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模型论文-李家柱,邹强,钟秤平,陈剑,张瑞

刚度模型论文-李家柱,邹强,钟秤平,陈剑,张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刚度,子结构分析,传递路径分析,逆子结构法

刚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柱,邹强,钟秤平,陈剑,张瑞[1](2019)在《一种动刚度识别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系统子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基于该方法引入了一种能够减少频率响应函数测量次数的动刚度识别方法。先后通过集总参数模型和某轻型卡车发动机悬置动刚度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将该方法与传统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相结合,给出了测试与分析流程,对样车怠速工况下动力总成引起的仪表台振动响应实施TPA。采用悬置动刚度法对动力总成路径载荷进行了识别,求解与分析各路径贡献量,确定了最主要的贡献路径为右后悬置X向至仪表台测点的传递路径,为今后的优化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郭猛,李薇薇,贾英杰[2](2019)在《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动变形是砌体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一种变形机制,对砌体墙受力全过程中的等效抗侧刚度产生影响,考虑转动变形影响对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对于提高砌体结构在开裂后的地震作用分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考虑转动变形对砌体墙抗侧刚度的影响,在既有抗侧刚度模型基础上,引入高宽比及转动变形调整系数对弹性刚度计算模型中的弯曲变形部分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根据相关砌体墙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初步得到了转动变形刚度调整系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等效抗侧刚度算法与传统弹性刚度算法相比,所有墙段刚度均下降,高宽比越大,等效刚度下降越多,分担的地震作用越小;高宽比越小及带有窗下墙的墙段,转动变形影响导致的刚度下降相对较少,其分担的地震作用相应增加。(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孙宝财,丁雪兴,陈金林,张伟政,严如奇[3](2019)在《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摩擦振动规律,用分形参数表征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形貌特性,根据重新建立的微凸体接触变形方式,以及概率理论建立了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通过与相关实验数据和模型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与正确。对影响法向接触刚度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向接触刚度随分形维数、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接触面积一定时,法向接触刚度随特征尺度、摩擦因数的增大逐渐减小。相比于分形维数、特征尺度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摩擦因数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干气密封摩擦振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朱希玲,荆建平[4](2019)在《基于气穴模型的动压轴承动态油膜刚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诺方程很难准确反映动压轴承高速转动过程中引起的周向惯性效应、动态挤压效应等的影响,进而导致油膜动态刚度计算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轴承设计的现状,提出用ADINA软件先求解瞬态油膜压力分布和瞬态油膜力,得到轴心轨迹,然后结合差分计算模型计算油膜动态刚度的方法。该计算方法基于流固耦合和气穴模型,定义油膜和轴的流固耦合时,采用任意的拉格朗日-欧拉(ALE)算法有效避免了油膜网格畸变的问题,再现轴心动态平衡过程和叁维流场压力分布的动态发展过程,得到瞬态过程中的动态油膜力和动态油膜刚度。试验结果和基于流固耦合和气穴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基本吻合,说明该基于流固耦合和气穴模型的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9期)

严宇蒙[5](2019)在《曲线段箱梁采用单梁模型计算时梁顶与支座顶约束刚度模拟取值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弯桥计算中,支座反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全桥的计算结果及安全性。因此,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模拟时的边界条件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分别建立单梁模型和梁格模型进行支座反力的比较,对梁体与支座之间的简化约束条件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9期)

苏荣海,李少杰,徐茂洲[6](2019)在《下肢刚度模型的测量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刚度是观察运动过程下肢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下肢刚度的测量通常以垂直刚度、腿部刚度和关节刚度3种模型来近似表示。3种刚度模型在解释下肢运动行为时是有概念上的差异的,然而部分研究却混淆不清。对3种刚度模型的测量方法与应用进行梳理,对以往文献所建议各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归纳。结果表明:1)垂直刚度主要测量下肢垂直方向的刚度,而腿部刚度则是以测量肢段刚度为主,特别在非垂直方向的动作测量中不能等同视之;2)垂直刚度或腿部刚度较适用于单一动作的测量,关节刚度则较适用于多关节动作的测量;3)在统一下肢刚度定义与计算模式基础上,下肢刚度与运动表现、运动伤害以及生理衰老之间的关系期待得到进一步解释。(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7](2019)在《充液弯管连续/离散模型振动的动刚度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充液弯管叁维振动模型切入,应用动刚度法构建了弯管及直管单元的振动求解方法,进而用于组装求解充液管系的振动,可同时适用于含弯管单元的连续模型或只含直管单元的离散模型;通过算例对比,证明动刚度法比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在计算效率和精度上有所提升;与充液L型管道振动实验测得的加速度频响曲线对比,验证了本文对于管道组装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分析了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的区别及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基伟,姚卫星,宗俊达,陈普会[8](2019)在《复合材料剩余刚度概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的疲劳剩余刚度分布数据是FRP结构疲劳可靠性评估的基础数据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剩余刚度概率模型。该模型的中值曲线为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的组合,且在给定归一化寿命下的剩余刚度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完成了两种铺层的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试件静载及疲劳试验,得到两种材料不同载荷下的剩余刚度变化曲线。通过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跃,闵建刚,王兴必[9](2019)在《板式橡胶支座刚度对桥梁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两种考虑与不考虑支座刚度的简支T梁Midas有限元模型,研究板式橡胶支座桥梁支座刚度对于桥梁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支座刚度与否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小,但对结构变形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文博[10](2019)在《连接单元对模型刚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元分析中,MPC和RBE2单元通常作为连接单元来模拟连接件,本文设计了简单的双梁模型并计算了其解析解,基于MSC.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双梁模型的有限元解,通过有限元解与解析解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两种连接单元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MPC协调平动是传统意义上的铰接,MPC协调平动和转动并非刚性连接,RBE2协调平动是一种半刚性单元,而RBE2协调平动和转动是一种刚性连接。(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刚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动变形是砌体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一种变形机制,对砌体墙受力全过程中的等效抗侧刚度产生影响,考虑转动变形影响对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对于提高砌体结构在开裂后的地震作用分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考虑转动变形对砌体墙抗侧刚度的影响,在既有抗侧刚度模型基础上,引入高宽比及转动变形调整系数对弹性刚度计算模型中的弯曲变形部分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根据相关砌体墙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初步得到了转动变形刚度调整系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等效抗侧刚度算法与传统弹性刚度算法相比,所有墙段刚度均下降,高宽比越大,等效刚度下降越多,分担的地震作用越小;高宽比越小及带有窗下墙的墙段,转动变形影响导致的刚度下降相对较少,其分担的地震作用相应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柱,邹强,钟秤平,陈剑,张瑞.一种动刚度识别模型及其应用[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郭猛,李薇薇,贾英杰.基于弯曲变形修正的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孙宝财,丁雪兴,陈金林,张伟政,严如奇.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J].振动与冲击.2019

[4].朱希玲,荆建平.基于气穴模型的动压轴承动态油膜刚度计算方法[J].润滑与密封.2019

[5].严宇蒙.曲线段箱梁采用单梁模型计算时梁顶与支座顶约束刚度模拟取值的讨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6].苏荣海,李少杰,徐茂洲.下肢刚度模型的测量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

[7].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充液弯管连续/离散模型振动的动刚度解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9

[8].陈基伟,姚卫星,宗俊达,陈普会.复合材料剩余刚度概率模型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9].徐跃,闵建刚,王兴必.板式橡胶支座刚度对桥梁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10].王文博.连接单元对模型刚度的影响分析[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刚度模型论文-李家柱,邹强,钟秤平,陈剑,张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