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蕊乌头论文-赵迪

露蕊乌头论文-赵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露蕊乌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寒草甸,露蕊乌头,内源激素,萌发

露蕊乌头论文文献综述

赵迪[1](2019)在《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休眠与萌发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其中内源激素参与种子休眠的诱导、维持与终止一直备受关注。但对高寒植物种子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常见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状态下(干燥、吸胀)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储藏条件、储藏时间、萌发条件、海拔梯度下干燥成熟种子内主要内源激素[玉米素(trans-Zeatin,ZT)、赤霉素(gibberenllins,GA)、生长素(auxins,IAA)、赤霉素(abscisic acid,ABA)]含量、萌发率及其相互关系;运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处理,测定不同海拔梯度、萌发条件下解除休眠的露蕊乌头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果如下:1)露蕊乌头种子属于萌发光抑制型种子,高海拔种子休眠程度相对较低,低温冷藏有利于种子维持休眠状态。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率随储藏时间均呈波动性变化且趋势相似,约每12个月达到一次峰值,在储藏12-18、24-30、36个月种子萌发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一萌发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的高海拔种子萌发率均高于低海拔种子,其中高海拔种子最高萌发率为37.33%,低海拔种子最高萌发率为28.67%;无论高海拔还是低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在常温储藏条件下的萌发率都普遍高于4℃冷藏储藏下,常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37.33%,而4℃冷藏储藏下萌发率最高只有12.67%;而无论何种储藏条件,同一海拔种子都是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高于光照条件下,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37.33%,而光照条件下最高萌发率为14%。2)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的休眠程度密切相关。在种子储藏过程中,种子中各内源激素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其中ZT含量波动范围为3.857~33.659μg/g,GA含量波动范围为218.221~1324.539μg/g,IAA含量波动范围为24.426~110.059μg/g,ABA含量波动范围为0.738~7.301μg/g。无论低海拔还是高海拔地区,种子在储藏过程中都处于较高的休眠状态。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内源激素含量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相较低海拔种子,高海拔种子具有较低的休眠程度。尽管露蕊乌头种子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是高海拔种子中促进类激素ZT、GA、IAA含量及ZT/ABA、GA/ABA、IAA/ABA都要高于低海拔种子,而抑制类激素ABA含量则要低于低海拔种子。3)种子休眠释放不是促进类激素含量的升高或者抑制类激素含量的降低引起的。常温储藏下,低海拔干种子在储藏12个月萌发率最高,此时ZT、GA、IAA及ZT/ABA、GA/ABA、IAA/ABA都达到最大值,而ABA含量最低,然而这种趋势在其它储藏时间均未表现出来;露蕊乌头种子经外源赤霉素处理后,种子休眠得到有效释放,其中低海拔种子萌发率由0%提高到85.33%,高海拔种子萌发率由2%提高到80.67%。在吸胀过程中,无论是否在光照条件下,休眠释放的种子中ZT、GA及ZT/ABA、GA/ABA比值都低于休眠种子,且相对ZT、GA含量的降幅较大,ABA含量的降幅较小。此外,无论有无外源赤霉素处理,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ABA含量在种子萌发前均差异不显着。4)种子中IAA是打破露蕊乌头种子休眠与萌发必不可少的激素,其含量正向调节种子萌发。在吸胀过程中,IAA和IAA/ABA值在解除休眠种子萌发前出现一个高峰,休眠种子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露蕊乌头干种子四种内源激素中,只有IAA含量与种子萌发率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怡洁[2](2019)在《花粉源差异对露蕊乌头繁殖成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依靠传粉者授粉产生种子。在此过程中,植物可能接收自己产生的花粉,例如,花内自交(同一朵花的花粉)和花间自交——同株异花授粉(花序内其它花的花粉),也可能接收外来同种其它个体的花粉,即异交。植物对同种花粉的识别由自交不亲和作用决定,自交为植株提供繁殖保障的同时,也带来近交衰退问题。同时,开花时间对植物的交配和繁殖成功有重要影响,如花序内的部位效应。再者,植物共享传粉者会导致异种花粉的转移,可能会给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以雄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观测及人工授粉实验,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自然种群中露蕊乌头传粉者访花行为是否引起同株异花授粉,对柱头上花粉落置及种子生产是否存在影响;(2)同株异花授粉产生的自交是否影响露蕊乌头的繁殖成功,自交不亲和性及近交衰退的表现程度如何;(3)异种花粉的落置是否影响露蕊乌头的繁殖成功。研究结果表明:(1)当传粉者熊蜂在露蕊乌头植株内访问时,从上到下或无规则方向的访花频率占总访花频率的7.75%,因此会导致同株异花授粉。