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境论文-方紫淑,徐学平

中介语境论文-方紫淑,徐学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介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构身份,交际身份,身份重构,人际评价

中介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方紫淑,徐学平[1](2019)在《房产中介语境下机构身份与交际身份的动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房产中介兴盛,相关机构话语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收集和转录一次在房产中介语境下销售员与顾客之间的自然对话,根据人际语用学所提出的身份动态构建观,对此机构话语中所呈现出的身份问题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发现:机构身份与交际身份通过话语动态构建,机构身份促使交际者对人际关系的维持,而交际身份则在人际评价和协商过程中促使机构身份的调整和重构。人际语用学理论恰当地解释了机构身份与交际身份动态构建的内在动因。(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丽莉[2](2018)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教学模式构建探究——评《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关于翻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转向:一是语言学转向,二是文化转向。这两种转向不只是在翻译界领域引起波澜,同时对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范围内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文化翻译"和"文化精通性"随之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门。在这一背景下,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翻译学副教授卡坦着作了《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一书,旨在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许哲,吴家清[3](2018)在《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脱媒”困境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大众媒介已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话语环境,其意识形态话语的功能出现了去中介化的现象。大众媒介的科层组织模式,导致其话语封闭、控制模式低效、话语权行使过程固化、个体非人格化,必须对其进行"脱耦"式重构。措施在于通过建立协同竞争规则以建构话语秩序,采用自组织管理以提升话语自我进化能力,尊重个性需求以争夺话语市场,从而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中介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石文平[4](2014)在《互联网语境下保险中介如何嬗变?(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互联网满足小众个性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媒体、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社交网络、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产业形态,分享、协作、民主、普惠、平等、自由等互联网理念将大行其道;社交网络将极大地扩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人们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4-11-26)

石文平[5](2014)在《互联网语境下保险中介如何嬗变(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初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密切关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对保险业的影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保险业转型升级。”最近,“新国十条”提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4-10-15)

李大凯[6](2014)在《科学认识中介的多语境内涵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认识系统中的中介是联系认识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中介内在的规定性以及具体存在形式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在相似论域内出现了中介意义多元化的现象。各种界定需要从多方面考察其合理性及缺陷,才能得到较为中肯的认识。就目前该范畴的内涵无法统一的现状而言,重点把握其本质属性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陈玥茜[7](2013)在《中介语假说理论与汉语语境下的英语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在其国际化定位过程中既经历自身语言特征的稳定也遭遇各地语言正负两面的迁移。非英语国家当地的语言对英语产生的过渡变体会逐渐僵化,但科学合理的变体能让本土化英语最终形成被认可的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本文拟以我国为例,描述汉语言使用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面临的变体现象,并用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假说理论分析汉语语境中的洋泾浜英语(Pidgin)、中式英语(Chinglish)、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从而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能,使之尽快掌握标准英语并能正确使用属世界英语范畴的中国英语。(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白晶[8](2012)在《浅谈语境特征对中介语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语境特征对中介语的成因及变化有巨大的影响。从中介语和语境特征的介绍出发,通过对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中介语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入探讨,提出外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2年17期)

于海峰,曹海军,孙艳[9](2011)在《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在进行的高教强国建设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教育中介组织未来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当前中国非政府性中介组织仍然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和理论难题。理论上对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概念的澄清和界定,将有利于指导现阶段教育中介组织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罗冬梅[10](2011)在《中介语石化与母语语境补缺导致的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语石化和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母语语境补缺是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补缺假说认为由于目的语语境知识缺失,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造成母语负迁移。本文将从称谓语、礼貌谦虚策略、话题导入和词汇文化内涵的联想意义四个方面分析母语语境补缺导致的语用失误,并提出语境文化的创设和学习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语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中介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关于翻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转向:一是语言学转向,二是文化转向。这两种转向不只是在翻译界领域引起波澜,同时对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范围内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文化翻译"和"文化精通性"随之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门。在这一背景下,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翻译学副教授卡坦着作了《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一书,旨在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介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方紫淑,徐学平.房产中介语境下机构身份与交际身份的动态构建[J].外国语言文学.2019

[2].张丽莉.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教学模式构建探究——评《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J].中国教育学刊.2018

[3].许哲,吴家清.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脱媒”困境及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石文平.互联网语境下保险中介如何嬗变?(下)[N].中国保险报.2014

[5].石文平.互联网语境下保险中介如何嬗变(上)[N].中国保险报.2014

[6].李大凯.科学认识中介的多语境内涵评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陈玥茜.中介语假说理论与汉语语境下的英语变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白晶.浅谈语境特征对中介语变化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

[9].于海峰,曹海军,孙艳.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

[10].罗冬梅.中介语石化与母语语境补缺导致的语用失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中介语境论文-方紫淑,徐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