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化标志物论文-丁小明,许嵘,张文州,谢志新

甲基化标志物论文-丁小明,许嵘,张文州,谢志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化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膀胱癌,表观遗传,转录因子21,焦磷酸测序技术

甲基化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丁小明,许嵘,张文州,谢志新[1](201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候选生物标志物转录因子21的甲基化机制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候选生物标志物转录因子21(TCF21)甲基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疑似膀胱癌患者142例,其中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膀胱癌80例为研究组,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非膀胱癌共62例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尿标本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研究组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对照组病灶组织中TCF21甲基化水平,并检测研究组、对照组和健康组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分别比较膀胱癌组织、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膀胱癌组织TCF21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液TCF21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男性、年龄>60岁、高的TNM分期和高分级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和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更高(P<0.05)。膀胱癌组织与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对膀胱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且两者的诊断意义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TCF2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均具有较高的甲基化水平,并且与病理特点相关,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尿液对于膀胱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学栋,尚文慧,李晓琴,常宇[2](2019)在《肺鳞状细胞癌特异性甲基化候选诊断标志物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化异常是肿瘤早期的频发事件,DNA甲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并且可以在血液中非侵入性地检测到,因此DNA甲基化具有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为了找到肺鳞状细胞癌(LUS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提出了一种LUSC特异性候选诊断标志物的识别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的LUSC的甲基化数据集,通过比较LUSC与正常肺组织和其他癌症类型,得到了6个LUSC特异性甲基化位点,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六折交叉划分数据集,验证特异性标志物的有效性. 6个标志物的组合在预测LUSC方面达到约93%~99%的灵敏度,在排除正常组织时达到100%的特异性,在排除其他癌症时达到约99%的特异性.我们的研究为LUS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冷霞,王芳军,周培,高昳,仲芹芹[3](2019)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SEPT9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测定其外周血表达水平可评估受检者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正常对照组57例、腺瘤组61例和结直肠癌组71例患者,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测定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测定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CA21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SEPT9联合CEA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腺瘤组、结直肠癌组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0、6. 6%、52. 1%。结直肠癌组CEA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腺瘤组(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PT9、CE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 817、0. 707和0. 7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PT9、CEA诊断结直肠癌的OR值分别为1. 394(1. 198~1. 762)、1. 325(0. 997~1. 622)。结论:随着疾病进展,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升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和CEA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率。(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强[4](2019)在《氟暴露儿童智力发育相关基因NNAT甲基化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850K甲基化芯片、二代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横断面研究中筛选和验证氟暴露儿童智力发育相关基因NNAT的甲基化状态,探索氟暴露、DNA甲基化与儿童智力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课题组于2017年在河南省开封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许县实施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四个行政村为调查地点,整群抽取地方性氟中毒村和对照村中共四所小学的二至六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地方性氟中毒村选取8例尿氟浓度较高且患有氟斑牙的代表性样本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另选取8例对照村的代表性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850K甲基化芯片筛选两组人群基因组DNA的差异甲基化区域: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表性样本共100例,采用MethylTarget二代测序技术验证芯片筛选出的智力相关差异甲基化区域;使用甲基化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所有研究对象共822例DNA样品中,验证测序得到的NNAT基因差异甲基化区域;比较两组人群智商的差异,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氟暴露、NNAT基因甲基化和儿童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1.通过850K甲基化芯片筛选出237个差异甲基化位点,139种差异甲基化基因和212个差异甲基化区域。2.