花序基部的花粉落置量显着高于顶部,说明熊蜂访花行为会影响花序内不同部位的花粉落置。但是,各部位胚珠受精率、结籽率及种子成熟率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基部种子百粒重和果实重量显着高于顶部,说明其对资源的利用存在部位效应。(2)人工异花授粉、混合授粉(自花花粉+异花花粉)、先自后异授粉及自花授粉处理下,异花授粉处理的花粉萌发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说明合子前自交不亲和性使自花花粉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受到抑制;在合子后阶段,胚珠受精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说明合子后自交不亲和作用不明显。四种授粉处理下的结籽率、种子成熟率、种子百粒重、果实重量及种子出苗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早期近交衰退作用表达不明显。当考虑花序内的开花时间,在先自后异和自花授粉处理中,基部花的花粉萌发率显着低于顶部,表明露蕊乌头早开的花具有更强的自交不亲和性,更倾向于异花授粉。在合子后结籽阶段和种子出苗阶段,各花部位胚珠受精率、结籽率、种子成熟率、种子百粒重、果实重量及种子出苗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该阶段合子后晚期自交不亲和作用与早期近交衰退作用表达不明显,对露蕊乌头的种子繁殖成功无显着影响。(3)异种花粉(甘肃马先蒿)人工授粉处理表明,与露蕊乌头同种花粉处理组相比,异种花粉占1/2的处理组中花粉萌发率显着低于同种花粉组,其它处理组间的花粉萌发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异种花粉会对露蕊乌头柱头花粉萌发产生负效应。而且,1/3和1/2异种花粉处理组的胚珠受精率、种子成熟率及种子百粒重均显着低于同种花粉组,1/2异种花粉处理组的果实重量也显着低于同种花粉处理组,说明异种花粉会对露蕊乌头的种子繁殖成功产生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启立,汪洁,李彦荣,温俊娜,党利利[3](2018)在《露蕊乌头对大鼠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露蕊乌头的镇痛抗炎活性及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考察露蕊乌头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及测定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PGE2和NO的变化观察其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露蕊乌头对小鼠耳肿胀及扭体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用药后大鼠骨关节炎病理切片明显改观,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显着下降。结论露蕊乌头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和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作用,为开发利用露蕊乌头及其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文静,赵颖,魏小红,曹丽[4](2018)在《GA_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露蕊乌头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极低。本试验以露蕊乌头种子为材料,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探讨GA_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GA_3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其中1 000mg·L~(-1) GA_3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为91.66%和95.67%。黑暗比光照条件下露蕊乌头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72.19%、26.58%、32.60%。与对照相比,1 000mg·L-1 GA_3浸种可提高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可见适宜浓度的GA_3浸种可有效促进露蕊乌头种子的萌发。(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琳,路宁娜,樊宝丽,赵志刚[5](2016)在《雌雄异熟植物露蕊乌头开花时间对雌雄功能期及表型性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花时间决定了植物雌雄功能的交配机会,最终影响繁殖成功。交配环境假说认为雌雄异熟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能引起植物表型性别的变异,改变种群内的交配环境,影响植物对雌雄功能的最佳性分配。为了研究开花时间对雌雄异熟植物的雌雄性别时期及表型性别的影响,本文以毛茛科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实验材料,记录了雄性和雌性功能期,分析了植株开花时间、花的雌雄功能期和表型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植物同一花序内,较晚开放的花有更长的雄性期和更短的雌性期,性分配在时间上偏雄。雌雄功能期在时间上的相对分配随植物开花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较晚开的花或较晚开花的个体,花的雄性功能期相对于雌性功能期更长,在时间上更偏向雄性功能。而且,开花时间的差异影响种群内花的性比和植物个体的表型性别动态。随着开花时间由早到晚的变化,种群内早期以雄花为主,末期以雌花为主,种群内性别环境由偏雄向偏雌变化,因此植株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则从偏雌转向偏雄。本文结果支持交配环境假说,雄性先熟的露蕊乌头开花早期,种群内花的性别比偏雄,种群表型性别环境偏雄,因而植物个体平均表型性别偏雌,性别分配(即时间分配)偏向雌性功能,而晚开花个体的平均性别偏雄,更偏向雄性功能的分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6期)

