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网络论文-曹蕾,来尧静

引文网络论文-曹蕾,来尧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引文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利引文,智能物流,专利技术,演进路径

引文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曹蕾,来尧静[1](2019)在《基于专利引文网络的智能物流技术演进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电商的蓬勃发展,为促使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智能技术的研发已成一项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专利信息,划分技术发展生命周期,结合专利引文网络分析和SPNP算法的特点,不仅整体上把握智能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研究了技术的演进路径,为国家或相关企业发展智能物流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王凤仙,徐仕炜[2](2019)在《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结构、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WoS叁大引文索引的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抗争研究,这一领域处在"学科发展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研究者的流动性强,学科构成多样;其研究视角和研究取向从"经验-功能""技术控制论"转向"结构主义符号-权力",从将抗争视为信息传播过程,转向将抗争看作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变迁现象;其研究聚焦于两大根本性问题,一是涉及抗争的政治过程、组织结构、聚合逻辑等经验性问题,二是探讨新媒体如何影响民主等价值性问题;其研究对象多为重大的社会抗争事件,日常的、适应性的抗争未受到重视,网络文化的激进性被忽略;其研究思路通常将媒介技术作为外在的力量,揭示因果关系或动力学作用,往往难以摆脱技术决定论的逻辑;在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中,欧美研究是主流,中西方研究合作关系呈断裂状态,不仅由于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的差异,也因为对在地抗争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实施研究的基础性条件。综合来看,两方面的选题极富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是关于日常的、适应性的抗争的研究,二是从文化理论的视角,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分析抗争作为历史变迁过程的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刘向,万小萍,闫肖婷,汪锦霞[3](2019)在《基于引文路径迭加网络的主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主路径方法用于分析主路径存在关键文献涵盖不足以及非关键文献涵盖较多的问题。本文构建一种基于引文路径迭加的主路径发现方法。该方法认为每篇文献的参考文献均隐含一条路径,将某一领域大量的这种研究路径迭加在一起,构成这一领域的路径网络;那些迭加次数最多的路径构成这一领域的主路径。通过局域和全局搜索方法将主路径提取出来。采用超导材料领域的专利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振亭,赵莹[4](2019)在《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闻传播学四种CSSCI期刊在2006—2017年间的7965篇论文为材料,结合学科吸收度和学科扩散度指标,对其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进行分析,以揭示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情况的新变化。研究发现,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性大幅增强,共计与50类学科有交叉融合关系,学科覆盖率为87.72%,对其他学科的吸收度和扩散度累计达49.21%和24.93%,但绝大多数学科的学科吸收度和学科扩散度都很浅;与新闻传播学交叉程度较大的学科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是政治学、经济管理学和社会学,而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程度极其有限。(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凯玉[5](2019)在《基于合作与引文网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随着各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的不断产出,大量的学术数据也随之而来,涉及到的学术主体有学者、论文、期刊、研究机构等,有效的评估这些主体的学术影响力成为当前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估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引入、基金与项目审批、科研人员绩效评估等方面均可提供参考。传统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有同行评议法、文献计量法等,近年来,有大量研究使用科研学术网络进行分析评估,主要分为基于单个学术网络和基于多层学术网络的评价方法。基于单个学术网络的评价结果较为单一片面,而基于多层学术网络进行评价的研究方法是其有效补充。但目前基于多层网络的研究往往简化了真实网络中节点的属性、节点之间的关系强度以及学者在文献中的贡献度问题。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构建了本文的网络模型,是由学者合作网络和文献引用网络构成的学者-文献网络,综合考虑学者的合作影响力及引用影响力。其次,将PageRank算法分别作用于以上两个网络中,得到学者在合作网络及文献在引文网络中的重要性。其中,在计算文献的重要性值时将文献发表时间、被引时间、文献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引入PageRank算法中,提出了加权的PageRank算法。此外,根据文献重要性向学者传递影响力时,依据学者在文献中的署名顺序分配权重,考虑其在不同文献中的贡献度更为合理。最后,结合学者在合作网络中及从引文网络中获得的重要性,即学者的合作影响力和引用影响力,提出了基于合作与引用网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PR_T)。在实验部分,本文使用的数据为AMiner数据集,对合作和引用影响力在总的学术影响力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分配;并将PR_T方法与多个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学者影响力;同时,本文还针对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宛珍[6](2019)在《身份作业研究脉络梳理和展望——基于Histcite的引文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作业对解决员工工作变动而造成的身份困扰具有积极意义。梳理身份作业的概念,借助Histcit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706篇文献进行引文分析,从文献总量、研究区域、研究主题、引文状况等多方面梳理身份作业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李婷婷[7](2019)在《引文网络生成软件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文献作为学术交流的工具,隐藏着大量的文献引用关系和文献作者等重要信息。互联网将文献的承载体从书本转换为电子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可挖掘分析的相关数据以及深入研究不同学科领域的机会。现阶段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论文文献,它们之间的引用关系错综复杂,没有能自动生成文献间引用关系的系统。因此,开发一款引文网络生成软件,统计管理论文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和特定信息对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利用Python语言设计和实现一个引文网络生成软件,该软件通过对文献及作者数据的提取分析分别生成引文网络图、作者合着图、作者引用网络图及引文网络矩阵图,其具体功能如下:(1)文献信息提取。软件从特定领域的目标文献提取全部论文文献形成元数据集并自动导入系统。通过网络爬虫爬取指定网站目标文献的网络地址及文献信息,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文献中的题目、作者、关键字、摘要等信息。(2)文献处理与分析。首先,运用现有分词技术对文献数据进行处理,构建文献词库。其次,根据TF-IDF创建的词组重要性对词进行筛选,建立文献的LDA主题模型。最后,基于主题模型计算目标文献与引文文献之间的相似性,以结合引用深度来确定爬取文献范围。(3)网络图生成及分析。根据连通子图规模排序算法选出最大连通图进而生成引文网络图、作者合着关系图、作者引用网络图以及引文网络矩阵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5)

