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

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

一、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刘剑[1](2017)在《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文中研究表明石墨烯及其应用技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过程中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工作是石墨烯产业化瓶颈问题之一,该工作对指导石墨烯产业终端应用和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然而,这方面见诸文献的报道很少。论文选择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矿床学、矿物学、晶体化学与晶体物理学、资源产业经济学、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原料选择及品质控制研究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方法,引进石墨矿床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这样一个新命题,探讨了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从新视角入手以揭示特定成矿地质条件约束的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下游应用的适用性。论文主要结论:(1)全球鳞片石墨、脉型石墨和土状石墨的形成条件主要是热力学条件、碳源、有机生物、沉积建造等方面。(2)天然石墨成因及石墨化程度决定了石墨晶体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化学特征,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对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结构、属性及电化学性能、导电性能有重要影响。(3)鳞片石墨的成因是影响石墨烯属性及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氧化-还原产物性能的重要因素。(4)天然石墨都能作为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初始原料,根据赋矿地质条件可以预测石墨矿物对石墨烯下游应用的适用性,且能够预先确定特定地质条件产出石墨矿物制备的石墨烯粉体适合或不适合供给下游前沿新材料石墨烯企业。(5)从企业集团、产业集群、数据库系统、石墨烯资源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环境法规、行业标准、动态检测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建议。论文创新性表现在:(1)绘制了天然石墨成矿过程框架图,将天然石墨成矿过程概括为“碳质来源+含矿岩石+热力学条件+石墨化”,定义为天然石墨成矿的四要素。(2)构建了下游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的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的理论模型。表达式为Ggeo= F(Bat,Flex,Bio,Cor,Com,Thermo)= αBat + βFlex + γBio + δCor +εCom + ζThermo模型限定了成矿地质条件→石墨矿物→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材料的逻辑关系,以及制备的石墨烯粉体适合或不适合作为石墨烯材料的原料,为石墨烯产业终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3)探索了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具可控性的技术方法,认为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缺陷度、固定碳含量、碳质来源、变质相、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多种因素对其有不同影响,可根据对石墨烯的层数或性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然石墨原料。(4)基于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将石墨烯看作战略性矿产资源并提出了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范式。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2](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指出

郑灿龙[3](2008)在《肺癌相关新候选原癌基因OLC1的功能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获取OLC1基因相关信息;(2)运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得到稳定过表达OLC1的H1299(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为深入研究OLC1在诱导细胞发生癌变中的作用,我们对H1299-OLC1细胞株实施生长速度的测定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不同时段细胞周期检测等系列实验,即进行将OLC1作为候选原癌基因的功能研究;(3)以H1299—OLC1为细胞模型,OLC1作为候选药物靶标,筛选1180种药物小分子化合物,初步建立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物筛选平台。(4)以OLC1为药物靶标,研究4种抗癌药物和新疆阿魏菇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分析、预测OLC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编码氨基酸序列、结构域、同源序列等信息;(2)OLC1稳定株的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应用有限稀释法筛选H1299-OLC1稳定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OLC1蛋白的表达;新候选原癌基因OLC1的功能研究: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1299-OLC1细胞、空载体细胞H1299-pcDB、亲本细胞H1299的生长情况;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测定H1299—OLC1与对照H1299-pcDB的细胞独立生长情况及形成集落数目;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处于对数生长期H1299-OLC1、H1299-pcDB细胞贴壁培养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细胞周期变化情况。