李琳[6](2016)在《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雌雄功能期的变化模式及适应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雌雄同花植物的雌雄功能期决定了花期的长短,对植物繁殖过程及成功有重要作用。雌雄异熟植物花内的雌、雄性期依次出现,环境因素(如温度和降水)和植物特征(如花吸引特征和开花时间等)都会影响雄性期和雌性期的长短。并且开花时间决定了植物雌雄功能的交配机会,最终影响繁殖成功。交配环境假说认为雌雄异熟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能引起植物表型性别的变异、改变种群内的交配环境、影响植物对雌雄功能的最佳性分配。为研究雌雄异熟植物的雌雄功能期、表型性别随开花时间的变异模式,及其对雌性繁殖成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毛茛科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的自然和人工种群的观测,分析种群内花的雌雄功能期、个体间表型性别的变化模式,及其与花特征、雌性繁殖成功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表型选择分析探讨雌雄功能期变化的适合度意义。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雄性期、雌性期显着相关,但是相关性在种群间不一致,甚至相反,说明还有其他环境因子同时影响雌雄功能期的变化。在花水平,随着植物开花时间的推迟,单花花期越长。在个体水平,同一年两个种群的初次开花时间与单花花期、雄性期呈正相关关系,与花盔高呈负相关关系。个体初次开花时间与雌性期显着负相关,开花越早的个体具有的更长的雌性功能期,但在种群间有差异。而且花的雄性期与花盔高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较大的花有较短的雄性期。随着种群内开花时间的变化,开花早期以雄性期花为主、末期以雌性期花为主,种群内性别环境由偏雄向偏雌转变,而植株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则从偏雌转向偏雄。结果支持交配环境假说:雄性先熟的露蕊乌头的开花早期,种群内花的性别比偏雄,种群表型性别环境偏雄性功能,因而植物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偏雌,性别分配(即时间分配)偏向雌性功能,而晚开花个体的平均性别偏雄,更偏向雄性功能的分配。通过用种子数和柱头花粉数作为雌性适合度成分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对花特征有显着的线性选择差和线性选择梯度,但在不同种群和采用不同雌性适合度成分估计时存在差异。较早的开花总是受到选择,初次开花时间越早,个体产生的种子数越多。开花越早、花雄性期越短的个体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即选择有利于开花较早的个体缩短花的雄性期。雄性期受到负的选择压力差,而对雌性期的选择差在种群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更多的花数目和更大的花(花盔高)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个体雌性适合度,这在不同的种群中是表现一致的。而非线性选择分析发现雌雄功能期与其他花特征受到显着的相关选择。开花越早、花盔更大的个体拥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晓晖[7](2015)在《露蕊乌头花蜜量与花特征的相关性及适应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蜜是有花植物提供给传粉者最主要的报酬之一,植物通过各种花的展示信号吸引传粉者,传粉者吸取花蜜的同时完成授粉过程。因此,花的展示信号必须与花蜜量有强的相关性,或者花信号是能够代表花蜜量的“忠实的信号”,从而维持植物-传粉者的稳定的互利关系。花蜜量在个体间、个体内往往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为探讨花蜜量变异的影响因素、花特征与花蜜量的相关性以及对昆虫访花频率和植物适合度的影响,本文以毛茛科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材料,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季内花蜜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花蜜量与花特征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特征受到的表型选择,探讨植物-传粉者互利关系的维持机制。个体开花时间显着影响露蕊乌头的花蜜量,较早开花的个体其平均单花花蜜量较低,随着开花时间的推迟植物花蜜量显着增加。植株个体内较早开放的花分泌的花蜜量较少,而较晚开放的花有更高的花蜜量。露蕊乌头花的雌雄性别间的花蜜量没有显着差异,但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花蜜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花的雄性时期花药开裂比例的增大花蜜量非线性增加,而在花雌性功能期的末期分泌的花蜜量值最高。尽管花部特征能对花蜜量起到“广告效应”,但对露蕊乌头的研究结果表明花吸引特征如花瓣宽和盔高与花蜜量没有显着的正相关性,特别是花盔高与花蜜量的相关性在两年间是相反的。花蜜量与初次开花时间的相关性同样在两年间不一致,说明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植物花蜜量的变化及其蜜量与花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种子数和柱头花粉数估计雌性适合度,结果表明对花特征有显着的线性选择差和选择梯度,但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雌性适合度成分估计下存在差异。花蜜量越大,个体雌性适合度(种子数)越高,但这种选择在年际间有变化。更早的开花和更大的花盔高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个体雌性适合度,这种选择在年际间是稳定的。非线性选择分析没有发现花蜜量与其他花特征受到显着的相关选择。同时结果显示开花越早的个体、花数目越少、个体生产的种子数越多;花盔更高、花瓣更宽的个体生产的种子数更高。而非线性选择梯度只有开花时间显着且在年际间是相反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4-01)

