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同步论文-唐丽园,王中华,王建生

分布式同步论文-唐丽园,王中华,王建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系统,数据同步,数据分发服务,REST服务

分布式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唐丽园,王中华,王建生[1](2019)在《面向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同步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机系统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数据爆炸需求,从而分布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构建分布式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分布式节点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一直都是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分布式应用场景的需求决定了数据同步技术实现,并且物理环境的异同也导致技术实现方案存在差异。分析对比了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数据同步策略,并针对嵌入式环境提出了一种结合DDS中间件和REST服务的数据同步方案,用于解决嵌入式系统的跨平台数据共享问题。(本文来源于《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05)

陈佳瑜,李征,张骞,蔡旭,熊坤[2](2019)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阻抗边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虚拟同步控制变换器的并网运行阻抗边界确定方法,导出同时满足并网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性能、稳定极限、系统负载允许变化范围和小信号稳定性的阻抗边界条件。给出了虚拟阻抗的配置方法,可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控制性能与稳定性。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阻抗边界和虚拟阻抗配置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部分实物装置实验案例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1期)

冀虎,张达,戴锐,石雅倩[3](2019)在《一种适用于地下矿山分布式系统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矿山分布式系统的时间同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下矿山分布式系统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基于IEEE1588-2008时间同步协议研发出了主时钟和从时钟,通过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的方式,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进行时间同步测试,整个系统实现了亚微秒时间同步精度,有效解决了地下矿山分布式系统间的实时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2期)

王旭,陈晔,郑宾[4](2019)在《基于ARM的分布式测试系统时钟同步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PTP精密时间协议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基于ARM(STM32F407)芯片及其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了时钟同步与触发单元(MAC层获取硬件时间戳),进而通过相关软件(包括时钟同步软件,TCP/IP协议栈移植等)设计从而实现分布式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大量相关实验(两时钟节点网线直连,两节点交换机相连,定时触发输出等)结果表明:组网的各时钟同步与触发单元实现了亚微秒级时钟同步精度和精确同步触发功能。该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能够满足一般分布式测试系统同步需求。(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頲,白桦,唐晓铭,黄庆卿[5](2019)在《分布式全局精确时钟同步状态追踪:能观测性观测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观点下的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分析,提出绝对时钟状态量测模型的能观测性问题.启发于量测状态向量空间与状态向量运算法则,转化为本质上向量空间的同构映射原理,建立了以基本量测单元(Basic Measurement Unit,BMU)构建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等价变换下的能观测性解耦量测模型.该方法揭示了在双向信息交换下对称量测性能的本质,在量测模型满足能观测性的必要条件下实现时钟状态追踪的Kalman filtering算法.本文算法不依赖于优化的初始点设置,初始点选择具有鲁棒性,并且对于网络连接性的变化具有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能观测性量测模型能实现规模化扩展,设计的算法具有局部和全局一致的MMSE量测性能,接近于贝叶斯CRLB(Cramer-Rao Lower Bound)量测性能边界.(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亮,周晶,孙喜民,张宾[6](2019)在《分布式数据库跨数据中心同步数据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分布式数据库跨数据中心的同步涉及的数据结构、数据一致性级别、数据一致性策略以及跨数据中心的同步机制设计原理、组网原理和高可用机制设计原理。(本文来源于《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7)

阿旺多杰[7](2019)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普遍存在出力突变,缺乏电压和频率动态调节能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并网分布式光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利用互补PWM控制的DC-DC变换器将超级电容引入到逆变器直流侧,快速补偿光照突变及负荷变化引起的不平衡功率,稳定直流母线的电压。介绍了一种利用开关频率、变换器两侧电压值、超级电容的最大输出功率,快速确定纹波电感与电容器参数的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建立了其模型,并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电网的运行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8](2019)在《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Windows Server集成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可让局域网用户通过单一的访问点访问网络中多台文件服务器,重要的文件夹可通过DFS复制功能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之间实现数据的同步,为数据提供冗余和访问的负载均衡。配置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拓扑介绍本章节通过图4所示结(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8期)

李健康,韦笃取,罗晓曙,覃英华[9](2019)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感性负载网络混沌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永磁风力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节点,以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作为感性负载网络节点,研究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感性负载网络混沌振荡同步控制。首先基于改进函数投影同步方法设计混沌同步控制器,使PMSG和PMSM实现同步,且通过改变某些参数取值,可以调节同步时间;然后运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理论证明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保证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董军刚,王丽荣[10](2019)在《一种分布式电源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发电是未来电力可持续使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降低了电网的整体惯性,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采用虚拟同步控制方法,可以使得分布式电源具有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且其惯性大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是一重要优势。研究了已有的虚拟同步控制方法,分析了系统惯性与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可根据频率变化率自适应改变惯性时间常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搭建的微电网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对弱电网系统的良好支持作用。(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07期)

分布式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虚拟同步控制变换器的并网运行阻抗边界确定方法,导出同时满足并网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性能、稳定极限、系统负载允许变化范围和小信号稳定性的阻抗边界条件。给出了虚拟阻抗的配置方法,可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控制性能与稳定性。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阻抗边界和虚拟阻抗配置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部分实物装置实验案例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丽园,王中华,王建生.面向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同步策略研究[C].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论文集.2019

[2].陈佳瑜,李征,张骞,蔡旭,熊坤.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阻抗边界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冀虎,张达,戴锐,石雅倩.一种适用于地下矿山分布式系统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设计及实现[J].中国矿业.2019

[4].王旭,陈晔,郑宾.基于ARM的分布式测试系统时钟同步研究及实现[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5].王頲,白桦,唐晓铭,黄庆卿.分布式全局精确时钟同步状态追踪:能观测性观测器分析[J].电子学报.2019

[6].张亮,周晶,孙喜民,张宾.分布式数据库跨数据中心同步数据研究与设计[C].生态互联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9

[7].阿旺多杰.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控制策略[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9

[8]..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数据同步[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

[9].李健康,韦笃取,罗晓曙,覃英华.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感性负载网络混沌同步控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董军刚,王丽荣.一种分布式电源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传动.2019

标签:;  ;  ;  ;  

分布式同步论文-唐丽园,王中华,王建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