(3)以OLC1为靶标的1180种候选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采用钙黄绿素为荧光探针,应用荧光比色法,荧光记数仪GENios Pro reader(Tecan)检测。绿色荧光强度值在535nm处检测,激发波长484nm。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4)OLC1为靶标的药敏试验: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4种抗癌药物和新疆阿魏菇粗提物对H1299-OLC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OLC1基因定位于16q22.3,CDS区编码364个氨基酸,无跨膜区,无明显信号肽序列。亚细胞定位为,细胞核:56.5%,细胞质:30.4%,线粒体:13.0%。有两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DUF292区(位于33-139氨基酸)和脯氨酸富集区(位于220-278氨基酸)。在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都有分布;(2)稳定表达OLC1的H1299单克隆细胞株均表现出转化细胞的特性:MTS细胞增殖实验显示,H1299-OLC1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空载体细胞H1299-pcDB(P<0.05);平板集落形成克隆数明显多于空载体稳定株(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H1299-OLC1细胞周期变化中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着高于空载体细胞,而且在24小时到72小时时,增幅大大高于空载体细胞株(P<0.05);(3)建立以钙黄绿素为荧光探针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平台,初筛获取6种候选药物;(4)H1299-OLC1稳定株有较强的抗药性(;5)新疆阿魏菇提取物能有效抑制H1299-OLC1稳定株的增殖。结论:(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LC1在多种组织和肿瘤细胞中分布,具有特殊保守域结构及功能位点,提示其可能具有重要功能;(2)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稳定株的筛选,得到稳定过表达OLC1的H1299单克隆细胞株模型;(3)体外系列试验证明OLC1能使H1299细胞进一步发生恶性转化,提示OLC1具有原癌基因的属性。(4)建立以钙黄绿素为荧光探针,荧光记数仪与显微镜荧光和明场检测相结合的,候选药物小分子化合物针对特定基因作为药物靶标筛选平台;(5)初步筛选发现6种候选药物小分子化合物;(6)OLC1过表达稳定株的耐药性高于对照空载体稳定株;(7)低浓度的新疆地产阿魏菇醇提物(2.5%)能显着抑制H1299-OLC1的增殖,但对H1299-pcDB空载体稳定株却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高磊[4](2008)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深层油气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在逐步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深层地震资料与中浅层资料相比存在能量弱、频率低、有效带宽窄、信噪比低、可描述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给深层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以乌夏地区深层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为主要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研究中采用综合层位标定、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变速成图技术相结合对深层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在传统的“相面法”识别地震相的基础上,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对乌夏地区深层进行定量地震相的划分,并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采用模型正演的方法对地震属性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综合相干体分析技术、对裂缝敏感的沿层构造属性(倾角/方位角分析,边缘检测等)、吸收系数分析预测乌夏地区深层的裂缝发育带;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储层参数平面分布预测方法相结合预测深层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砂砾岩百分含量);采用基于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的方法预测乌夏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厚度及平面分布;研究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与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特点对乌夏地区深层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井位部署建议,为研究区深层目标的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通过上述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赵亮[5](2007)在《乌什凹陷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区预测》文中研究说明乌什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梭状狭长中新生代山间凹陷。作为库车盆地的西北延伸,乌什凹陷尤其是其东部具有相当厚度和分布范围的中生界,而此正是库车地区生储组合优良的层位,且有乌参1井、神木1井已打到油层,故乌什凹陷的勘探前景较好。