蓝舵,张婵,赵明富,杨永平,段元文[8](2014)在《青藏高原特有植物露蕊乌头(毛茛科)从冰期避难所扩张后繁殖资源分配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分布范围的形成是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但植物的资源分配策略是否与物种边界形成有关一直没有相关研究。青藏高原特有植物露蕊乌头在末次最大冰期时有4个避难所,但冰期后只有一个避难所的种群发生了扩张并最终形成了现代分布格局。以露蕊乌头的避难所种群(同仁种群)和扩张后邻近分布区边缘的两个种群(兴海种群和海北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避难所种群和边缘种群的资源分配方式,探讨露蕊乌头的资源分配与该植物分布区及边界形成的关系。结果发现:1)兴海和海北种群的营养结构(包括根、植株高度和茎叶生物量)均显着低于同仁种群,海北种群的繁殖结构(花数量和花生物量)显着低于同仁和兴海种群,但海北和兴海的繁殖分配均显着高于同仁种群;2)3个种群的繁殖资源与个体大小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投入到繁殖资源的比例(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对露蕊乌头的研究结果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但不符合"植物开始繁殖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阈值)"这一结论,这可能与露蕊乌头的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另一方面,露蕊乌头在扩张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繁殖资源投资的比例,说明胁迫生境中有性繁殖对该植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且露蕊乌头在扩张过程中可能逐渐实现繁殖产出最大化,并可能在边缘种群实现最优繁殖分配进而最终形成该物种分布区的边界,但这一结论仍需在更多的植物类群中验证。(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挺峰,张勇,李亚珺[9](2014)在《青藏高原露蕊乌头不同海拔居群的开花持续期与繁殖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青藏高原东部3个不同海拔居群的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毛茛科)开花持续期和繁殖分配进行了野外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露蕊乌头的开花持续期时间延长,且不同居群间存在显着差异。(2)露蕊乌头的植株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3)露蕊乌头的繁殖分配在地上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研究认为,露蕊乌头在高海拔地区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强调了有性繁殖在高山恶劣环境中的重要性,而高海拔地区开花持续期的延长补偿了传粉昆虫的减少并增加了对传粉昆虫的吸引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曹丽[10](2013)在《露蕊乌头的种子破眠机理及其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种子和全草为材料,进行种子千粒重、吸水率、种子活力和种子粗提物活性的测定;采用赤霉素(GA3)浸泡种子的方法进行萌发测定,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佳浓度的GA3浸种测定与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探究GA3在露蕊乌头种子打破休眠进入萌发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作用;同时制备露蕊乌头不同部位的化感水浸液综合分析它对其他植物的化感效应,采用滴定法分析野生和栽培露蕊乌头不同部位的总乌头碱含量。研究成果如下:1、露蕊乌头种子的吸水率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呈抛物线型,吸水主要集中在前24h;种子活力在95.67%以上,使本实验所用露蕊乌头种子是有效的。