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教学要改革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把数学同相关学科知识相联系。只要能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就为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数学家祖冲之提出的圆周率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以及他的儿子祖暅总结出的“等积”公理比意大利的卡发雷利要早一千二百多年。这些事例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爱国主义教育之效。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的数据,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编成学生习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热爱家乡、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结合所学知识,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

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如刘徽与“割圆术”、欧拉与“七桥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蜚声国际的数学故事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素养培养的圣殿。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素养逐步提升,使学生在充满愉悦教育氛围中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渗透美育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挖掘数学美,以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形象的、想象的直觉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实在学数字0到9时,每个数字都有规范的格式,讲究大小适中,才能有美观标准,这是数字的美。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时时注重美育的渗透。例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形体美、对称美,分数的书写美,统计图的制作美,等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语言简洁,逻辑性强而又富有风趣,板书应该设计合理,位置要适中、字迹要工整、行距要均匀、重难点要突出、色彩要搭配合理,给学生以美感,并以此为示范,使学生的书写体现美。

教师要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行为美,如不撒谎,作业认真不马虎、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唯物辩证法思想,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数学新课程要求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方法。较之于数学知识、技能及数学方法、策略而言,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方法更为内隐,常蕴含于许多看似普遍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地予以把握,并在课堂中予以传递。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数学中的认数教学,由实物过渡到抽象的数;一些概念、定义、性质、法则由倒推过渡到一般的规律;几何初步知识由实物、图形等推导出特性、公式;应用题要总结出解题规律,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数中,通过数的分解和组合,让学生明白分解的组合是对立的,又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而且方法不唯一。就拿7来说,能把7分解成1+6、2+5、3+4等,反过来它们又都能组成7。

作为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指出探究的方向,让学生不能只是让学师那里学习解题的经验,应让学生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课堂中只有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因势利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能力。

数学素养可以成为一种修养,是展现一个人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甚至一种思维方法。数学素养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成为一个目标,通过老师的不断指导,在课堂上严格贯彻为学生的一生服务的理念,让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震.小学教师应有的数学素养与必备的数学基本功[J].今日科苑.2008.(06).

[2]孙博.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3]赵统伟.活用解决问题策略培育数学素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5]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标签:;  ;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