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争过程论文-杨孟哲

论争过程论文-杨孟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论争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大学,西迁,上海,西安

论争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杨孟哲[1](2019)在《动因、过程与论争:交通大学西迁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西迁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要求合理分布工业和高等教育格局状况下做出的决策,可以视为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余波。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当时中国遭受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威胁封锁的国际形势下,不得不进行的战略调整举措。而在毛泽东做出关于时局缓和判断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后,交通大学内部产生了回迁上海的激烈论争。周恩来对交大回迁问题的相关讲话,则事实上促成了中共上海市委和交通大学校方的态度转向。最终,在各方的商讨协调下,开启了交通大学从分设两地办学到独立建校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鹏宇,宫祥龙[2](2018)在《浅析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到20世纪中国饱受侵略的年代,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无能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但由于被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仍然无法摆脱动乱的局面,在如此危机存亡之时,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之需下,先进的中国思想家们开始了对"中国何去何从"的积极探索,最终,叁种思想成为主流,第一种是以北洋军阀、国民党为政治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企图延续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第二种是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政治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坚持走和平的改良道路;第叁种是以共产党为政治代表的工农阶级,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不同思潮代表着各异的阶级和利益诉求,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各持己见。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道路上的论争应运而生。(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4期)

何燕侠[3](2015)在《日本民法近代化过程中的“法典论争”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明治时期在模仿法国民法典编纂民法典时,围绕民法典实施问题发生了激烈的"法典论争",结果导致以法国民法为主要蓝本的旧民法未来得及实施就夭折了。此后,日本民法典的编纂方针发生了改变,由模仿法国民法转向以德国民法为范本,开始重视本土条件。最终颁布的新民法——《明治民法》,完全由日本人参照德国民法编纂,并得到了顺利实施。在日本民法近代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近代性和维护传统的"淳风美俗"之间的矛盾。同时,当时的历史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法典论争"的特质和日本民法近代化的走向。(本文来源于《湘江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2期)

黄薇[4](2012)在《人口学家田雪原亲历计生政策论争过程 五次座谈会出台基本国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在此之前,七十年代流行的计生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叁个多了"。短短几年后的1980年,"只生一个好"的标语已写满中国的大街小巷。"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这一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调,正是在1980年中央召开五次人口座谈会后确定下来的。本刊(本文来源于《文史参考》期刊2012年16期)

韵江[5](2011)在《战略过程的研究进路与论争:一个回溯与检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回溯和比较分析,从概念、研究、测量、应用以及完善五个角度对其中较为活跃的观点论争进行了全面系统检视和述评。同时,本文展现了战略过程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亦指出了这一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学术上的种种不足。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肯定战略过程领域引人注目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批评性建设意见,以期未来中国企业战略过程的研究可以借鉴和弥补克服其弊病,从而进一步提升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1年11期)

张广海[6](2010)在《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过程考述——兼论后期创造社五位主力新成员的入党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之间在1928年上半年进行的"革命文学"论争,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且重要的问题,然而这一论争的面目长期以来都模糊不清。通过考察这一论争的经过,对"革命文学"论争发起阶段的具体情形,比如中国共产党与这次论争的双方在最初的互动,可获得更确切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0年11期)

刘畅然[7](2009)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论争与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索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一直伴随着同各种极端思潮的论争,这些极端思潮有来自"左"的方面的,也有来自右的方面的。我们要认清各种极端错误思潮的危害,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福建党史月刊》期刊2009年22期)

易琴[8](2009)在《但开风气敢为先——试析五四时期“大学开女禁”论争的过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近代大学之门向女子开放是伴随着五四时期关于"大学开女禁"的论争,才逐渐成为现实。论争的双方围绕"大学需不需要向女子开放?""大学能不能向女子开放?"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最终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大学生为结果表明支持派获胜。这场论争不仅在当时有着开新风气的深刻意义,而且使得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在高等教育上的初步实现,从而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高校版)》期刊2009年01期)

彭耀光,孙建华[9](2007)在《儒学与儒教之争——儒学是否为宗教的论争过程、实质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至今,学术界围绕着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在这一争论进程中,学术界对宗教的理解大致经历了从宗教的一般特征到宗教的功能再到宗教的超越性本质的认识过程,与此相应,关于儒教是否为宗教的争论实质上经历了叁个不断走向深入的阶段。这场持久论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它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儒学和宗教的双重理解,并逐渐引发了学界乃至国人对传统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同时对儒学当代形态的建构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儒学研究的未来走向。(本文来源于《齐鲁文化研究》期刊2007年00期)

王永中[10](2002)在《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形过程的理论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斯曲线,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已成为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叁大主流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术论争的焦点。本文探寻叁大主流学派的理论大厦赖以构建的思想源头和微观基础———假设前提,叙述并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变形的过程,评介叁大主流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而展开的理论论争和政策分歧。(本文来源于《广东商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论争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19到20世纪中国饱受侵略的年代,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无能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但由于被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仍然无法摆脱动乱的局面,在如此危机存亡之时,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之需下,先进的中国思想家们开始了对"中国何去何从"的积极探索,最终,叁种思想成为主流,第一种是以北洋军阀、国民党为政治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企图延续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第二种是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政治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坚持走和平的改良道路;第叁种是以共产党为政治代表的工农阶级,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不同思潮代表着各异的阶级和利益诉求,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各持己见。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道路上的论争应运而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论争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孟哲.动因、过程与论争:交通大学西迁探赜[J].教育学报.2019

[2].李鹏宇,宫祥龙.浅析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3].何燕侠.日本民法近代化过程中的“法典论争”述论[J].湘江法律评论.2015

[4].黄薇.人口学家田雪原亲历计生政策论争过程五次座谈会出台基本国策[J].文史参考.2012

[5].韵江.战略过程的研究进路与论争:一个回溯与检视[J].管理世界.2011

[6].张广海.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过程考述——兼论后期创造社五位主力新成员的入党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10

[7].刘畅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论争与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J].福建党史月刊.2009

[8].易琴.但开风气敢为先——试析五四时期“大学开女禁”论争的过程及意义[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

[9].彭耀光,孙建华.儒学与儒教之争——儒学是否为宗教的论争过程、实质及其他[J].齐鲁文化研究.2007

[10].王永中.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形过程的理论论争[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论争过程论文-杨孟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