粗提取露蕊乌头种子水溶性内源抑制物,分别设置0(CK)、0.0125、0.025、0.05和0.1g/mL的浓度梯度,以小白菜种子和小麦种子为受体植物,随着粗提物浓度的增大受体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长被抑制的程度显着(P﹤0.05)增加,说明露蕊乌头种子内可能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2、用浓度分别为0(CK)、125、250、500、750、1000、1500mg/L的GA3溶液浸泡露蕊乌头种子24h,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18℃~25℃变温培养至萌发,研究GA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打破休眠及萌发的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000mg/L的GA3处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可从7.00%提高到91.67%,黑暗条件下可从24.33%提高到95.67%,均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值;1000mg/L GA3处理过的露蕊乌头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也均高于其他浓度GA33处理值;黑暗条件下萌发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光照条件下的值,说明露蕊乌头种子萌发为光抑制型;露蕊乌头种子萌发过程中,1000mg/L GA3处理显着促进了露蕊乌头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分解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再合成,为种子打破休眠进入萌动状态提供动力。经GA3处理的露蕊乌头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得到增强,使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性增强,为露蕊乌头种子打破休眠提供保障;明显提高了露蕊乌头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且POD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关系。GA3处理后的露蕊乌头的种子中a-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各个时期的活性均比对照(CK)的高,说明GA3可以提高种子水解酶的活性,促使内部贮藏物质分解,为种子进一步的打破休眠萌发提供物质基础。可见,外源GA3浸种能提高露蕊乌头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类相关物质的活性,从而使露蕊乌头种子打破休眠。3、露蕊乌头的根、茎、叶、花四个不同部位的化感水浸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根长、苗长在低浓度下存在极显着(P﹤0.01)的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又抑制;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大基本均呈极显着(P﹤0.01)下降趋势,化感效应指数基本成负值,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小白菜的发芽指数的化感效应最强,发芽率次之,苗长最小,其中花部位的水浸液化感效应最强,叶次之,根最弱;对紫花苜蓿种子幼苗苗长的化感效应最强,根长次之,发芽指数最小,其中茎的化感效应最强,叶次之,根最弱;对多花黑麦草的幼苗根长的化感效应最强,发芽率次之,发芽指数最小,其中花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叁种供试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长对不同部位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花>叶>茎>根;叁种供试种子对水浸液的化感作用敏感性依次为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小白菜。4、用滴定法测得,非花期野生露蕊乌头根、茎、叶叁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577、0.749、0.836mg/mL,其中叶中所含的总生物碱的含量最高,根中最低;栽培的露蕊乌头根、茎、叶叁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比野生露蕊乌头降低了29.44%、22.30%和21.41%,含量为0.393、0.582、0.657mg/mL,和野生的露蕊乌头一样,栽培的露蕊乌头叶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根中最低,所以虽然露蕊乌头可以全草入药,但是非花期药用时相对最好的取材部位是叶。(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露蕊乌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依靠传粉者授粉产生种子。在此过程中,植物可能接收自己产生的花粉,例如,花内自交(同一朵花的花粉)和花间自交——同株异花授粉(花序内其它花的花粉),也可能接收外来同种其它个体的花粉,即异交。