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杨红梅

(荥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雅安625200)

【摘要】目的:探析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及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县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水质超标率约为17.65%,其中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农村集中式供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

【关键词】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介水传染病;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6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建设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与污染加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农村饮水问题作为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污染加重的问题影响下,所受到的污染问题以及对农村人口的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受关注[1]。农村集中式供水作为农村供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行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不仅有利于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同时对于促进农村建设与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2]。下文通过选取我县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现状以及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以为农村用水管理与疾病控制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我县2015年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监测状况,根据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以及供水规模、处理工艺、供水人口等进行层次划分,然后依据分层随机抽样标准,选取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其中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自来水厂、农村集中式供水。同时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区域的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疾病统计类型包括伤寒、副伤寒以及甲肝、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

1.2方法

在进行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调查中,需要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供水方式、覆盖范围等信息进行调查统计。此外,在水样采集以及保存、运输、检测分析中,严格按照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检测水样分为枯水期、丰水期以及出厂水、末梢水等不同水样标本,其中枯水期为每年的1至4月,丰水期为每年的6至9月。

其次,在水质卫生状况检测中,需要从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四个方面进行检测,其中,感官指标主要从水质的色度、浑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方面进行检测判断;化学检测指标包括PH值、铁、氯化物、锰、硫酸盐、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等;此外,毒理学检测指标包括氟化物、砷以及硝酸盐等;微生物学指标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以及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指标为二氧化氯或游离余氯。对水质检测结果按照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评价,每个检测水样中如果存在一项检测指标不合格即为该水样不合格。

最后,对水质监测区域的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统计调查,以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甲肝、阿米巴性痢疾六种疾病类型为主,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为准,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指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在进行6种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与农村集中式供水相关卫生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计算分析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Stepwise逐步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筛选,以实现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的分析。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在对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基本情况统计中显示,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主要为地面水,主要包括溪水和江河水。地面水20处,占比率为100%。并且在20个监测点中,水处理工艺有完全处理(包括沉淀过滤以及消毒)和部分处理(只沉淀过滤未消毒)两种形式,分别为15个、5个,占比率分别为75%、25%。

其次,在20个监测点共采取水样91个,其中,枯水期与丰水期采集水样分别为40个和51个,所采集水样的整体超标率约为17.5%,且以微生物学指标超标最为突出,枯水期水质超标率约为15.0%,丰水期水质超标率约为17.65%,枯水期水质明显好于丰水期,P<0.05。此外,从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规模等方面分析,以江河为源头的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要高于山溪水源类型的水质合格率,P<0.05;集中式供水规模越大、处理工艺越完善,水质合格率越高。如下表1所示,为不同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供水规模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检测结果。

表1不同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供水规模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检测

最后,在对于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中,农村集中式供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P<0.05。

3.讨论

上文中,在对于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现状监测中显示,不同水源类型以及水处理工艺、供水规模下的水质合格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江河作为水源的供水水质合格率明显较好,而溪水水源水质合格率较差,并且水处理工艺越完善、规模越大,水质越好,这都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设计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3]。其次,在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检测中,从化学、感官以及毒理、微生物学指标四个方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率最为突出。并且集中式供水水质的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

根据上文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及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总体较以前有较大改善,但水环境污染现状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注意加大对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水污染监督机制,加大对农村资源的保护以及水污染防治,禁止在水源地附近进行污染排放或者是堆放垃圾、使用有害农药等,避免对水源造成污染,导致水源辐射地区群众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升高[4]。其次,还应注意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处理工艺进行完善,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减少水处理工艺不完善导致的介水传染病发生,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完善,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合格。最后,进行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构建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尤其是供水单位和卫生监测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改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模式,建立农村联网或区域供水,形成较大规模的供水系统,确保供水安全。

总之,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的研究,有利于避免农村集中式供水污染导致的介水传染病发生,在确保农村供水安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颖,陈晓东,陈小岳等.南方某地农村集中供水消毒副产物水平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1):1432-1434.

[2]李阳,党兴华,刘学.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公有水务公司管理--一种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的新模式[J].经济问题.2013(7):80-85,114.

[3]覃家志.浅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z1):104-105.

[4]刘占波,王秀琼,冉光荣.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探索[J].中国水利.2014(9):38-39.

标签:;  ;  ;  

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