本次研究分析乌什凹陷区域地质背景,搞清该区的构造格架特征,重点研究断裂性质及其展布,研究总结其构造演化特征,从而深化该区二级构造区带展布的认识,并提出乌什凹陷含油气圈闭目标评价。利用已有重、磁、电等非地震资料、地质露头、钻井等资料的综合解释:利用地震地质解释技术、盆地分析、构造平衡剖面恢复、Landmark软件等理论方法;借助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与几口钻井密切结合,对地震层位进行严格标定后,对骨干剖面进行精细解释。通过地震层序的解释,认为乌什凹陷存在前中生界基底、中生界和新生界三大构造层,发育不同构造体系,构造演化经历了前中生代基底断块发展阶段,中生代断块隆升发展阶段和第三纪断块、推覆构造发展阶段三个时期的地史发展;乌什凹陷为中新生代两期前陆盆地叠加形成的叠合盆地。划分了六个断裂系统,即乌什凹陷北部边界断裂系、乌什凹陷北缘断裂系、乌什凹陷南缘断裂系、乌什凹陷东部走滑断裂系以及乌什凹陷西部新近纪断裂系,乌什凹陷南部边界断裂,即古木别孜断裂,古木别兹断裂为斜列式多个断层呈台阶状向温宿凸起抬升的逆冲断裂系统;新划定的新月形的乌什凹陷包括北部山前构造带、西部斜坡带、中部凹陷以及南部断隆带。原划分的乌什凹陷西部地质构造与温宿凸起相似,故将其划入后者。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落实了依拉克构造的构造特征;还提出了两个有利油气圈闭,即南天山山前构造带和西瓜构造,南天山山前发育一系列与造山带斜交的雁行式排列的背斜构造,神木1构造是其中之一已获得重大突破,西瓜构造是一地层—构造圈闭,位于乌什凹陷南部断隆带最西边,南边紧靠古木别孜断裂。

宋群会[6](2006)在《BGP发展战略与组织变革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任何企业都要选择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从理论上说,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不计其数,但各类形式并没有统一的优劣之分。不同社会、不同环境,不同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管理者,都有其最为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总是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回顾了组织理论,力图清晰描绘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轨迹和未来趋势,然后,对企业发展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笔者以BGP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组织变革为例,再次说明了随着企业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要不断变革的,寻找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组织结构形式至关重要。

王跃文[7](2005)在《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滨北地区指松辽盆地滨州铁路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占松辽盆地北部勘探面积的近三分之二,40 多年来,滨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几上几下,一直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而资源潜力是制约滨北勘探最关键的问题,它影响对滨北勘探前景的认识,因此,本文从烃源条件入手,着重研究了烃源条件和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应用三种方法对18 个二级构造单元4 个主要烃源岩层分4 个主要地质时期计算生排烃量,其中包括未熟-低熟油的生排量,而后进行了油气资源的有利探区预测。单独进行了生物气评价方法的研究,计算生物气的生成量和资源量,并进行了生物气有利探区预测。在生烃量计算方面,分别利用化学动力学、热模拟实验和生烃量的概率统计等三种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实验法评价所得生油气量比化学动力学方法要小,综合各种原因认为,化学动力学方法不损失轻烃组分,可以计算未熟-低熟油,有更为可信的理论基础,代表了烃源岩定量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生烃量计算的概率统计方法与模拟实验和化学动力学方法不同,它给出一个可能的生烃量概率分布范围,反映烃源岩生烃相关的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避免了只是单纯计算出一个数值的笼统判断,作为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在生烃量计算方面,与盆地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具有同样的对地质因素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预测作用,而且相比之下更为简便易行,也可以作为勘探风险评估的一个辅助手段。在计算排烃量时,采用“生烃减去残烃等于排烃”的物质平衡法,因此只需考虑残烃量的计算方法。其中残油采用氯仿沥青“A”和热解残留烃量“S1”概括吸附烃、溶解烃和游离烃三种形式的残留烃总量,经过轻烃补偿校正来计算;残气的计算考虑了岩石吸附气、油溶气和水溶气三个方面。生物气同油型气、煤成气明显不同,生物气主要形成于有机质演化的未熟-低成熟阶段,是通过微生物食物链反应而成气,其生气机理与以往的生油生气理论明显不同,所以许多研究生油的方法未必都适用于生物气,这里从生物气的形成机理、生物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微生物活动及对有机质的改造特征、生物气源岩同煤系气源岩、高成熟海相气源岩、未熟-低成熟烃源岩、油源岩的主要差别入手,并结合滨北地区具体特征,确定适合该区的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研究证实,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多数源岩样品抽提物中有微生物改造和输入的证据存在,说明该地区广泛存在着微生物改造有机质的过程,并向产甲烷过程演化。在资源量计算方面,对于常规油气,这里考虑理想条件下的运聚系数,然后综合考虑构造运动、盖层条件、排烃强度、水动力等四个方面主要地质因素对运聚系数的影响来较为客观地评价油气资源量。对于生物气资源量,采用有关盆地生物模拟所求得的产气率,用生聚法进行计算,聚集系数采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同时考虑不同构造单元、盖层条件、水动力条件、有机质类型等诸多因素进行计算,结合地质特征和生储盖条件评价生物气的资源量。分析滨北区的勘探潜力,认为虽然资源潜力无法与盆地的主力探区相媲美,但较大庆探区的任何外围盆地都更值得重视。最有利区集中在中部靠近滨州铁路线的黑鱼泡凹陷、明水阶地及长垣北部、三肇凹陷北部、齐家-古龙凹陷北部和绥化凹陷南部。滨北生物气有利区主要构造单元为绥化凹陷、明水阶地、依安凹陷、绥棱背斜带、黑鱼泡凹陷、乌裕尔凹陷、乾元构造带、克山-依龙背斜带等十余个构造单元,在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及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均有分布。滨北地区唯一一口工业气流井——绥化凹陷南部东5 井天然气具有明显的生物气特征,应该是中浅层生物气或者以生物气为主混源气。