植物对同种花粉的识别由自交不亲和作用决定,自交为植株提供繁殖保障的同时,也带来近交衰退问题。同时,开花时间对植物的交配和繁殖成功有重要影响,如花序内的部位效应。再者,植物共享传粉者会导致异种花粉的转移,可能会给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以雄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观测及人工授粉实验,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自然种群中露蕊乌头传粉者访花行为是否引起同株异花授粉,对柱头上花粉落置及种子生产是否存在影响;(2)同株异花授粉产生的自交是否影响露蕊乌头的繁殖成功,自交不亲和性及近交衰退的表现程度如何;(3)异种花粉的落置是否影响露蕊乌头的繁殖成功。研究结果表明:(1)当传粉者熊蜂在露蕊乌头植株内访问时,从上到下或无规则方向的访花频率占总访花频率的7.75%,因此会导致同株异花授粉。花序基部的花粉落置量显着高于顶部,说明熊蜂访花行为会影响花序内不同部位的花粉落置。但是,各部位胚珠受精率、结籽率及种子成熟率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基部种子百粒重和果实重量显着高于顶部,说明其对资源的利用存在部位效应。(2)人工异花授粉、混合授粉(自花花粉+异花花粉)、先自后异授粉及自花授粉处理下,异花授粉处理的花粉萌发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说明合子前自交不亲和性使自花花粉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受到抑制;在合子后阶段,胚珠受精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说明合子后自交不亲和作用不明显。四种授粉处理下的结籽率、种子成熟率、种子百粒重、果实重量及种子出苗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早期近交衰退作用表达不明显。当考虑花序内的开花时间,在先自后异和自花授粉处理中,基部花的花粉萌发率显着低于顶部,表明露蕊乌头早开的花具有更强的自交不亲和性,更倾向于异花授粉。在合子后结籽阶段和种子出苗阶段,各花部位胚珠受精率、结籽率、种子成熟率、种子百粒重、果实重量及种子出苗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该阶段合子后晚期自交不亲和作用与早期近交衰退作用表达不明显,对露蕊乌头的种子繁殖成功无显着影响。(3)异种花粉(甘肃马先蒿)人工授粉处理表明,与露蕊乌头同种花粉处理组相比,异种花粉占1/2的处理组中花粉萌发率显着低于同种花粉组,其它处理组间的花粉萌发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异种花粉会对露蕊乌头柱头花粉萌发产生负效应。而且,1/3和1/2异种花粉处理组的胚珠受精率、种子成熟率及种子百粒重均显着低于同种花粉组,1/2异种花粉处理组的果实重量也显着低于同种花粉处理组,说明异种花粉会对露蕊乌头的种子繁殖成功产生负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露蕊乌头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迪.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2].王怡洁.花粉源差异对露蕊乌头繁殖成功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3].张启立,汪洁,李彦荣,温俊娜,党利利.露蕊乌头对大鼠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

[4].马文静,赵颖,魏小红,曹丽.GA_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5].李琳,路宁娜,樊宝丽,赵志刚.雌雄异熟植物露蕊乌头开花时间对雌雄功能期及表型性别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6

[6].李琳.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雌雄功能期的变化模式及适应意义[D].兰州大学.2016

[7].李晓晖.露蕊乌头花蜜量与花特征的相关性及适应性意义[D].兰州大学.2015

[8].蓝舵,张婵,赵明富,杨永平,段元文.青藏高原特有植物露蕊乌头(毛茛科)从冰期避难所扩张后繁殖资源分配的变化[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

[9].张挺峰,张勇,李亚珺.青藏高原露蕊乌头不同海拔居群的开花持续期与繁殖分配[J].西北植物学报.2014

[10].曹丽.露蕊乌头的种子破眠机理及其化感作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

标签:;  ;  ;  ;  

露蕊乌头论文-赵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