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刘荣军

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刘荣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体匹配,自适应窗口,一维对数变换,区域融合

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刘荣军[1](2015)在《宽基线密集立体匹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是模拟人类视觉的一种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该系统计算机可以获得现实场景的叁维信息。在该系统中,立体匹配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立体匹配是寻找叁维场景中同一物体点在不同图像中像素点的对应关系,然而由于现实场景的复杂性致使立体匹配在处理遮挡、弱纹理以及视差不连续等问题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以提高立体匹配算法的精度为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论文通过分析常见的基于窗口的局域匹配方法,提出其中存在两点不足:窗口划分阈值难以设定和匹配代价计算方法不能处理图像形变。为了解决第一点不足,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间颜色波动的支持窗口划分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颜色标准差来制定窗口阈值,同时利用连通性来寻找支持窗口。同时本文设计了一种衡量窗口划分合理性的指标,并通过该指标选出合理的划分阈值。为了解决第二点不足,论文提出了利用基于一维对数变换的滑动对应匹配代价计算方法来计算窗口的匹配代价,该方法可以将图像行之间的比例问题转化为平移问题,方便计算出形变较大的图像行之间的匹配代价。其次,为了获取更加精细的视差图像,论文提出了基于一致性视差区域的多方向扫描线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视差区域差异替换原始利用颜色作为视差不连续的判据。为了获取面积较大的一致性视差区域,本方法依据初始视差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视差平面的最大距离来选取区域进行迭代融合。最后,论文对相应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最终视差图像和标准视差图像的对比证实了本文方法在处理遮挡、弱纹理和视差不连续问题上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基线图像对的匹配实验,也表明了本方法在基线变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吴军,何广静,姚泽鑫,彭智勇,李俊[2](2014)在《相对仿射变换自适应模拟下的ASIFT宽基线立体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ffine-SIFT(ASIFT)穷举模拟影像匹配带来的海量特征描述符提取以及高维距离计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取最优仿射变换集以大幅减少模拟影像数量,进而提高ASIFT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效率的方法,并就其中单应性下的相对仿射变换模拟、渐进式匹配搜索与模型参数估计以及最优仿射变换集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实验表明,本方法较好地兼顾了ASIFT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的稳健性与效率,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李竹林,张根耀[3](2013)在《基于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立体匹配技术中,宽基线匹配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宽基线条件下,由于摄像机视点范围的变大,使得同一空间目标在两视图上的方向和尺度都发生变化。同时,透视变形使得目标的形状也发生变化,所以需要选择具有仿射不变特性的局部特征实现立体匹配。文中对近年来的基于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技术进行了归类总结,包括特征提取算法及算法分析、相似性度量方法以及误匹配的剔除算法等。最后指出了宽基线立体匹配算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3年05期)

李竹林,许淳[4](2013)在《基于梯度不变的彩色图像宽基线立体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匹配技术是立体视觉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叁维重建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亮度在一定范围内梯度不变的彩色图像宽基线立体匹配方法。首先,利用SUSAN算子提取了角点,又利用了物体的物理属性确定了梯度不变的彩色图像的亮度范围,然后利用Mahalanobis距离确定初始对应点集,最后根据梯度视差剔除误匹配点,解决了彩色图像的宽基线对应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一些亮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的图像匹配有很好的匹配效果,对叁维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3年03期)

李竹林,刘彦保[5](2012)在《一种基于区域颜色信息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匹配技术是立体视觉研究领域的难点,利用图像的特征信息解决对应问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提取基于边缘仿射不变区域检测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区域颜色信息和几何信息的彩色图像立体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所提取的不变区域进行颜色空间量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两种色彩之间的距离进行色彩聚类,然后计算直方图的二次距离,并进行相似性度量,最后根据区域间几何性质进行误匹配剔除.实验证明,该算法能降低解决对应问题的复杂性,提高正确匹配率.该方法对于目标识别、叁维重建、非接触测量等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2年10期)

