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时期论文-李胜男,杨燕云,许亮,陈思有,邢艳萍

两个不同时期论文-李胜男,杨燕云,许亮,陈思有,邢艳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个不同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蒡子,牛蒡苷,UFLC-MS,MS,定量分析

两个不同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男,杨燕云,许亮,陈思有,邢艳萍[1](2019)在《UFLC-MS/MS法同时测定5个不同发育时期牛蒡子胚薄壁细胞和内果皮石细胞中3种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激光显微切割对5个不同发育时期牛蒡子胚薄壁细胞和内果皮石细胞进行精确收集。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技术对样品中咖啡酸、牛蒡苷、牛蒡苷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胚薄壁细胞在花末期至成熟期产生和积累大量牛蒡苷,内果皮石细胞在成熟期也积累一定量的牛蒡苷,但其含量远小于胚薄壁细胞中的牛蒡苷含量,结果表明牛蒡子胚薄壁细胞和内果皮石细胞中的牛蒡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可能存在不同;而且发现牛蒡苷元在花末期胚薄壁细胞和内果皮石细胞中均有产生并且积累到成熟期,但是在内果皮石细胞中积累到花末期达到最高值,然后缓慢下降。实验建立了牛蒡子取材-冰冻制片-显微切割-液质联用分析的新方法,研究牛蒡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牛蒡苷的动态积累规律。(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文豪,成丽颖,卢天信,达红玉,王岚[2](2018)在《油葵种子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在世界主要产油作物中,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即"油用向日葵",是中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种子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69%)。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是,目前我们对油葵脂肪酸合成和调控的机制却知之甚少。【材料与方法】从开花的第1天开始计时,分别在第10天、第24天和第38天收集种子,液氮速冻,保存备用。分别提取这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总RNA,将样品送至广州基迪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qRT-PCR检测,从中挑选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油葵叁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早,中,晚)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开花后第10天,第24天和第38天的种子)。从转录组中,获得了74010个Unigene,GC含量为40.72%,N50为1436,这个数值所占比很小,说明组装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大Unigene的长度为16491bp,最短为300 bp,其平均长度为1007 bp,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KOG,GO,KEGG,Nr,Swissprot分析来探索这些基因的功能,根据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注释统计表,可知可注释基因数为41834,不可注释基因数为32176。使用GO功能注释,可将这些Unigene分为叁个主要的组群,即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共有26522个Uningene序列相匹配,并被分到25个KOG类别。而且,在KEGG分类中了解脂肪酸代谢通路和具有显着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BlastX将组装出来的Unigene序列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后,取每个Unigene在Nr数据库中比对结果最好(E值最低)的那一条序列为对应同源序列,确定同源序列所属物种,统计比对到各个物种的同源序列数量。发现与葡萄中的同源序列是3742,与芝麻中的同源序列是3218,与可可中的同源序列是2578。根据RPKM值筛选得到21个具有特色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结果表明Uni40725,Uni14347,Uni60446等总共7个基因在开花后的第24天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这表明了这些基因可能在脂肪酸合成及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为研究油葵脂肪酸合成代谢提供理论参考,对新型基因进行功能鉴定,并为油葵遗传改良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唐玉娟,黄国弟,罗世杏,周俊岸,莫永龙[3](2018)在《芒果2个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芒果不同花芽分化时期的转录组,了解成花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芒果开花时间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芒果品种南逗迈4号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其新梢停长期(I期)和基部膨大期(II期)2个不同花芽分化时期顶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获得的高质量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信度。【结果】共获得85691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870 bp,N50为1077 bp,与Uni Prot数据库比对,发现48589条Unigenes有同源信息,注释比例为56.7%,广泛涉及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叁大类,共55个小类,其中参与生物过程的Unigene数量最多(有21个小类),以参与分子功能的Unigene数量最少(有14个小类)。以Fold-Change≥2为条件,筛选出花芽分化I和II期转录组间的203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73个基因表达上调,958个基因表达下调,涉及247条代谢通路,富集的KEGG通路为内质网蛋白加工、次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和积累、糖代谢和光合作用等,其中注释为内质网蛋白加工的基因数量最多。从2个不同时期顶芽的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春化、光周期、赤霉素(GA)、成花抑制、自主和年龄等途径的开花相关基因。将Mi SOC1、Mi VIN3、Mi Dof和Mi MADS1的q PCR检测结果与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发现这4个基因虽然在II期的表达量比I期上调差异倍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信度较高。【结论】芒果花芽分化过程与内质网蛋白加工、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密切相关,可为芒果花期人工调控和产期调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何鹤[4](2018)在《试论叁个不同时期筝曲的形与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流派,各具特色。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古老民族乐器——筝,也越来越被各国人民所青睐。古人誉筝为“仁智之器”,今人视筝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艺具。近现代以来,作曲家们在演奏实践中不断创新,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古筝作品。同时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演奏家,让这件传统乐器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音乐作为人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备丰富的艺术美感,筝乐也是如此。一部作品的完美呈现需要做到韵律美、神情美、意境美叁种境界。古筝艺术中蕴含着形与神的相互交融,演奏者所表达的艺术美感,正是将二者进行了巧妙、完美地结合。形是神之本,是通过运用演奏技巧、肢体语言等手法,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自然流露的外部表现;神是形之魂,是作品主旨内涵、音乐情绪表达的一种内在支撑。形与神正是所讲的“外”与“内”这两个层面,是筝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研究;搜索音频和视频,进行实践研究;从审美的角度,通过对叁个不同时期筝曲的形与神的特征研究、分析,广泛搜集文献、乐谱、音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提出筝曲创作应注重形、神一体,即演奏形式与表现内容相统一的观点并论述。本论文通过试论叁个不同时期筝曲的形与神,从对立与统一的角度看待演奏形式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探索筝曲创作的发展规律,为当下古筝创作与演奏提出新的思路以及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朴[5](2016)在《时代碰撞中的经验传承与个性表现——试论五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创作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值此新诗百年之际,对于当下诗坛活跃地带的五个年代诗人的创作流变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我认为势在必行、不容迟缓。随着经济繁荣带动文化繁荣的时代来临,以及国外大量文学、哲学译本不断地广泛引入和国内大量优秀诗人和优秀诗作的出现,我认为新诗在当下中国文学界已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以5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个别优秀诗人为谱系,探索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诗人创作(本文来源于《雨花》期刊2016年18期)