褚春华[8](2001)在《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文中研究表明

二、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立题思想
    1.2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计划安排
        1.4.4 主要工作量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创新点与特色
第2章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2.1 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1.1 国外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1.2 国内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2 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2.1 国外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2.2 国内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3 石墨烯制备研究现状分析
        2.3.1 石墨烯
        2.3.2 国内外石墨烯制备研究现状分析
    2.4 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4.1 石墨烯产业化
        2.4.2 国外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4.3 国内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石墨矿地质矿产特征
    3.1 石墨资源概况
        3.1.1 石墨工业类型
        3.1.2 全球石墨资源概况
        3.1.3 中国石墨资源概况
    3.2 石墨矿床主要类型
        3.2.1 深变质石墨矿床
        3.2.2 浅变质石墨矿床
        3.2.3 接触变质石墨矿床
        3.2.4 重熔花岗岩浆型石墨矿床
        3.2.5 伟晶岩脉型石墨矿床
    3.3 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
        3.3.1 全球石墨矿成矿背景
        3.3.2 中国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
    3.4 石墨矿空间分布
        3.4.1 全球石墨矿空间分布
        3.4.2 中国石墨矿空间分布
    3.5 石墨矿时间分布
        3.5.1 全球石墨矿时间分布
        3.5.2 中国石墨矿成矿时代
    3.6 小结
第4章 典型石墨矿床
    4.1 晶质(鳞片)石墨矿
        4.1.1 全球鳞片石墨矿
        4.1.2 黑龙江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床
        4.1.3 河南淅川县小陡岭石墨矿床
        4.1.4 内蒙古兴和县黄土窑石墨矿床
        4.1.5 山东平度市刘戈庄石墨矿床
    4.2 脉型(块状、致密结晶状)石墨矿
        4.2.1 全球脉型石墨矿
        4.2.2 麻粒岩型石墨矿床(Granulite-hosted deposits)
        4.2.3 火成岩型石墨矿床(Igneous-hosted deposits)
        4.2.4 脉型石墨矿成矿作用
    4.3 隐晶质(土状、无定形、微晶)石墨矿
        4.3.1 全球隐晶质石墨矿
        4.3.2 内蒙古大乌淀石墨矿床
        4.3.3 湖南鲁塘石墨矿床
    4.4 小结
第5章 天然石墨成矿过程
    5.1 石墨的形成条件
        5.1.1 热力学条件
        5.1.2 碳源
        5.1.3 前寒武纪生态系统
        5.1.4 前寒武纪沉积建造
    5.2 石墨矿床矿化特征
    5.3 成矿模式
    5.4 小结
第6章 典型矿床石墨矿物学
    6.1 石墨晶体结构
    6.2 石墨晶体特征
        6.2.1 光学性质
        6.2.2 X射线衍射谱线及晶胞参数
    6.3 物理化学性质
        6.3.1 物理性质
        6.3.2 热效应
        6.3.3 石墨化学组分
    6.4 石墨物理化学参数
        6.4.1 石墨化
        6.4.2 石墨化程度
        6.4.3 石墨化程度检验
        6.4.4 变质相检验
    6.5 小结
第7章 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
    7.1 模型构建的依据及思路
        7.1.1 天然石墨与石墨烯产业
        7.1.2 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因素
        7.1.3 模型构建的思路
    7.2 石墨成矿地质特征的专属性
        7.2.1 石墨矿石学
        7.2.2 石墨岩系物源性质及沉积环境
        7.2.3 石墨岩系变质及矿化蚀变
        7.2.4 石墨碳同位素组成
        7.2.5 地球动力学及生态演化
    7.3 石墨晶体化学特征的专属性
    7.4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属性
        7.4.1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属性
        7.4.2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属性
    7.5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性能
        7.5.1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电容性能
