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改良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贾爱英(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11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时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4例行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应用改良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治了后产后出血停止。避免了切除子宫、无术后并发症、子宫复旧、月经复潮均无异常。结论改良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便、止血迅速可靠、无需特殊器械、成功率高、无术后并发症,是剖宫产术中发生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及有效的止血方法。

【关键词】改良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274-0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居于产后出血的首位。而多种因素影响,剖宫产率在产科的居高不下,使得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率上升,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采用改良式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发生的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治疗与方案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行剖宫产5520例,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104例,其中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4例.患者年龄19至41岁,孕周36周至42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16例。剖宫产指症为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双胎妊娠,臀位,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瘢痕子宫等。

剖宫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剖宫产史者子宫下段切口选在原切口上1cm处,术中胎盘娩出后即发生大出血,继而子宫软如皮囊。给予缩宫素应用,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应用,应用部位“8”字缝合及结扎子宫动静脉上行的综合措施,仍无效后,实施改良背带式缝合术。

1.2手术方式:首先将子宫托出腹腔双手挤压子宫,使子宫前后壁紧贴,观察出血是否减少。如出血明显减少,则以“1-0”号可吸收线常规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膜层。将子宫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用“2-0”可吸收线圆针从子宫切口下方3cm右中1/3处穿入子宫,在切口上方3cm处穿出。依次穿过浆膜层、肌层,均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于宫体中部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一针,深达肌层,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缝线绕过肌底达子宫后壁,于宫体中部机子宫下段相对于前壁部位同法各缝合1针,留线。同法于子宫左中1/3处进行缝合。助手纵向挤压子宫,术者小心、缓慢的拉紧缝线,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然后子宫下段前壁两线打结,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无出血或基本停止,关腹。

2结果

24例在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经改良背带式缝合术的治疗,出血均停止。术后无血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切除子宫,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于术后两月常规复查B超,子宫复旧均良好,随访20例,月经复潮正常。其中两例已在次妊娠,并再次行剖宫产术,术中无产后出血发生。

3讨论

产后出血通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例,发生率2%—3%,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1]。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般处理方法有:按摩子宫、药物作用(缩宫素、前列腺素等)、宫腔填塞、子宫动静脉结扎、动脉栓塞术等这些方法可能无效、亦可能事先无备或需较高技术。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为挽救生命,保留生育能力,避免切除子宫可采用以上术式使子宫纵向压缩状态。子宫肌壁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被动关闭,出血迅速停止。[2]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易学、止血迅速可靠且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及手术技巧,成功率高,且无术后并发症。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骆亚平,李国选,户瑞丽.改良B-Lyuch缝线术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9):559-560.

标签:;  ;  ;  

改良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