王婷[6](2016)在《两个时期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差异及菌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两个不同选育时期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早期品种(B1,1980-1990年选育)和现在品种(B2,2008-2014年选育),通过设置灭菌接种试验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肥(N)、磷肥(P)、氮磷肥(NP)】对两个不同时期选育的小麦品种的影响,比较两个不同选育时期小麦品种植株SPAD值、光合速率、生物量、根茎比、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小麦植株氮磷含量的差异。旨在筛选出耐贫瘠的小麦品种,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小麦的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肥时,现在品种的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较早期品种分别显着增加了4.04%、12.7%、17.8%;施磷施时,现在品种的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较早期分别显着增加了5.37%、8.77%、17.3%;施氮磷时,现在品种的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较早期品种分别显着增加了5.61%、10.9%、18.5%。施氮肥、施氮磷肥时,相比于早期品种,现在品种显着的增加小麦叶片、茎杆的氮含量和磷含量。(2)育种过程降低了拔节期菌根侵染率,相对于早期品种,现在品种拔节期菌根侵染率减少了5.30%。施氮肥、氮磷肥能显着增加现在品种和早期品种拔节期菌根侵染率,肥料对成熟期菌根侵染率无影响。相对于不施肥,施氮肥、施氮磷肥分别使早期品种拔节期的菌根侵染率提高了16.8%和4.30%;使现在品种拔节期的菌根侵染率提高了23.8%和8.18%。早期品种和现在品种成熟期菌根侵染率无显着差异。(3)相对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能显着性的降低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4)相对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拔节期叶片磷含量、拔节期叶片氮含量、拔节期小麦茎杆磷含量、拔节期小麦茎杆氮含量、成熟期小麦茎杆磷含量、成熟期小麦茎杆氮含量分别显着高出39.8%、17.4%、52.8%、17.1%、35.0%、17.9%。综上所述,菌根抑制小麦SPAD值、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增加植株叶片茎杆氮磷含量。低肥力条件下,现代育种过程能够显着增加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除了不施肥处理。施加氮肥和氮磷肥时,现在品种的叶片和茎杆氮磷含量都显着高于早期品种,肥力不足条件下,现在选育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没有得到体现。现在品种的菌根侵染率都显着性的低于早期选育品种,但两者的菌根依赖性无显着性差异。施加氮肥和磷肥能显着性的增加拔节期菌根侵染率。土壤肥力极低时,选择现在选育品种配施少量的肥料利于获得高产,研究结果对小麦品种选育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林春[7](2016)在《对叁个不同时期音乐的分析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概括了音乐会表演曲目的介绍、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其目的是对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剖析,同时更确切地了解每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特点,并清晰地展现每个作品的风格特点,以此来巩固演奏技巧的理论基础。音乐会的曲目横跨巴洛克至浪漫时期最后到现代音乐,其中包括两首不同时期的组曲和一首大型奏鸣曲。论文从音乐风格、创作手法、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首先,陈述毕业音乐会曲目的综述;其次,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和作曲家的风格特点进行叙述;最后,将每首作品的演奏技巧加以分析,并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其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6-06-01)

