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

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

贺州广济医院骨科一区542800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34名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修复疾病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7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观察在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持续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骨科修复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创伤骨科修复;预后效果

创伤骨折与常规的骨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创伤骨折具有较强的创伤性,严重的创伤骨折甚至会造成外伤,导致自身的生理功能出现紊乱,疼痛感增加,加之创伤骨折的恢复时间较长,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较大,进而影响预后效果。因此给予患者一种有效的损伤控制方法十分重要[1-2]。本次研究中,让创伤骨科修复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疗效显著,先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4名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修复疾病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7名。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对照组中,男性有25人,女性有42人,年龄区间在24-67岁,平均年龄为(41.85±2.5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8人,女性有39人,年龄区间在24-66岁,平均年龄为(41.56±3.81)岁。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临床资料,且需为临床诊断明确的创伤骨科修复疾病;②研究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知情,对于自愿参与的患者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配合度、理解状况较好。

排除标准:①患者同时伴有肝肾等重大器官衰竭疾病;②患者出现需要临床干预的胸腔积液、传染疾病、心脏病、慢性疾病等;③同时患有恶性肿瘤;④研究人员评估后,患者受益较小、患者不愿参与。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的损伤账款,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现给予患者一期外固定支架术治疗,随后为患者开展二期复位术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书处理,实施止血,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整个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酸碱平衡,促进凝血功能的恢复,防止生理功能紊乱[3-4]。

1.3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统计患者的乳酸持续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以,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可分为计量(x±s)以及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算,使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SPSS25.0软件计算所有数据,观察P值,(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表格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持续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创伤骨科疾病[5]的发病率不断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创伤骨科修复患者也不断的增加,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疼痛等是影响预后效果的关键,针对此现象,必须给予有效的处理方式,稳定患者的损伤,提升预后。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5]是通过对患者的创伤骨科处进行外部固定,通过支架实施固定后,再给予患者损伤控制,通过良好的支架固定,以促进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该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长较短,切口长度较小,效果较为满意[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持续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与邵旭辉[7]、蒋超[8]的研究结果对比,均证实了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运用于创伤骨科修复患者的效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修复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各项指标的恢复,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纪宝.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华夏医学,2018,31(3):55-57.

[2]郭永明,刘重,滕云升,等.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毁损伤[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8,41(4):319-323.

[3]徐新宇.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70.

[4]杨绍浦,周丕育,李尚权,等.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9):23-24.

[5]李雪飞.简述外固定术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8):224-225.

[6]张强,王金山,张镇江,等.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8):185-186.

[7]邵旭辉.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1):28-29.

[8]蒋超.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运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5,52(13):211-212.

标签:;  ;  ;  

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