        7.5.2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吸附性能
        7.5.3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
    7.6 石墨烯原料选择原则
        7.6.1 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的原料选择
        7.6.2 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表征
    7.7 石墨烯的特性与应用前景
    7.8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的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的理论模型
        7.8.1 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原料选择的影响因素
        7.8.2 物理模型构建
        7.8.3 数学模型构建
    7.9 小结
第8章 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实证研究
    8.1 实验
        8.1.1 原料与化学试剂
        8.1.2 氧化石墨(烯)制备
        8.1.3 氧化石墨烯还原
        8.1.4 结构表征方法
        8.1.5 石墨烯的性能实验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天然鳞片石墨的表征
        8.2.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表征
        8.2.3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
        8.2.4 石墨烯超级电容性能
    8.3 实验结论
    8.4 理论模型验证
        8.4.1 物理模型有效性分析
        8.4.2 数学模型有用性分析
    8.5 小结
第9章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及建议
    9.1 资源战略的界定
    9.2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9.2.1 SWOT分析原理
        9.2.2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
    9.3 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分析
        9.3.1 石墨矿勘查战略
        9.3.2 石墨矿开发战略
        9.3.3 石墨提纯技术突破战略
        9.3.4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突破战略
    9.4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9.4.1 石墨烯技术专利驱动战略
        9.4.2 石墨烯资源产业集群式开发战略
        9.4.3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战略
    9.5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及建议
        9.5.1 产业倾斜政策
        9.5.2 区域协调政策
        9.5.3 健全完善环境法规和行业相关标准
        9.5.4 建立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动态检测数据库
    9.6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成果
    10.2 结论
    10.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肺癌相关新候选原癌基因OLC1的功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肺癌的生物学特性
    3 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4 我国肺癌相关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5 本课题研究目标
第一部分 人肺癌相关新的候选原癌基因OLC1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库和软件网址
        1.2 OLC1 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OLC1 稳定株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1.2 主要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以OLC1为药物靶标的1180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
    1 内容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MTS 法以 OLC1 为靶标的药敏试验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本研究受下列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新疆天然可食植物资源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及开发利用展望
综述二 肺癌关联基因研究进展
附录 天然食物的功效研究简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深层的定义
    1.2 深层地震勘探面临的困难及可行性分析
        1.2.1 深层地震勘探面临的困难
        1.2.2 开展深层地震勘探的可行性分析
    1.3 国内外开展深层地震勘探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乌夏地区深层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
    2.1 乌夏地区深层(二叠系)地质状况简介
    2.2 乌夏地区深层地震资料解释中面临的困难
    2.3 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
        2.3.1 层位综合标定技术
        2.3.2 乌夏地区深层基干剖面对比解释
        2.3.3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2.4 相干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
