行了前期处理,然后与CATIA中人体变量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出其中的部分重要变量,建立一个中国成年人人体模型尺寸数据文件,导入CATIA HumanMeasurement Editor模块中即可完成中国人体模型的建立,然后对其在汽车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陈波,李冬屹,张茄新,邓丽[6](2011)在《基于CATIA V5的中国成年人数字人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模型是产品人机工效分析的重要基础工具。针对CATIA V5中缺少中国人体模型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项目与CATIA V5中人体变量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缺少的测量项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成年人人体模型尺寸数据文件。建立中国数字人体模型作为满足人生理需要的设计依据,根据人机工程学理论并考虑人的心理认知,通过计算机辅助人机设计确定人性化操作空间。(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1年01期)

张春红,林大全[7](2009)在《中国成人仿真人体模型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成人仿真人体模型必须符合中国成人人体的参数特性。为方便中国仿真人体模型的设计计算、加速中国仿真人体模型的发展进程,对其参数进行了研究:首先把中国成人仿真人体模型划分为15个环节,并收集中国成人的人体尺寸数据;再对人体各环节主要参数(包括长度、围径和体积)尺寸与身高、体重两个基本尺寸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建立以身高和体重两个基本尺寸为自变量、人体各环节主要参数尺寸为因变量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对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并结合实测值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09年07期)

蔡敏芹,林大全,郭祚达,王远萍,王兵[8](2005)在《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及人体器官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体器官进行模型化描述,以便对医疗照射中肿瘤靶体积和人体紧要器官剂量进行估算。方法建立人体叁维坐标体系,在仿真人体模型中测得器官的位置、形状等信息,并据此建立各个器官的数学模型。结果在医疗照射中使用人体器官数学模型,提高了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各项要素。结论在医疗照射中进行器官剂量估算和在体模中实测相结合将大大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5年09期)

蔡敏芹,林大全,郭祚达,王远萍,王兵[9](2005)在《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及人体器官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是具有与真人外部形态相似、材料组织等效、内部结构仿真和辐射剂量沉积可测试性等特点的仿生的模型实体。为了便于辐射剂量的计算和辐射照射条件的控制,本文将人体结构数字化,根据人体的叁维坐标体系建立了人体器官的数学模型,不仅有利于体模设计制造的标准化,也有利于剂量计算和测量的数字化,是数字化虚拟人体与仿真实体体模的结合与补充。(本文来源于《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06-01)

王黎静,袁修干,李银霞,贾鑫,王永庆[10](2005)在《基于2003年标准数据的中国飞行员人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CATIA软件中的人体模型及其功能;然后对软件中的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人体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软件中建立新人体模型需要的人体数据与 2003年测量得到的中国飞行员的人体数据做了比较;最后对中国飞行员人体数据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同时在CATIA平台上建立了中国飞行员人体模型。该模型可以满足主机厂所在初步总体阶段的工效分析、评价工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5年04期)

中国人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评估放射性场所工作人员体内放射性剂量,常常使用全身计数器(WBC)探测人体的放射性,其探测效率对测量结果至关重要。研究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秦山叁期的WBC的2个大面积NaI(Tl)探测器人体测量效率进行模拟,获得较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能量从0.08keV~2MeV范围内误差最大为26.6%,对于身高150~180 cm的人体计数率的最大误差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人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曹立波,陶武康,谭力凡,游雅利,吴俊.中国儿童坐姿叁维几何人体模型数据库的研发[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9

[2].李东明,贾书海,李厚文.基于MCNP使用中国人体模型对全身计数器的效率模拟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

[3].刘强.基于中国人体模型对新CDV车型人机舒适性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曹杰.运用MAYA软件进行高精度人体模型建模的研究——原创中国古典美女人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5].赵红芬.基于CATIA的中国人体模型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3

[6].陈波,李冬屹,张茄新,邓丽.基于CATIAV5的中国成年人数字人体模型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1

[7].张春红,林大全.中国成人仿真人体模型的参数研究[J].机械.2009

[8].蔡敏芹,林大全,郭祚达,王远萍,王兵.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及人体器官数学模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

[9].蔡敏芹,林大全,郭祚达,王远萍,王兵.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及人体器官数学模型[C].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10].王黎静,袁修干,李银霞,贾鑫,王永庆.基于2003年标准数据的中国飞行员人体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标签:;  ;  ;  ;  

中国人体模型论文-曹立波,陶武康,谭力凡,游雅利,吴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