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产品论文-孟凡亮

壳体产品论文-孟凡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体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料舱壳体,渗漏,分析

壳体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亮[1](2019)在《某产品燃料舱壳体渗漏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产品的燃料Ⅰ舱壳体使用中出现的燃料渗漏问题,通过建立故障树方法,分析了其渗漏的原因。通过对断口的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由于海水长时间浸泡造成壳体内表面剥落腐蚀开裂,致使燃料舱壳体渗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战祥鑫[2](2019)在《壳体产品典型结构数控加工快速编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整体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加工的种类、状态和数量越来越多,其结构特征的复杂程度和集成度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航天生产任务需求及越来越短的产品研制与批产周期,对数控加工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编程作为数控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加工质量,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数控编程效率低、出错率高。因此,为了实现航天壳体类产品的高效高质数控加工,快速可靠的数控编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针对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编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航天壳体类零件典型结构的数控加工快速编程技术,通过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基于CAD及CAM系统的高效编程方法。应用该高效编程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控编程效率和型号研发阶段及技术状态更改阶段的工艺设计反应能力,而且提高了批产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特征建模方法,刀具轨迹规划,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基于此制定了整体技术方案。针对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加工过程中工艺设计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对航天产品典型特征进行梳理,并对梳理的典型特征进行数控编程优化;采用图匹配算法完成了典型特征的自动识别;同时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基于典型特征的快速编程模块,该模块可自动识别加工特征,自动生成加工程序,避免由于工艺人员技术水平差异造成的编程质量与加工效率的差异,降低了人为出错几率。为提高壳体工艺设计质量,本论文针对壳体制定了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提高了成熟工艺方案指导性及可借鉴性;通过对机床软件和硬件性能进行分析,完成了基于机床性能的切削策略改进,以避免由于采用不同设备导致的加工效率差异;通过对刀具切削参数进行量化,完成了刀具标准化研究,以避免操作者需要根据刀具选定情况现场修改切削参数,导致的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验证快速编程模块生成程序的正确性,避免加工过程中机床与零件、刀具与零件间发生碰撞,本论文采用VERICUT软件建立真实环境下的程序仿真模型,并选取某壁板壳体做为研究对象,结合自主开发的快速编程技术对该零件进行试切验证。仿真与试切结果表明,该快速编程模块生成的程序准确可靠,提高了加工效率及质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谢帅林[3](2018)在《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高端3C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等质量和性能的基础上,消费者对3C产品的外观细节要求更高。其中3C产品壳体进过内腔铣削、表面注塑加工后,产品会在生产、装夹过程中产生变形,此时如果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过渡区倒角加工,倒角宽度不一致。本文针对3C产品壳体具有非线性变形误差的特点,研究基于在机测量的高效率、高精度的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算法。针对在机测量系统存在着硬件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采用标准球测量标定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测头等效半径,补偿通用型触发式测头的测量预行程误差。在此基础上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完成基于标准球靶点标定的测点任意法矢方向测量时测头半径补偿表,完善测量点沿法矢方向进给与测头等效半径之间的映射模型,进而实现测头半径误差高效而准确补偿。测量路径的好坏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本文研究并建立测量路径规划原则,同时完成测头标定和工件8点分中找正算法,减少装夹误差,完成工艺基准的修正。在遵循路径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完成基于自适应布局的测量点选择以及基于水平误差测量补偿的测量轨迹优化,并合理添加避障点,生成高效率、无碰撞的测量路径。针对壳体毛坯加工变形的测量结果分析,提出了基于测量点位密度分类的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补偿算法,补偿毛坯的变形,保证3C产品壳体过渡区等宽度、高精度加工。并构建工艺数据库,实现了测量再优化,提高测量效率及精度。基于上述的研究,开发出一款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编程软件。以典型的手机外壳倒角为例,进行实际加工与测量验证,证实了本文研究的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那雪姣,王宪庆[4](2016)在《浅析连接结构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以鼠标壳体连接结构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品设计中连接结构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连接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加工性、产品的外观形态、产品使用的便携性,甚至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的连接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点。然而连接结构形式多样,设计时受产品功能、产品使用环境等因素约束给设计带来很大困难,故本文以鼠标连接结构设计为例,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对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对产品设计师设计有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6年09期)

朱晓琳,张占峰,刘海青[5](2016)在《某产品壳体尖点尺寸的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产品壳体车削加工梯形环槽后无法实测尖点尺寸的难点,通过设计显微镜装夹工装,利用显微镜和数控机床屏显坐标数显功能,解决了梯形环槽重要尖点尺寸的在线测量问题。(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6年06期)