王卓,王宏起,李玥[8](2019)在《基于引文网络的不同研究领域融合对主题演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提出领域融合的主题识别方法。旨在探索不同研究领域融合的发展现状、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为领域融合主题识别及演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思路。[方法/过程]构建引文网络,确定文献与引文弧互动强度、主导模式以及不同研究领域融合的相互贡献对主题分布的影响并将其可视化。[结果/结论]通过对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的引文网络案例分析,阐述边界文献作用关系对交叉融合主题的影响,有助于探索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化趋势,丰富研究领域融合的主题探测发展方法。(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程洁琼[9](2019)在《基于影响力流识别引文网络中的主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Garfield和Price指出引文网络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后,分析引文网络中的里程碑事件和演化过程成为了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长,引文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引文网络知识流与知识共享的研究、挖掘技术路径、揭示科学结构的演变、科研评价指标的优化等领域,引文网络己经演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因此如何从庞大的引文网络中找出关键的文献是分析特定领域变化趋势的重要问题。按照现有的评价指标,如果从单一的属性如时间的优先性又或是被引频次的高低进行核心节点的筛选,都会忽略引文之间的联系,很难展现出知识的演化过程。因此,在判断节点是否能为关键节点时应考察它在整个引文网络中的“整体连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Hummon和Doreian从图的连通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法,他们定义主路径为整个引文网络中最具连通性且最能反映出特定学科内发展和变化的路径,有效地避免了只考虑入度大小选择出的高被引节点而忽略了“关键文献”存在的可能连通性不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刻画了特定领域内的路径演化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引文网络中影响力流的指标以及在对应的算法中的测量方法,提出被引节点从施引节点通过边链接接收的影响力应视为边链接影响力的传递过程,方向由施引节点到被引节点,并从影响力流的角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连通性角度进行主路径分析。本文首先选择传统的边遍历计数算法SPLC算法进行边赋权重计算,对收集到的海水淡化领域专利数据和信息安全领域内的科学文献数据构成的引文网络的每采用全局搜索的方式得到对应领域内的技术和科学主路径,并将此作为第四章中基于均等分配的边链接影响力流搜索出的主路径的对照实验。虽然主路径分析中遍历计数赋值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引文网络的主路径分析研究中,但是通过主路径分析结果得到遍历计数的边赋值算法得到的结果仍具有一些问题,如基于SPLC算法的得到的两个领域内的主路径由于单一性可能忽略其它重要节点,以及在科学主路径上存在综述类文献而此类文献却不能很好描述演化过程等不足。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影响力流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主路径分析中的边赋权重的方法,主要拟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1)如何测量引文网络中的影响力流;2)如何从均等和非均等的角度去分配节点的影响力的大小;3)如何基于影响力流计算引文网络中每条边的权重值;4)基于影响力流思想提取出的主路径与传统的边遍历计数的提取出的主路径的差异性有哪些。首先本文根据特征向量中心性的核心思想总结了引文网络中边链接影响力流传递的概念,在引文网络中每个施引节点会传递一部分的影响力到被引节点上,被影响力大的节点引用的节点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本文接着从边链接影响力传递的思想分别提出了均等分配影响力的边赋值算法和基于耦合分配影响力的边赋值不均等分配算法。从基于均等分配的边链接影响力流的算法思想出发,本文分别定义了基于PageRank算法和单次遍历思想赋值边的算法,并将这两个算法应用于与SPLC算法应用的相同的数据集中。本文提出的基于PageRank的边赋权算法首先随机对引文网络中的节点赋初始值并引入阻尼系数迭代计算节点的影响力值,再根据每个节点的影响力值计算出每条边的影响力流的大小。