        2.4.1 相干体技术发展概况
        2.4.2 相干体技术方法原理
        2.4.3 利用相干体实现断层解释的工作步骤
        2.4.4 使用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注意事项
    2.5 速度分析与变速成图
        2.5.1 速度分析
        2.5.2 变速成图
        2.5.3 乌夏地区乌35 井区深层构造成图
    2.6 小结
第三章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深层目标预测中的应用
    3.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概述
        3.1.1 地震属性的分类及物理意义
        3.1.2 地震属性优化
        3.1.3 地震属性分析
    3.2 地震属性的适应性分析
        3.2.1 波场延拓法正演模拟
        3.2.2 楔形体模型的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
        3.2.3 背斜模型的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
    3.3 地震相分析技术
        3.3.1 地震相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3.3.2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定量地震相分析方法
        3.3.3 乌夏地区深层(佳木河组)地震相划分
    3.4 综合地震信息预测裂缝发育带
        3.4.1 利用地震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带研究概况
        3.4.2 裂缝发育带预测实例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深层目标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4.1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参数平面分布预测方法
        4.1.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4.1.2 BP神经网络方法
        4.1.3 非参数回归分析方法
        4.1.4 乌35 井区储层参数预测及结果分析
    4.2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方法
        4.2.1 地震反演技术概述
        4.2.2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方法概述
        4.2.3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的工作流程
        4.2.4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方法
        4.2.5 应用实例
    4.3 地震多属性反演储层孔隙度
        4.3.1 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4.3.2 神经网络算法
        4.3.3 实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乌夏地区深层目标综合评价
    5.1 乌35 井区地质特征分析
    5.2 乌35 井区有利目标综合评价
    5.3 夏子街地区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
        5.3.1 夏子街地区火山岩地质特点
        5.3.2 夏子街地区火山岩储层横向分布预测
        5.3.3 夏72 井区深层火山岩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认识与结论
    6.1 认识
    6.2 结论与建议
    6.3 深层油气勘探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乌什凹陷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2 前人研究认识
    1.3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1 区域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2.1.2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盆山耦合关系、与库车—塔北构造演化关系
    2.2 乌什凹陷基底特征
        2.2.1 磁异常特征
        2.2.2 深部重磁异常特征
        2.2.3 基底岩系分布
    2.3 乌什凹陷地质结构特征
        2.3.1 地层密度特征
        2.3.2 重力场特征
        2.3.3 地层电性特征
    2.4 乌什凹陷地层分区及地层发育特征
3 乌什凹陷地震构造格架与构造区带
    3.1 乌什凹陷地震层位标定与划分
    3.2 乌什凹陷地震构造格架与构造样式
        3.2.1 乌什凹陷构造层的划分及其分布
        3.2.2 乌什凹陷构造样式
    3.3 断裂体系及其展布特征
        3.3.1 乌什凹陷北部边界断裂系
        3.3.2 乌什凹陷北缘断裂系
        3.3.3 乌什凹陷南缘断裂系
        3.3.4 乌什凹陷东部走滑断裂系
        3.3.5 乌什凹陷西部新近纪断裂系
        3.3.6 古木别孜断裂
    3.4 构造属性及其与邻区构造的关系
        3.4.1 乌什凹陷东端与库车坳陷具有过渡关系
        3.4.2 乌什凹陷处于塔里木板块西北边缘北东—南西挤压扭动构造带上
        3.4.3 乌什凹陷盆地发育和盖层构造的发育特点
    3.5 构造演化与构造平衡剖面
        3.5.1 乌什凹陷前中生代基底发展阶段
        3.5.2 乌什凹陷中生代断块隆起、推覆构造发展阶段
        3.5.3 乌什凹陷第三纪断块、推覆构造发展阶段
4 乌什凹陷有利油气区圈闭展布特征及预测
    4.1 生油岩简述
        4.1.1 三叠系—黄山街组、塔里奇克组
        4.1.2 侏罗系—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
        4.1.3 石炭系烃源岩
    4.2 储层概述
    4.3 有利油气圈闭特征及预测
        4.3.1 依拉克构造
        4.3.2 南天山山前构造带