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甲基化基因的GO富集分析筛选出统计学差异的生物过程条目70个,细胞成分条目15个和分子功能条目24个;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统计学差异的细胞通路11个。3.MethylTarget二代测序验证从课题组相关的9种差异甲基化基因中验证出CALC4、NNAT和MTHFD1共3种基因差异甲基化区域存在统计学意义。4.暴露组393例样本NNAT基因甲基化水平为99.14%(98.85%,99.38%),对照组429例样本为99.15%(98.82%,9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层后,10岁和11岁暴露组儿童NNAT基因甲基化水平显着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儿童(分别P<0.05);当尿氟浓度低于1.2mg/L时,NNAT基因甲基化水平随着尿氟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尿氟浓度高于1.2mg/L时,NNAT基因甲基化水平随着尿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5.暴露组儿童的平均IQ得分为122.42±13.00,显着高于对照组儿童的120.52±14.00(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层后,11岁暴露组儿童的IQ得分为120.59±12.50,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为115.58±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尿氟浓度低于1.6mg/L时,IQ得分随着尿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尿氟浓度高于1.6mg/L时,IQ得分随着尿氟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1.甲基化芯片和二代测序技术筛选并验证NNAT基因为氟暴露易感的影响儿童智力的差异甲基化基因。2.氟暴露可以影响儿童NNA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智力水平,不同氟暴露浓度下NNA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智力水平均呈分段线性关系。3.NNAT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氟暴露致儿童智力水平改变存在重要联系。(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刘洁,彭微,龚宗跃,徐筱红,刘映[5](2019)在《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DNA甲基化表型标志物初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和鉴定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异常甲基化基因。方法:我们拟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甲基化芯片,对比分析两种细胞DNA甲基化表达谱差异,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验证获得的异常甲基化基因。结果:利用DNA甲基化谱芯片对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两个细胞系的基因组DNA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发现1 095个甲基化差异位点;并筛选出36个高甲基化,14个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然后通过MS-PCR方法对这50个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在细胞水平上又进行了验证分析,最终筛选出与甲基化谱芯片结果一致的14种基因,包括11种高甲基化和3种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结论:胃癌癌细胞发生顺铂耐药时,细胞基因组存在广泛的DNA甲基化修饰改变。(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嘉美[6](2018)在《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其恶性程度高,诊断难度大,一经发现即为晚期,寻找能够早期检测胰腺癌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使用无偏倚的新一代测序法(RRBS测序)识别和验证胰腺癌的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获得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评估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肿瘤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四个连续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前叁个以组织为基础的研究中,实验组为胰腺癌组织,设置两个对照组,第一个对照组为正常胰腺组织,第二个对照组为非胰腺癌或结肠肿瘤患者的结肠上皮组织,分别各20例。首先对20例胰腺癌组织、20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正常结肠上皮组织中的DNA进行RRBS测序,使用残余方差逻辑回归方程鉴定甲基化DNA标志物。用一个更敏感的试验系统(甲基化特异性PCR)从技术角度验证这些发现,在一个独立的、对照的组织样本中从生物学角度验证这些发现。第四个研究以胰液为研究样本从临床角度验证,在超声内镜检查、ERCP或EST术时对20例胰腺癌组、20例慢性胰腺炎组和20例正常胰腺组注射促胰液素,收集胰液后进行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和KRAS基因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并比较两者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用95%置信区间(CI)区别比较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以及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对性别、年龄、吸烟及肿瘤临床分期和部位等指标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估计离散参数,最终得出是否具有相关性,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RRBS测序和MSP引物设计试验分析测得组胰腺癌组织中可疑标记物有38个,其中CD1D,KCNK12,WT1和CLEC11A的AUC值(95%置信区间)分别是0.95(0.92-1),0.92(0.93-1),0.90(0.86-1)和0.84(0.84-1)。实验组标记物的甲基化数值比对照组高30倍甚至100倍以上。在胰液验证试验中,RBBS测序方法测得的甲基化DNA标志物的AUC值介于0.72和0.94之间。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的胰液中CD1D,KCNK12,CLEC11A和KRAS的AUC值分别是0.90(0.86–0.98),0.87(0.80–0.95),0.84(0.76–0.95)和0.74(0.64–0.86)(P=0.001),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组的胰液中CD1D,KCNK12,CLEC11A和KRAS的AUC值分别为0.90(0.85–0.98),0.72(0.61–0.86),0.75(0.64–0.87)和0.62(0.49–0.74)(P=0.03)。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能特异性鉴别实验组和对照组。CD1D能发现75%的胰腺癌患者,特异性为94%,假阳性率为10%(P<0.01)。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肿瘤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测得P值分别为0.06,0.4,0.07,0.052,0.0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发现和验证了与胰腺癌密切相关的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年龄、性别、吸烟对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与胰腺癌之间的关联强度无显着影响,肿瘤分期为T1T2期或T3T4期以及肿瘤位于胰头胰体或胰尾对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数值也无明显区别。(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7)

