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张雪蓉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张雪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功能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蓉[1](2014)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时期日益高涨的新民舆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推动力,而且推进了以造就新民为目标的近代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普书籍、报刊、学会、科技小说和直接的器物接触等手段,开始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破除了民众积习已久的陋习,冲击了封建迷信,有效地发挥了近代社会教育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期刊2014-11-01)

张雪蓉[2](2014)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时期日益高涨的新民舆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推动力,而且促进了以造就新民为目标的近代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普书籍、报刊、学会、科技小说和直接的器物接触等手段,开始全面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破除了民众积习已久的陋习,冲击了封建迷信,有效地发挥了近代社会教育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4年04期)

陶贤都,李艳林[3](2014)在《《科学时报》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科学救国"思潮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科学时报》是宣传"科学救国"思潮的阵地,对中国近代的科技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科学时报》在传播和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救国观念。《科学时报》的内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注重传播的时效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通过开设多类专栏、采用图片、积极与读者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刊物的传播效果。《科学时报》的科学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并对当时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郑乃章,李原野,郑康妮,莫云杰,苗立峰[4](2013)在《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清代中晚期后中国陶瓷技术从全盛走向停滞和西方近代陶瓷科学产生的历史,分析了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传播的历程,界定了景德镇古陶瓷技术与其现代陶瓷技术的分界.指出: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才在景德镇陶瓷业得以传播和推广应用;在这个历程中,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政府设立的陶瓷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才能真正使中国陶瓷技术传统转变为科学。(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06期)

赵胜男[5](2011)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实验技术、生产技术等层面,其传播主体、方式、途径、载体和效应上有不同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等效应也不同。(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1年31期)

陶贤都,罗元[6](2010)在《《科学世界》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期刊,是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媒介。《科学世界》以广博的内容,新颖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体裁,传播了大量科技信息,在中国科技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述了《科学世界》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国民科学化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吴君楠,李占萍,于洋[7](2010)在《保定莲池书院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莲池书院是清雍正时期在保定古莲花池设立的官办书院,作为当时直隶省最高级别的文化教育机构,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关注和赞扬。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社会处于民族危机中,莲池书院的管理者以其敏锐的教育洞察力逐渐引进西学,对书院的课程及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改革,并由此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在近代的传播。(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周东启[8](2009)在《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几乎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整个历程,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近现代科学在中国所引起的最大的社会效应是把中国从一个专制的社会结构向一个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变。科学技术的传入在传统的小农生产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被引进,最终冲击了专制制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演了近代史上一幕幕壮丽的场景,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提供了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又选择了科学发展观,这同样是一次伟大的历史选择。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发展,它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高瞻远瞩,都是科学、科学精神和科学传统在当代的社会展开。(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09年10期)

陶贤都,于美娜[9](2008)在《《科学画报》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画报》是中国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画报期刊,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容、通俗的语言,传播了大量的科技信息。本文论述了《科学画报》的发展以及期刊的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学传播、普及和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科学画报》的特色和办刊经验亦可为当前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车辚[10](2006)在《滇越铁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云南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云南的大规模传播始于1903年滇越铁路的修筑,其在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上发挥了先导作用: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四大效应。滇越铁路推动了云南的近代工业化进程,为工程技术装备的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变了云南的产业结构、工业分布、交通格局、区位优势,从而奠定了云南早期的技术状态水平。今天,云南省正大力推进“科技兴滇”战略,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戊戌时期日益高涨的新民舆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推动力,而且促进了以造就新民为目标的近代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普书籍、报刊、学会、科技小说和直接的器物接触等手段,开始全面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破除了民众积习已久的陋习,冲击了封建迷信,有效地发挥了近代社会教育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蓉.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C].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

[2].张雪蓉.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J].教育评论.2014

[3].陶贤都,李艳林.《科学时报》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

[4].郑乃章,李原野,郑康妮,莫云杰,苗立峰.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的传播[J].硅酸盐通报.2013

[5].赵胜男.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J].科技创新导报.2011

[6].陶贤都,罗元.《科学世界》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传播[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

[7].吴君楠,李占萍,于洋.保定莲池书院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

[8].周东启.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

[9].陶贤都,于美娜.《科学画报》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

[10].车辚.滇越铁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云南的传播[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论文-张雪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