康敏[6](2012)在《多基线立体匹配和逆向工程融合的叁维建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多基线立体影像匹配和逆向工程曲面重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各自在叁维建模中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混合叁维建模方法,并以色调较为单一的人物铜像和色调较为丰富的学院标志石作为实验对象,对该叁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与验证。本文阐述了普通民用相机的检校方法,分析了多基线摄影和外业控制点布设的注意事项,研究了后期模型点云提取、处理和纹理粘贴等技术,探讨了逆向工程应用于叁维建模中的主要问题,最后完成了对实验对象的叁维建模。实验表明,采用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点云数据,同时结合逆向工程在曲面重建中的优势,不仅能以更经济的方法得到同叁维激光扫描相媲美的点云数量,还能获得几何精度高、形态和色彩逼真的叁维模型,是一种优越性明显的小型实物叁维建模方法,为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考证所需要的文物精细叁维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和逆向工程曲面重建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优化了叁维建模方法。(2)对相机检校、多基线立体匹配、点云提取、曲面重建及纹理粘贴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试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基线摄影测量和逆向工程融合叁维建模的技术流程。(3)对具有不同色调、不同纹理特点的人物铜像和标志石两种物体进行了叁维建模实验,达到精细表面建模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位凯彬[7](2011)在《基于不变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立体视觉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人眼的视觉功能,即利用摄像机获得的投影图像实现对现实世界叁维场景的识别与理解。立体匹配是计算机立体视觉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通过相邻两幅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获得深度或距离信息。在宽基线条件下,由于视角偏差、遮挡和光照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宽基线立体匹配是一个病态问题。因为不变特征不受传感器获取图像时的视点变化、相机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其它特征量,在稳健性、区分度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所以不变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该方向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有许多关键性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围绕宽基线立体匹配问题,对不变特征的提取与匹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叁个方面:(1)在宽基线条件下,获得的图像存在较大的视角、旋转、尺度、光照等变化。不能直接使用基于灰度相关的算法进行匹配和重建,本文采用尺度空间理论,在多尺度空间下提取不变特征。(2)在尺度空间下,得到的特征向量维数可选性很强,对后续匹配算法效率影响很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3)在宽基线匹配中,由遮挡引起的误匹配率较高,本文将左右两幅图像分别作为基准图,检测出遮挡区域,去除由遮挡引起的误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基于尺度空间的不变特征提取算法,在宽基线条件下,特别是在有较大的视角变化、明显的光照变化以及较大尺度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准确地找到两幅图像之间的匹配点,表现出一定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3)

宋晓雪[8](2009)在《基于拓扑不变性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基线的视觉传感器配置使视觉测量具有较高精度,而且局限性和约束性较小,其应用前景广阔,是当前立体视觉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航空测绘、资源分析、光学和雷达跟踪、飞行器巡航、导弹地形匹配以及医学诊断、气象预报、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都依靠宽基线配置下的精确匹配信息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有效性。传统的人工匹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无法达到匹配精度,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领域的需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宽基线配置下的立体匹配算法。针对不同的图像图形特征,提出了两种宽基线匹配算法:基于双重拓扑关系一致性的点匹配算法;基于线特征周边信息并结合拓扑约束的双视图线匹配方法。这两种算法对光照变化、几何畸变以及外界其它因素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体研究如下:(1)给出一种基于拓扑学原理的宽基线立体视觉点匹配算法。建立双重拓扑关系一致性约束匹配模型,利用串匹配算法建立拓扑关系第一性约束,再通过邻域内有向点线对建立拓扑关系第二性约束,最后利用具有迭代过程的阈值计算方法校准。(2)给出一种宽基线配置下的线匹配算法。建立颜色柱状图来表征待匹配的线段。利用HSV量子化空间,简化了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并给出一种基于线匹配的极线几何估计方法。(3)对匹配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特征点和线的提取、匹配与去除误匹配。最后,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和误差分析,证实本文提出的两种算法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较低的误匹配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以满足宽基线配置下的立体匹配要求。(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9-11-01)

陈望明,刘连芳[9](2008)在《宽基线图像特征点的立体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宽基线图像特征点的自动立体匹配,结合目前已有的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层匹配算法来获取最初的匹配点集,实现了基于对极几何约束的图像特征点自动提取及自动匹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8年12期)

谢凡,秦世引[10](2008)在《基于SIFT的单目移动机器人宽基线立体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SIFT特征描述子是一种对图像旋转平移、缩放以及视角变化具有不变性的匹配特征描述方法,本文针对单目移动机器人环境探索中存在的大视差宽基线图像对的立体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IFT特征描述子的单目移动机器人宽基线立体视觉匹配方法,通过提取SIFT不变特征点,构造SIFT特征向量,从而实现特征点对的初匹配,进一步利用RANSAC算法以及外极线约束进行匹配点的优化筛选,并通过叁维重建实验验证了获得匹配点对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Affine-SIFT(ASIFT)穷举模拟影像匹配带来的海量特征描述符提取以及高维距离计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取最优仿射变换集以大幅减少模拟影像数量,进而提高ASIFT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效率的方法,并就其中单应性下的相对仿射变换模拟、渐进式匹配搜索与模型参数估计以及最优仿射变换集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实验表明,本方法较好地兼顾了ASIFT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的稳健性与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刘荣军.宽基线密集立体匹配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2].吴军,何广静,姚泽鑫,彭智勇,李俊.相对仿射变换自适应模拟下的ASIFT宽基线立体匹配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

[3].李竹林,张根耀.基于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

[4].李竹林,许淳.基于梯度不变的彩色图像宽基线立体匹配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

[5].李竹林,刘彦保.一种基于区域颜色信息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

[6].康敏.多基线立体匹配和逆向工程融合的叁维建模及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7].位凯彬.基于不变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

[8].宋晓雪.基于拓扑不变性的宽基线立体匹配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9

[9].陈望明,刘连芳.宽基线图像特征点的立体匹配[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

[10].谢凡,秦世引.基于SIFT的单目移动机器人宽基线立体匹配[J].仪器仪表学报.2008

标签:;  ;  ;  ;  

宽基线立体匹配论文-刘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