秦海,华扬,石洋,李鹏[7](2018)在《基于mRNA和miRNA表达谱及基因甲基化谱的直肠腺癌发生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综合分析高通量mi RNA/m RNA的表达数据及DNA甲基化数据,研究直肠腺癌(READ)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mi RNA/m RNA表达数据及DNA甲基化数据。利用DESeq2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的mi RNA(DEmi RNAs)、m RNA(DEm RNAs),利用COHCAP软件包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DMSs)。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构建DEmi RNAs与DEm RNAs的调控网络和DNA甲基化与DEm RNAs调控网络,获得DEmi RNAs与DEm RNAs负调控关系对(DEmi RNA-DEm RNA),以及DNA甲基化与DEm RNAs的负调控关系对(DNAmethylation-DEm RNA)。利用KEGG分析得到异常甲基化的DEm RNAs富集的通路。最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验证其中差异显着的DEm 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数据中筛选到了1 192个DEm RNAs,27个DEmi RNAs,通过靶基因筛选,获得1 987个mi RNA-m RNA调控关系对。得到446个甲基化异常的基因,6 403个异常甲基化的Cp G位点。通过对446个异常甲基化基因和668个DEm RNAs的关联性分析,发现50个DEm RNAs(39个下调和11个上调)伴有高甲基化,同时受到DEmi RNAs的负调控。这50个DEm RNAs显着富集于c AMP、昼夜节律和谷氨酸等信号通路。q RT-PCR结果显示DEm RNAs表达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受到DEmi RNAs负调控的7个高甲基化基因(SORCS1、PDZRN4、LONRF2、CNGA3、HAND2、RSPO2和GNAO1)可能促进了READ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段练[8](2018)在《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表达的甲基化调控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超过肿瘤及其他疾病,居于全球死因首位。2015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110/10万,全世界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有共有5600万。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已有很多方法,包括介入术、搭桥术、抗凝溶栓等,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利用中医药对冠心病进行干预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协同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这些疗效和证据是否具有更深入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表观遗传学作用网络,是否可以进一步探寻中医药协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通过表观遗传关键节点的改变,是否有可能获得冠心病的生物标志物,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希望借助现代医学的手段及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中医理论冠心病血瘀证加以客观化有利于冠心病的病证结合治疗,有利于对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理解。文献研究PNS干预冠心病的机制研究和系统性评价1 方法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传统中医药叁七表现出巨大潜力,同时因具有抗炎、降脂和抗凝叁大作用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叁七的主要成分,叁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 saponins,PNS)的干预在减轻了主动脉内膜病变程度的同时,使其血脂、炎症、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显着改变,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中药。对叁七干预冠心病疗效的评价是根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声明的推荐报告项目进行的。搜索从建库到2017年2月的数据,包括以下数据库:CENTRAL,MEDLINE,EMBASE数据库,WHO ICTRP,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纳入了所有基于PN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参考Cochrane手册,我们评估了每项研究的偏倚风险。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2结果本系统评价总共纳入17项研究共2315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研究结果表明,PNS在减少主要终点,心电图,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在内的症状改善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终点事件在口服PNS 加常规用药(PNS plus conventional medicine,PPCM)的 680 例患者中有 21 例(3.0%),而单用传统药物治疗的680例患者(7.8%)中有53例。PPCM对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降低1.88min),硝酸甘油用量(降低1.13mg),TC降低0.79mmol/L,TG 降低 0.23mmol/L,LDL 降低 0.77mmol/L),HDL(增加 0.30mmol/L)。与传统药物组相比,口服PNS不良反应少见。然而,由于存在显着的异质性和低质量的研究结果,结果应谨慎对待。叁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也发现叁七总皂苷干预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叁七功善化瘀止痛,选择叁七总皂苷干预治疗冠心病血瘀证有较好的前期基础。实验研究实验一受甲基化调控的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croRNA筛选及验证1方法选择40例研究对象: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组1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血瘀证组10例,非冠心病血瘀证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所有受试者采集相关个人信息和临床信息。