在PageRank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次遍历的边权重算法,首先将每个节点的初影响力值都视为1,表示每个节点在不被引用的情况下文献创造的科学价值都相等,再根据每个节点的影响力值计算出引文网络中每条边的影响力流的大小。在均等分配的边链接影响力流的主路径分析中也采用全局搜索的方式提取出整个引文网络中具有边权重值最大的路径。本文将两个算法得到的主路径分别从路径形态,节点内容,节点的被引频次以及主题演化等方面横向和纵向对比了SPLC算法和基于均等分配的边链接影响力流主路径搜索的算法的异同点,比较结果发现基于PageRank算法和单次遍历思想赋值边的算法得到的两个领域内的主路径完全相同,但是计算方式不同,单次遍历赋权的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效率会优于基于PageRank的边赋权算法,从适用性角度出发,由于PageRank算法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web网络中的排序问题,所以本文中基于PageRank的边赋值算法需要加入阻尼系数才能避免收敛失败而单词遍历的边赋值算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有向无循环网络进行边计算。比较均等分配边链接影响力的边赋值算法得到的主路径与基于SPLC算法得到的主路径可发现:1)传统的SPX算法以边遍历算法提取出的主路径虽然能提取出关键节点的主路径,但是单一的主路径仍会忽略掉没有被搜索出的重要节点,本章节的算法以均等分配边链接影响力的角度传递出发,为分析主路径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搜索出的主路径中,也存在一定数量节点的被引数高于基于SPX得出的主路径上节点的被引数,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边遍历权重算法忽略的关键节点;2)基于均等边链接传递影响力流思想搜索出的主路径的节点能够追溯到更早的节点,主路径的演化时间跨度更长,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分析特定领域内早期的关键技术或科研成果;3)基于均等边链接传递影响力流搜索出的科学引文路径可以避免综述类文献出现在主路径上,相比SPLC算法得出的主路径节点的内容更具有客观性,揭示出技术或科学主题的演化过程更精细;4)基于均等边链接传递影响力流搜索出路径可以提供另一种揭示技术或主题的角度补充说明了基于传统边遍历算法得到的主路径。由于不同文献在知识扩散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施引节点和被引节点之间的紧密度不同,实际通过边链接传递影响力的过程中根据节点之间的紧密度传递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即耦合强度越大的节点对之间紧密性越强,与施引节点有高耦合强度的被引节点相比其它耦合强度小的被引节点接收到的影响力越多。基于此思想,本文提出了基于耦合强度的边赋权算法,首先将引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初始权重值赋为1,根据耦合强度按比例分配施引节点的影响力到被引节点,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影响力大小和每条边的影响力流大小。本文将此方法应用在Garfield在1979年构建的由40个重要节点构成的DNA网络中并采用局域搜索的方式提取出主路径,与Hummon和Doreain提出的SPLC算法得到的主路径结果进行路径形态和节点内容的对比分析。本算法的提出是为了在一定程度解决由边遍历计数算法赋值造成的主路径节点缺少实质意义的问题,对相关科研人员来说,在由都具有很强影响力节点构成的引文网络中,基于影响力和节点之间的强紧密性来分析重要节点之间的演化关系对发现主题或技术的演化发展也同样重要,因此基于耦合强度的边链接影响力流分析主路径的方法更适用于需要揭示更精细演化结构的引文网络中。最后,本文对主要研究做出了总结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本文提出的两种均等分配的边链接影响力流搜索出路径的算法都能够成功地在科学引文网络内和专利引文网络识别出主路径并且相比于传统的主路径的边遍历算法有一定的优势。基于耦合强度不均等分配边链接影响力流搜索主路径的方法页为揭示主路径上节点和节点之间紧密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并得出了与传统的主路径分析方法不一样的主路径,搜索出的主路径既考虑了节点影响力大小也考虑了节点之间的紧密性,为科研人员分析主路径上节点内容提供了更精细的演化结构。在未来的主路径研究中,本文从边赋权的算法和主路径分析的适用性这两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倩影[10](2019)在《基于引文网络的学术传承性文献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传承是学术领域客观存在的学术关系形态。在学术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载体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中,学术传承主要表现为学术链,而学术链的节点即为学术传承性文献。