王瑶[8](2016)在《转录因子Brn3a与胰岛因子1在小鼠胚胎的叁个不同时期中在叁叉神经节的表达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提取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小鼠胚胎,探讨在叁叉神经中转录因子Brn3a及胰岛因子1(Isl-1)在生长发育的叁个时期中共表达情况,Isl-1转录因子增殖以及Brn3a转录因子凋亡情况,以期为研究牙髓神经的生长投射提供新思路和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PF级C57BL/6雌雄鼠(体重20±5g)随机分配,配育至第13.5天、15.5天、17.5天的孕鼠,剖取小鼠胚胎头部,各个时期为相互对照,切取组织切片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织切片中标记的Brn3a、Isl-1、Brdu、Capcase3表达,通过图像定性分析及荧光颗粒的半定量分析。观察比较第13.5天、15.5天、17.5天在叁叉神经节中Brn3a与Isl-1两种转录因子、Isl-1增殖以及Brn3a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叁叉神经节中,第13.5天、15.5天、17.5天均有Brn3a及Isl-1两种转录因子的共表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有Isl-1转录因子增殖出现,但标记表达增殖的神经元较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有Brn3a转录因子凋亡的出现,但在生长发育的晚期Brn3a没有明显凋亡。结论:1)在生长发育过程标记Brn3a及Isl-1的神经元逐渐减少,Brn3a及Isl-1标记的神经元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对上下游转录因子起调控作用,从而进一步调控牙髓神经的生长、投射;2)Isl-1在生长发育的这叁个时期中处于非生长活跃状态,可能发挥其调控神经分化等作用;3)Brn3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凋亡情况较少,可能在这叁个时期中分化发育为亚型神经元,调控神经轴突的分化发育。(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范洪涛[9](2016)在《上海地区叁个不同时期方志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商业是上海地方志记述的重要内容。综观上海民国、首轮和二轮新方志的商业编章,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有传承和发展,但也存在遗憾与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记述内容日益丰富,修好商业编章,修志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进工作,加强学习。(本文来源于《上海地方志》期刊2016年01期)

胡娟[10](2015)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产前子痫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母婴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产前子痫治疗方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3月~2015年3月两个时期分别收治的产前子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的剖宫产率为31.67%,显着低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产后子痫发作率均显着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死亡原因包括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急性心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围生儿死亡原因包括死胎、窒息和肺部感染。结论对产前子痫患者实施科学、积极的治疗,尽快终止妊娠,有助于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防止子痫复发,改善母婴结局。(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两个不同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在世界主要产油作物中,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即"油用向日葵",是中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种子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69%)。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是,目前我们对油葵脂肪酸合成和调控的机制却知之甚少。【材料与方法】从开花的第1天开始计时,分别在第10天、第24天和第38天收集种子,液氮速冻,保存备用。分别提取这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总RNA,将样品送至广州基迪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qRT-PCR检测,从中挑选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油葵叁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早,中,晚)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开花后第10天,第24天和第38天的种子)。从转录组中,获得了74010个Unigene,GC含量为40.72%,N50为1436,这个数值所占比很小,说明组装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大Unigene的长度为16491bp,最短为300 bp,其平均长度为1007 bp,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KOG,GO,KEGG,Nr,Swissprot分析来探索这些基因的功能,根据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注释统计表,可知可注释基因数为41834,不可注释基因数为32176。使用GO功能注释,可将这些Unigene分为叁个主要的组群,即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共有26522个Uningene序列相匹配,并被分到25个KOG类别。而且,在KEGG分类中了解脂肪酸代谢通路和具有显着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BlastX将组装出来的Unigene序列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后,取每个Unigene在Nr数据库中比对结果最好(E值最低)的那一条序列为对应同源序列,确定同源序列所属物种,统计比对到各个物种的同源序列数量。发现与葡萄中的同源序列是3742,与芝麻中的同源序列是3218,与可可中的同源序列是2578。根据RPKM值筛选得到21个具有特色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结果表明Uni40725,Uni14347,Uni60446等总共7个基因在开花后的第24天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这表明了这些基因可能在脂肪酸合成及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为研究油葵脂肪酸合成代谢提供理论参考,对新型基因进行功能鉴定,并为油葵遗传改良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个不同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胜男,杨燕云,许亮,陈思有,邢艳萍.UFLC-MS/MS法同时测定5个不同发育时期牛蒡子胚薄壁细胞和内果皮石细胞中3种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2019

[2].刘文豪,成丽颖,卢天信,达红玉,王岚.油葵种子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唐玉娟,黄国弟,罗世杏,周俊岸,莫永龙.芒果2个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转录组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

[4].何鹤.试论叁个不同时期筝曲的形与神[D].郑州大学.2018

[5].陈朴.时代碰撞中的经验传承与个性表现——试论五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创作流变[J].雨花.2016

[6].王婷.两个时期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差异及菌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7].林春.对叁个不同时期音乐的分析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6

[8].王瑶.转录因子Brn3a与胰岛因子1在小鼠胚胎的叁个不同时期中在叁叉神经节的表达情况[D].新疆医科大学.2016

[9].范洪涛.上海地区叁个不同时期方志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J].上海地方志.2016

[10].胡娟.两个不同时期的产前子痫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

标签:;  ;  ;  ;  ;  

两个不同时期论文-李胜男,杨燕云,许亮,陈思有,邢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