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期实践观点看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基于药家鑫案的思考

从新时期实践观点看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基于药家鑫案的思考

刘雯(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2-0021-01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与时俱进的实践观,结合当代实际,更新实践的定义、形式是有必要的,因为社会实践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药家鑫案折射诸多难题。基于此,我们应积极运用新时期实践观点,制定健全的对策避免药家鑫悲剧再次发生。

关键词:新时期;实践;大学生;发展;药家鑫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已经概括不了当今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要发挥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必须弄清实践的现代内涵,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新时期实践的新领域、新方法,以此为研究创设良好的理论铺垫。

一、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再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实践定义的新内容。

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实践定义应有为与无为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保护客观世界并举的人类活动。

首先,实践应是有为与无为的结合。人类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无为并不是真正的让我们没有任何作为,它需要我们进行学习、思考和反省,积蓄能量。道家创始人老子教导我们在“有为”中广行“无为”,也即修心、浴心,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无为境界应成为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最佳修炼方式。

其次,实践应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保护客观世界的结合。新时期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的大力改造已不可取,当今各国渐渐重视维护自然和社会的平衡,人类与自然、社会建立了和睦相处的共生关系。保护大自然和维持社会安定将会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实践。

(二)实践形式的新范围。

为了更好地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人类行动,我们应探索当今社会实践的新领域:

精神实践——人类不仅创造物质文化,还创造着精神文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实践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神实践主要包括科学、教育、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探索和创造活动。

生活实践——生活也是一种客观的、现实的活动,也具有像其他实践活动那样的“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人们在日常的吃穿住行用玩中摸索出了许多规律,使客观世界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生活实践不仅是消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产品,而且要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进行研究思考,探寻规律,开拓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新领域。

交往实践——在当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更多地具体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互动之中。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复杂的人际网络,坚强乐观地与人交往,总会得到许多交往哲学。书本知识、专业技能固然十分重要,但缺乏交往实践只会让人成为专才,无法将所学的东西广泛运用到社会中,无法给自己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也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哲学上,我们通常说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在实践前加上社会二字,社会实践也主要是指大学生进行的课堂外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大应用。

(一)社会实践是适应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周强同志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5],这客观上要求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发展纳入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工作中。

(二)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提高思维认知水平,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以及获得各方面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统一,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统一,最终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扎实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的唯一渠道。学生固然学习了众多知识和技能,但脱离社会,脱离实践活动,成长一定会存在隐患,这样的实例不在少数。

三、运用实践观点解决大学生发展难题——以药家鑫案为例

药家鑫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肇事后竟冷血地杀害了被害者,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深思,启发我们应把实践融入日常教育之中,防止大学生暴力偏激事件发生。

(一)“药家鑫悲剧”折射出大学生成长的诸多难题。

1.铁屋式家庭教育造成大学生人格扭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普遍采取牢笼式教育,把教育重点放在艺术塑造、文化学习上,排斥同学、社会交往,忽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更加忽略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孩子与父母根本没有交流可言。长期以来的压抑及错误引导,使得学生表面乖顺,没有任何问题。但到真正处理大事件时,就会展现扭曲的人格。纵观整个犯罪过程,表现出药家鑫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缺乏法律常识,对他人生命漠视,冷血无情。大学生如果不摆脱铁屋,奔向社会,是很难以健康成长的。

2.应试学校教育造成大学生人生课缺失。

学校教育可谓大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药家鑫悲剧的发生跟当今中国应试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由于盲目追求成绩和荣誉,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成为专业知识优秀,社会知识缺乏、道德知识缺乏的平庸之辈。就连大学生在校期间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社会实践也只是走过场,一项政治任务而已。

(二)运用实践方法避免药家鑫悲剧再次出现。

以药家鑫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我们不难发现,二者都忽视了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的巨大作用。为解决大学生发展的难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实践的内涵有了新的内容,我们也应不断更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与大学生生活联系更密切,以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在内容上,要向精神实践、生活实践、交往实践、保护自然和社会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项目;在方法上,要不断探索人性化、主体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新方法;在机制上,要不断探索灵活、有效、健全、相应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境界。

2.将实践活动纳入道德教育之中。

只有通过实践,德育理论的灌输才能被大学生吸收,转化成自己的道德理念。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把社会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6],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社会生存的能力。

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已受到各界的认同,并被广泛运用到其他课程教学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指出,大学生应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基层锻炼中砥砺品质。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我们不能奉行教条主义,应根据实际做调整,使社会实践更好地跟上大学生发展的潮流,使每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霍福广.当代实践“转型”与社会经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1999.7。

[2]龙妮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实现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3]贾梦雨.在文化层面上“宽恕”药家鑫[论文].光明网2011.8.21。

[4]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2006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孙羽枫.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02)。

作者简介:刘雯,女,1988年出生,湖北大冶人,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标签:;  ;  ;  

从新时期实践观点看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基于药家鑫案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