通过学术传承性文献的识别,能够促进科学史的量化研究,也能够为文献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新的视角。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已成为一种规范,通过文献的引用能够建立起当前研究成果与前人研究基础、后世创新进展之间的联系,因而基于文献引用关系的学术传承性文献识别方法成为主流。在对当前已有的学术传承性文献识别相关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后,文章以引文网络为基础,综合考虑引文网络的强度、时长、结构和语句四种不同维度,构建了一个兼顾学术传承性文献的影响力、生命力与受认可程度的识别框架,并选取了两个不同学科的主题领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借鉴信息检索领域中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评估识别效果。结果发现本论文构建的识别框架总体上能够较好地识别学术传承性文献,引文强度和引文网络两个维度选取的分析方法能够互为补充、较为全面地识别出学术传承性文献,引文时长和引文语句能够在保证一定召回率的情况下提升准确率,同时,从两个案例对比分析中发现,相较于科学基础研究,本论文构建的识别框架更适用于应用导向研究。最后,文章选取一个主题领域,初步探索了该领域中学术传承性文献的引文内容特征,并以此为识别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引文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抗争研究,这一领域处在"学科发展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研究者的流动性强,学科构成多样;其研究视角和研究取向从"经验-功能""技术控制论"转向"结构主义符号-权力",从将抗争视为信息传播过程,转向将抗争看作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变迁现象;其研究聚焦于两大根本性问题,一是涉及抗争的政治过程、组织结构、聚合逻辑等经验性问题,二是探讨新媒体如何影响民主等价值性问题;其研究对象多为重大的社会抗争事件,日常的、适应性的抗争未受到重视,网络文化的激进性被忽略;其研究思路通常将媒介技术作为外在的力量,揭示因果关系或动力学作用,往往难以摆脱技术决定论的逻辑;在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中,欧美研究是主流,中西方研究合作关系呈断裂状态,不仅由于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的差异,也因为对在地抗争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实施研究的基础性条件。综合来看,两方面的选题极富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是关于日常的、适应性的抗争的研究,二是从文化理论的视角,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分析抗争作为历史变迁过程的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文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曹蕾,来尧静.基于专利引文网络的智能物流技术演进路径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

[2].王凤仙,徐仕炜.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结构、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WoS叁大引文索引的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

[3].刘向,万小萍,闫肖婷,汪锦霞.基于引文路径迭加网络的主路径分析[J].情报学报.2019

[4].张振亭,赵莹.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J].新闻大学.2019

[5].刘凯玉.基于合作与引文网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宛珍.身份作业研究脉络梳理和展望——基于Histcite的引文网络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

[7].李婷婷.引文网络生成软件的开发[D].内蒙古大学.2019

[8].王卓,王宏起,李玥.基于引文网络的不同研究领域融合对主题演化影响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9].程洁琼.基于影响力流识别引文网络中的主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郭倩影.基于引文网络的学术传承性文献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标签:;  ;  ;  ;  

引文网络论文-曹蕾,来尧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