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每组各随机选取5例检测外周血有核细胞中DNA甲基化程度、miRNA和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以冠心病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作为主体,进行关联分析,构建DNA甲基化-miRNA-mRNA的基因调控网络。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将每组各10例样本中对基因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qPCR验证。2结果①筛选出UA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甲基化位点、miRNA和mRNA,共有28461个甲基化位点有差异(4498个位点甲基化程度下调,23963个位点甲基化程度上调),295个miRNA差异化表达(171个miRNA下调,124个miRNA上调),470个mRNA差异化表达(220个下调,250个上调)。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冠心病血瘀证组、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在DNA甲基化、miRNA和mRNA可将该4组样本区分。②通过对相关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如免疫反应、I-kappaB激酶/NF-kappaB级联的正调节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还有一部分与信号传导、转录调节相关。③利用UCSC数据库,MiRanda和相关分析获得的基因间相互关系显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DNA甲基化-miRNA-mRNA调控网络中,涉及46个DNA甲基化位点、45个miRNA和109个mRNA。根据网络拓扑分析及数据库比较,确定miR194 promoter-miR194-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节点。焦磷酸测序和qPCR检测方法发现,关键节点的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实验二冠心病血瘀证发生变化时DNA甲基化-miRNA-mRNA调控网络中关键节点的变化1方法收集84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胶囊模拟剂。与西药间隔0.5h后温开水送服,连续服用4周。观察指标以下指标:①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所有患者治疗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临床重要事件发生率;②心绞痛周发作次数患者入组后每2周随访1次,统计心绞痛周发作次数;③血瘀证积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会1986年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⑤检测相关DNA甲基化位点、microRNA及靶基因;⑥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每组各随机选取10例患者提取治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通过焦磷酸测序检测DNA甲基化程度,通过qPCR检测miRNA和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及miRNA变化及其靶基因和信号通路变化。2结果①血塞通组与对照组基线水平一致,可以进一步比较。在心血管不良事件中,两组并无显着差异。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治疗前后血塞通组与对照组都有显着下降,且血塞通组降低幅度更大。在血瘀证评分项中,治疗前后两组均出现下降趋势,且血塞通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在血脂的比较中,HDL在血塞通组中治疗前后有显着变化。②冠心病血瘀证发生变化时,miR194 promoter-miR194-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miR-194 promoter区域甲基化程度,miR-194、FOS、TNFR、MRAS均有改变,与前期生物标志物筛选结果一致。在血塞通组中,miR-194 promoter区域甲基化程度增高,miR-194治疗前后无变化趋势,但在对照组有升高趋势。FOS、TNFR、MRAS mRNA治疗前后均有一定变化趋势,FOS血塞通组有升高趋势。TNFR、MRAS治疗后均有下降,且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结论研究发现了冠心病血瘀证中有潜力的关键通路miR194 promoter-miR194-MAP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血瘀证中,存在DNA甲基化位点、miRNA和mRNA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相关基因功能涉及免疫和炎症反应通路。上述差异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可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DNA甲基化-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在网络中提取了关键通路miR194 promoter-miR194-MAPK信号通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冠心病血瘀证改善后,miR194 promoter-miR194-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节点会发生变化。而miR194 promoter-miR1 94-MAPK信号通路的发现很有可能为寻找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和诊断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程锦明[9](2018)在《整合分析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揭示肝癌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和最致命的疾病之一。DNA甲基化的改变经常能在HCC中被观察到,并且可能在HCC的发生、诊断以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用TCGA数据库中的HCC的数据集,我们将HCC病人分成了不同的甲基化亚型,找到了差异甲基化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顺式调控(cis-regulation)和反式调控(trans-regulation)。为了找到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通过比较375个HCC组织、50个正常肝组织、184个健康人血液样本以及3780个患有其他癌症病人的甲基化谱数据我们筛选出了HCC特异的CpG位点。构建了逻辑回归模型来区分HCC与正常对照样本。模型的性能通过叁套独立的数据集(347个HCC和122个正常样本)和10个新收集的HCC病人样本来进行评估。我们找到了一组具有CpG岛高甲基化表型的病人(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并发现CIMP病人的总体生存比非CIMP病人的总体生存要更差。我们的分析显示,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顺式调控主要是负相关,而反式调控则更加的复杂。