        4.3.3 西瓜构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BGP发展战略与组织变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第一节 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节 典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三节 企业战略概述
    第四节 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第二章 BGP 的发展战略与组织变革
    第一节 BGP 简介
    第二节 BGP 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BGP 的组织变革
第三章 BGP 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市场全球化
    第二节 管理数字化
    第三节 发展一体化
    第四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五节 实施战略还需要采取的措施
结束语——进一步的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7)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烃源条件及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
    第1章 烃源岩生烃量的评价方法
        1.1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恢复
        1.2 模拟实验方法
        1.3 化学动力学法
        1.3.1 动力学参数的标定
        1.3.2 源岩生烃剖面及生烃史评价
        1.4 概率统计方法
        1.5 三种评价方法的对比
    第2章 烃源岩排烃量的评价方法
        2.1 源岩残烃量的评价方法
        2.1.1 源岩残油量评价
        2.1.2 源岩残气量评价
        2.2 源岩排烃量的计算方法
        2.2.1 排烃剖面和排烃史
        2.2.2 排烃量的计算公式
    第3章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3.1 运聚系数的选取
        3.1.1 理想条件下的油气运聚系数
        3.1.2 构造运动对油气运聚系数的影响
        3.1.3 盖层条件对运聚系数的影响
        3.1.4 排烃强度对运聚系数的影响
        3.1.5 水动力对油气运聚系数的影响
        3.2 资源量的计算
    第4章 生物气源岩评价方法
        4.1 生物气源岩的主要特征
        4.1.1 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4.1.2 微生物活动及对有机质改造特征
        4.2 生物气源岩同其它源岩的区别
        4.2.1 各种源岩主要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4.2.2 不同源岩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4.3 滨北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
        4.4 生物气生成量及资源量评价方法
        4.4.1 计算公式
        4.4.2 确定生化甲烷产气率
        4.4.3 聚集系数α的选择
        4.4.4 其它参数的求取
        4.4.5 生物气扩散损失量估算
第二部分 评价方法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的应用
    第5章 滨北地区地质概况及烃源岩特征
        5.1 地层发育及分布
        5.2 构造特征及分区
        5.3 烃源岩特征
        5.3.1 源岩的发育和分布
        5.3.2 源岩的地化特征
        5.3.3 与其它源岩对比
        5.4 勘探成果与研究现状
    第6章 滨北中浅层主要烃源岩生排烃量及资源评价
        6.1 化学动力学法评价源岩的生排烃量
        6.1.1 源岩生排油气量
        6.1.2 源岩未熟-低熟油生排量
        6.2 模拟实验法评价生排烃量
        6.3 概率法评价生排烃量
        6.4 三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
        6.5 滨北区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6.5.1 各区各层油气资源量
        6.5.2 有利探区预测
    第7章 滨北生物气生成量及资源评价
        7.1 生物气生成量及资源量
        7.2 滨北地区生物气有利探区预测
        7.2.1 滨北生物气显示分布
        7.2.2 有利探区预测
        7.3 东5井气源问题讨论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四、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D]. 刘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11)
  • [2]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3]肺癌相关新候选原癌基因OLC1的功能及应用研究[D]. 郑灿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1)
  • [4]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 高磊.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5]乌什凹陷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区预测[D]. 赵亮. 长安大学, 2007(06)
  • [6]BGP发展战略与组织变革关系研究[D]. 宋群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2)
  • [7]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 王跃文. 大庆石油学院, 2005(03)
  • [8]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J]. 褚春华. 新疆地质, 2001(04)

标签:;  ;  ;  ;  ;  

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拓展新领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