王瑰丽,孙芳,康霞[6](2015)在《某产品壳体同轴度检测难题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某产品壳体工艺初步设计中,采用通用检测方法检测同轴度时,发现实际的同轴度结果与理论要求值相差甚远,不能满足产品要求。针对上述检测难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并先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检测方法和改进加工工装的解决方案,通过反复的(本文来源于《科学导报》期刊2015-05-12)

汪仁杰,仲梁维[7](2015)在《基于SolidWorks的锅炉壳体产品族敏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锅炉产品的关键部件壳体设计难度大、设计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快速设计方法;建立了壳体产品族设计模板,并详细论述了关键零部件的几何建模方案和工程图的优化处理过程;最后,开发出了壳体产品族的快速设计平台,实现了壳体从结构设计、几何变形到生成产品数据文档的完整流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5年01期)

刘立伟,姜春茂,刘海艳,柳燕,付伟[8](2014)在《某产品壳体毛坯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榴弹壳体毛坯材料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主要研究钢管一次收口工艺的改进。根据钢管收口过程的变形规律,改进已有工装、模具,最终实现壳体毛坯由钢管一次收口成形的工艺。工艺改进后,材料利用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制造与验收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国防制造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罗家莉,杨九瑞[9](2014)在《基于模块化的壳体结构设计——以手持类产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进行壳体结构的多样化设计,最终实现产品多样化的设计目标。通过对壳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以功能为核心的壳体模块划分方法,将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与壳体结构设计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壳体结构设计中运用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归纳出壳体结构的模块化设计程序;借助壳体结构的模块化设计程序,能够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4年10期)

李治洲[10](2014)在《矿用隔爆型电气产品壳体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它将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用性非常好。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中80%以上的电气设备采用了这种防爆形式。隔爆外壳的设计对于保证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和美观性至关重要。着重针对隔爆型壳体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4年07期)

壳体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整体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加工的种类、状态和数量越来越多,其结构特征的复杂程度和集成度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航天生产任务需求及越来越短的产品研制与批产周期,对数控加工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编程作为数控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加工质量,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数控编程效率低、出错率高。因此,为了实现航天壳体类产品的高效高质数控加工,快速可靠的数控编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针对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编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航天壳体类零件典型结构的数控加工快速编程技术,通过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基于CAD及CAM系统的高效编程方法。应用该高效编程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控编程效率和型号研发阶段及技术状态更改阶段的工艺设计反应能力,而且提高了批产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特征建模方法,刀具轨迹规划,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基于此制定了整体技术方案。针对航天壳体类产品数控加工过程中工艺设计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对航天产品典型特征进行梳理,并对梳理的典型特征进行数控编程优化;采用图匹配算法完成了典型特征的自动识别;同时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基于典型特征的快速编程模块,该模块可自动识别加工特征,自动生成加工程序,避免由于工艺人员技术水平差异造成的编程质量与加工效率的差异,降低了人为出错几率。为提高壳体工艺设计质量,本论文针对壳体制定了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提高了成熟工艺方案指导性及可借鉴性;通过对机床软件和硬件性能进行分析,完成了基于机床性能的切削策略改进,以避免由于采用不同设备导致的加工效率差异;通过对刀具切削参数进行量化,完成了刀具标准化研究,以避免操作者需要根据刀具选定情况现场修改切削参数,导致的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验证快速编程模块生成程序的正确性,避免加工过程中机床与零件、刀具与零件间发生碰撞,本论文采用VERICUT软件建立真实环境下的程序仿真模型,并选取某壁板壳体做为研究对象,结合自主开发的快速编程技术对该零件进行试切验证。仿真与试切结果表明,该快速编程模块生成的程序准确可靠,提高了加工效率及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体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凡亮.某产品燃料舱壳体渗漏原因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2].战祥鑫.壳体产品典型结构数控加工快速编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谢帅林.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那雪姣,王宪庆.浅析连接结构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以鼠标壳体连接结构设计为例[J].工业设计.2016

[5].朱晓琳,张占峰,刘海青.某产品壳体尖点尺寸的检测方法[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6

[6].王瑰丽,孙芳,康霞.某产品壳体同轴度检测难题的改进[N].科学导报.2015

[7].汪仁杰,仲梁维.基于SolidWorks的锅炉壳体产品族敏捷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5

[8].刘立伟,姜春茂,刘海艳,柳燕,付伟.某产品壳体毛坯工艺改进[J].国防制造技术.2014

[9].罗家莉,杨九瑞.基于模块化的壳体结构设计——以手持类产品为例[J].设计.2014

[10].李治洲.矿用隔爆型电气产品壳体设计分析[J].煤矿机械.2014

标签:;  ;  ;  

壳体产品论文-孟凡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