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模糊性论文-郑金海

语法的模糊性论文-郑金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的模糊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型范畴,语法单位内部结构,模糊性,认知

语法的模糊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金海[1](2014)在《从原型范畴视角审视英语语法单位内部结构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家族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原型范畴是范畴化的结果,范畴化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对相似性和连续性的记录。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认知的需要,在对语法单位内部结构切分时可能产生不完全精确或不同类别间界限的模糊不清,这就是英语语法单位内部结构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反映了语言的灵活性、复杂性和变异性。同时,原型范畴理论关于典型成员和边缘成员的不同地位对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杨雪芹[2](2013)在《语法隐喻分类界限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隐喻的分类在Halliday创建的语法隐喻理论建构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简略讨论语法隐喻的多种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抽象名词和跨范畴化等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聚焦语法隐喻分类界限的模糊性,旨在建立以下认识:语法隐喻是一个分级的现象,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我们要接受其模糊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30期)

封宗信[3](2012)在《语言的不确定性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确定性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特征。韩礼德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有的许多范畴概念描写语法和语法系统里的不确定性;90年代以来,他从"以语法方式思考"的语法学角度更细致地分析了语言各个层面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并明确提到了模糊逻辑概念。本文通过讨论语言(学)的不确定性问题和韩礼德对模糊性的正视和深入分析,指出系统功能语法和语法学理论直接触及到逻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关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2年05期)

张红深[4](2012)在《语法模糊性哲学理据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张红深[5](2011)在《论英语语法模糊性的哲学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是人类对纷繁复杂语言现象的抽象化和模块化,即范畴化。然而,由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类的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借助语言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语法范畴与概念范畴间必然存在差异性,因而导致了语法范畴的模糊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张红深[6](2011)在《论语法隐喻与英语语法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隐喻研究框架,还在于它与雷考夫等人的词汇隐喻互为补充,揭示人类语言通过思维机制认识乃至构建真理的努力。语法的模糊性是人类范畴化的结果,用范畴理论解构语法隐喻无疑对揭示人类语言的进化规律具有积极意义。而从语法隐喻的视角解释语法的模糊性具有重要的语言哲学及语言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周建良[7](2011)在《从功能语法看英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模糊不仅存在于英语的词汇、语义、修辞里,而且也存在于英语的某些句法结构里。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框架,采取多级阶分析法,对句法模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为模糊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09期)

张莉[8](2009)在《从语法的模糊性看学生的系统语误》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其语法的模糊性决定了根据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也具有模糊性,因此不能简单的说一个句子是绝对错误。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使用简单√、×的质疑,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考虑到英语语法的模糊性。笔者从语法模糊性着手,结合语言学对语误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作业中语误的判断问题,(2)批改方式问题。(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陈娴[9](2008)在《浅论现代汉语语法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等五级,这五级语法单位在其中心无疑是明晰的,然而在其边缘却存在大量的"中间状态"。语法学界时常为某个语言片断是语素还是词、是词还是短语等争论不休;词的语法分类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语法学界,不同的语法研究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归类,分歧便由此产生。本文主要通过提出语法学界有代表性的争论问题,分析研究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模糊性情况和词类的模糊性情况,并探讨其模糊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8年04期)

傅昌萍[10](2007)在《语法范畴模糊性研究:对立面中和现象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法学和语义学的许多领域,要划分出明确、独立的类别是不可能的,类别模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连续统一体,其中间界限是相当不确定的。语言的表达式因而一方面体现出语言的无交叉、无延伸,即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清晰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彼中有此,此中寓彼,无明确界限的模糊性的一面。本文围绕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在语际转换时应对语法模糊现象所采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语法的模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法隐喻的分类在Halliday创建的语法隐喻理论建构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简略讨论语法隐喻的多种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抽象名词和跨范畴化等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聚焦语法隐喻分类界限的模糊性,旨在建立以下认识:语法隐喻是一个分级的现象,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我们要接受其模糊性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的模糊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金海.从原型范畴视角审视英语语法单位内部结构的模糊性[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

[2].杨雪芹.语法隐喻分类界限的模糊性[J].名作欣赏.2013

[3].封宗信.语言的不确定性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模糊性[J].外语学刊.2012

[4].张红深.语法模糊性哲学理据的再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张红深.论英语语法模糊性的哲学根源[J].长春大学学报.2011

[6].张红深.论语法隐喻与英语语法的模糊性[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

[7].周建良.从功能语法看英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J].青年文学家.2011

[8].张莉.从语法的模糊性看学生的系统语误[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9].陈娴.浅论现代汉语语法的模糊性[J].内江科技.2008

[10].傅昌萍.语法范畴模糊性研究:对立面中和现象及其翻译[J].外语研究.2007

标签:;  ;  ;  ;  

语法的模糊性论文-郑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