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语论文-王为民,吴静

北京口语论文-王为民,吴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京口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伯特·,托姆,THE,CHINESE,SPEAKER,编纂体例

北京口语论文文献综述

王为民,吴静[1](2019)在《西方最早的北京话口语汉英对照课本及其编纂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托姆"THE CHINESE SPEAKER"(1846)是目前能见到的西方最早的教授北京话口语的汉英对照课本。在罗伯特·托姆的指导下妥玛斯·米道斯制订了北京话历史上第一个罗马字拼音方案,之后威妥玛才在妥玛斯·米道斯的基础上制订了着名的威妥玛拼音方案。罗伯特·托姆及其"THE CHINESE SPEAKER"在倡导北京话口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咸菊[2](2019)在《北京自然口语中的“是不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疑问结构体中语法位置的变化和凝固引起的。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是不是"除了含有与对方商议或进行求证的功能外,还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努力在自己与听话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交际背景,来实现交际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同时,话语标记"是不是"具有肯定、确认之前的旧信息和提示、凸显之后的新信息等话语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6期)

周云虹[3](2019)在《基于GESE测试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分层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正向“反拨效应”——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ESE口语测试,对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进行合理有效分层,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分层评价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实证研究,通过丰富评价内容,拓展评价标准的多维体系,并探索其正向的"反拨效应"。(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8期)

张美兰[4](2018)在《从文本比较看威妥玛所编汉语教材的北京口语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妥玛《寻津录》第二章的《圣谕广训》与《语言自迩集》第五章的《谈论篇百篇》分别改编自《圣谕广训衍》第一章与《清文指要》,改编中所产生的异文,表现出清末北京口语用词用句的特点。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分析,说明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语言演变、语言接触过程中北京口语逐渐成为主流语言的主导地位,借此进一步说明通过文本源流异文比较进行清代汉语研究,这一方法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鲍雪[5](2018)在《ESP口语教学实践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作者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分析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计原则、课堂安排和考评体系等。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能够基本满足学生职业和深造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语言能力和自信心提升都有积极作用,符合设计初衷和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黄璐[6](2018)在《韩国汉语中级口语教材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元素,海外汉语教材既多且杂,如何选好教材用好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常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攻略中国语实力向上篇》和《北京大学汉语口语3》两部韩国汉语中级口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材的构成,对教材内容,尤其是话题的选择、语法项目、练习编排叁大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韩国汉语中级口语教材中存在忽视韩国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不符合韩国国情和社会实际、缺少共性话题等问题,指出了课文注音的重要性、增加共性话题和遵循时效性原则的必要性,并提出开发贴近韩国学生“地气”,适合韩国国情的“国别化”教材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莎[7](2017)在《北京话口语部分类词尾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北京话口语中常见的类词尾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考察其被普通话吸收的程度,并与相关方言进行比较,同时在语音、异文、语法意义等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洋[8](2017)在《北京口语语气词“哪”的话语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口语语料中的语气词"哪"为研究对象,从话语功能角度考察"哪"的用法,采用逐条分析、合并归类的方法得出结论:"哪"在句中、小句尾、句尾这叁个位置上共承担8种话语功能:(1)停顿并延续话题;(2)列举;(3)话隙填充;(4)提示注意;(5)思索;(6)列举并话隙填充;(7)结束话题;(8)列举并结束话题。(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7年06期)