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6个HCC特异的高甲基化位点,它们可以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使用六个CpG位点预测HCC可以实现~92%的灵敏度,~98%的特异性来排除正常肝组织,和~98%的特异性来排除其他癌症。与之前已发表的甲基化标志物相比,我们的结果是唯一可以将HCC与其他癌症区分开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找到了9个低甲基化位点可以作为HCC的预后标志物。总的来说,我们系统地描述了HCC中的DNA甲基化特征,提供了潜在的HCC的诊断标志物和预后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沈赟[10](2018)在《饮食限制对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对12月龄小鼠进行研究,探讨热量限制和隔日禁食对小鼠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叁组:对照组(CON组)、热量限制组(CR组)、隔日禁食组(ADF组),分别给予自由饮食,热量限制(对照组每日进食量的60%)以及隔日禁食(禁食与进食各24h)16周,每周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以及测定小鼠的体重;分别于0、8、16周末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饲养16周后麻醉处死小鼠,检测糖脂代谢和炎性指标:血清胰岛素、TC、TG、IL-6水平;DNA甲基化水平:Npas2、Rev-Erb;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活性、GSH-Px活性、MDA含量;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饲养16周后,各组小鼠变化情况如下:(1)体重变化:CON组体重无明显改变,CR组体重不断下降后于九周后趋于稳定,ADF组先升高后于十周小幅度下降。(2)糖脂代谢生化指标:与CON组相比,CR组空腹血糖下降(P<0.05),胰岛素和TC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CON组相比,ADF组空腹血糖在第八周末下降(P<0.05),但在第十六周末显着升高(P<0.01),实验末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与ADF组相比,CR组空腹血糖在第八周末略有升高(P>0.05),但在十六周末显着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略有下降(P>0.05),TC显着下降(P<0.01)。(3)IL-6:CR组IL-6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ADF组IL-6较对照组降低(P<0.05);CR组IL-6较ADF组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4)DNA甲基化水平:与CON组相比,ADF组Npas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ADF组相比,CR组Npas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百分比显着降低(P<0.01)。(5)肝脏SA-β-gal染色结果:CR组蓝色颗粒(代表衰老细胞)较CON组明显减少(P<0.01);ADF组蓝色颗粒较CON组减少(P<0.05);CR组蓝色颗粒较ADF组减少(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6)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与CON组相比,CR组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GSH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ADF组SOD和GSH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与ADF组相比,CR组SOD和GSH活性略有升高,MDA含量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饮食限制可改善衰老相关标志物的水平,对时钟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并不大,但隔日禁食增加了时钟基因Npas2甲基化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甲基化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基化异常是肿瘤早期的频发事件,DNA甲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并且可以在血液中非侵入性地检测到,因此DNA甲基化具有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为了找到肺鳞状细胞癌(LUS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提出了一种LUSC特异性候选诊断标志物的识别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的LUSC的甲基化数据集,通过比较LUSC与正常肺组织和其他癌症类型,得到了6个LUSC特异性甲基化位点,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六折交叉划分数据集,验证特异性标志物的有效性. 6个标志物的组合在预测LUSC方面达到约93%~99%的灵敏度,在排除正常组织时达到100%的特异性,在排除其他癌症时达到约99%的特异性.我们的研究为LUS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化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丁小明,许嵘,张文州,谢志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候选生物标志物转录因子21的甲基化机制及意义[J].解剖学报.2019

[2].王学栋,尚文慧,李晓琴,常宇.肺鳞状细胞癌特异性甲基化候选诊断标志物的识别[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3].冷霞,王芳军,周培,高昳,仲芹芹.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2019

[4].马强.氟暴露儿童智力发育相关基因NNAT甲基化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D].郑州大学.2019

[5].刘洁,彭微,龚宗跃,徐筱红,刘映.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DNA甲基化表型标志物初筛[J].现代肿瘤医学.2019

[6].赵嘉美.甲基化DNA标志物CD1D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

[7].秦海,华扬,石洋,李鹏.基于mRNA和miRNA表达谱及基因甲基化谱的直肠腺癌发生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8

[8].段练.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表达的甲基化调控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9].程锦明.整合分析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揭示肝癌特异性诊断标志物[D].上海交通大学.2018

[10].沈赟.饮食限制对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甲基化标志物论文-丁小明,许嵘,张文州,谢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