董昆[9](2017)在《口语测试评分流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性评价是指在真实语言测试情境中,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由于表现性评价重点强调对于考生运用某种语言能力的测试,因此表现性评价在二语测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旨的英语口语能力测试在实际测试中,由于受到诸如考生的能力水平、考官的严厉度和一致性,任务和评分标准的难度以及偏差作用等影响,被试者是否得到口语能力测试的真实得分的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因此在推行英语口语能力测试时,有必要对测试过程中评分流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验证评分流程的信度与效度。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的研究曾集中于英语写作测试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之上,现在模型研究也开始关注英语口语能力测试评分流程的信度与效度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次研究旨在使用SPSS和Facets软件,通过研究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的一次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Test of English Proficiency,简称TEP Oral),研究评分流程的信度和效度,了解影响考试最后得分的各种因素。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382名考生和36位评分员。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本文后续部分采用TEP Oral表述)采取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研究首先采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随后使用Facets软件来进一步调查影响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A级评分结果的各个侧面。本次研究旨在解决以下的问题:(1)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能否区分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2)评分员使用整体和分项评分时的严宽度是否不同?如若有不同,是何种程度的不同?(3)评分员在使用不同评分模式时是否能保持一致性?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信度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如若有,哪一种评分模式更为可靠?(4)在两种评分模式下,考生的排名是否有所变化?(5)在两种评分模式下,各个分数是否得到合理使用?有没有过度使用或漏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整体和分项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区分考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同时,评分员的严厉度在两种评分模式下均呈现了显着性差异,但是评分员在使用分项评分时更加宽松。评分员在使用不同评分模式评分时显着相关。有关考生得分层面,考生在不同评分模式下的排名无明显差异。最后,两种评分模式下的各个分数都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本次研究的结论显示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A级的评分流程是可靠且有效的,本次研究结果会对英语口语能力测试和英语口语教学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17-05-26)

余思思[10](2017)在《清末民初北京官话口语教材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言语声片》和《官话急就篇》这两部清末民初的北京官话口语教材做对比。意在了解两部清末民初北京官话教材的基本面貌,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第一章,在绪论部分对这两部教材做了简单介绍,并将学界对日本及英国的北京官话教材及对这两部教材本身的研究现状分别做了综述。由此得知,目前学界对这两部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章,从两部教材的成书背景、编纂者、出版情况、编排体例上入手观察两国同一时期的初级口语教材的异同。两部教材的成书背景不同、编撰者的专业度和人数都有较大差异。从出版情况看它们都是当时两国畅销的教材,但从编排体例上看却又有很大差异。第叁章,从两部教材的词汇量及词类分布、反映北京官话特色的词汇两大方面考查对比两部教材的词汇。从对比中发现两部教材各类词汇中都有与现代汉语有不同之处。一些南京官话词汇和北京官话词汇同时出现在教材中,体现了清末民初是南北官话混合的时期。第四章,从问答句的长度方面入手,用数据及统计图表的方式对比他们的难度是否适于初级学习者使用。除此之外,本文还考察了两部教材最具特色的两种疑问句句型:选择问和正反问,分析了这两大类句型中几种不同的句式,发现随着语言的不断变化发展,其中一些句式在现代已不常用了。第五章,从两部教材的对话材料、话题、词汇的选编、教材的文化教学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他们的教学意识是否符合教材编写的原则。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几个部分对比的结果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6)

北京口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疑问结构体中语法位置的变化和凝固引起的。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是不是"除了含有与对方商议或进行求证的功能外,还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努力在自己与听话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交际背景,来实现交际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同时,话语标记"是不是"具有肯定、确认之前的旧信息和提示、凸显之后的新信息等话语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京口语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为民,吴静.西方最早的北京话口语汉英对照课本及其编纂方式[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

[2].李咸菊.北京自然口语中的“是不是”[J].现代语文.2019

[3].周云虹.基于GESE测试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分层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正向“反拨效应”——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张美兰.从文本比较看威妥玛所编汉语教材的北京口语特征[J].语言学论丛.2018

[5].鲍雪.ESP口语教学实践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8

[6].黄璐.韩国汉语中级口语教材对比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7].李莎.北京话口语部分类词尾浅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

[8].刘洋.北京口语语气词“哪”的话语功能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

[9].董昆.口语测试评分流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

[10].余思思.清末民初北京官话口语教材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  ;  

北京口语论文-王为民,吴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